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晋西黄土高原环境退化及生态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义娟  苏志珠 《山地学报》2001,19(3):278-281
晋西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退化严重地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野外调查和前人成果,讨论了该区环境退化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并对环境退化的防治和生态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煤矿集中区土壤性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对矿区土壤性质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土壤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煤矿开采对土壤性质影响显著。土壤性质随矿区影响半径的增加,采煤活动对其影响程度逐渐降低,且表层土壤受到的扰动最为强烈。相比矿区外部,矿区内部土壤受到影响较大,深层与表层土壤稳定性较差,而矿区外部土壤受到影响较小,土壤肥力流失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缓。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盐湖及碳酸盐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资料,全面总结了该区盐湖概况、矿物组成、卤水成分及盐元素的物质来源,提出了碱湖的形成和天然碱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路段路基进行野外观察、钻探调查以及室内试验研究,结合研究路段工程地质条件,对不同路基形式:隧道、桥涵、路堤、半挖半填路基以及低路堤的冻害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对拉萨—工布江达地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6.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马义娟  苏志珠 《中国沙漠》1996,16(3):300-305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样品的测试分析,认为晋西北地区现代土地沙漠化是在脆弱不稳定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产生的自然沙漠化过程和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人为沙漠化加速过程的迭加结果,它是人类不合理的、过度的土地利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间不相协调的产物。并指出,该区土地沙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2000年、2005年及201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为研究对象,以3S技术为平台,结合野外调查,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对研究区三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解译,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信息数据库,阐述了多伦县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川藏铁路加查至朗县段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该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且历史强震频发,一系列大型—巨型滑坡在该区密集分布。本文基于滑坡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建立了川藏铁路加查—朗县段的滑坡空间数据库,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地层岩性、距河流距离、距断裂带距离、距道路距离、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以及年平均降雨量等10个滑坡影响因子,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和证据权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根据滑坡易发性指数(LSI)的分布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的认识,将研究区内的滑坡易发程度划分为4个级别,即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43%、22.64%、32.21%和27.72%。分析表明,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较多的研究区西南部,沿着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呈带状分布,中、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率较高、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少的东北部。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内发育的滑坡数量约占已调查识别滑坡总数的88%,研究结果与已知滑坡的分布情况较吻合,采用成功率曲线对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正确率达到了83%,具有较高的精度。易发性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内滑坡发育分布现状,可以为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浅沟和切沟发生的地貌临界模型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进行实地测量及地形图量算,推求出临界模型,校验了Moore的沟蚀发生公式。研究发现,该区浅沟发生的临界阈值和指数参数分别为0.0631和-0.4643,切沟发生的两参数分别为0.1161和-0.4457。同时发现Moore的沟蚀预测公式在该研究区并不适用。通过与野外实测浅沟和切沟发生位置对比,临界模型预测的沟蚀位置较好地反映了野外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陕西靖边龙洲无人机飞行获取的数据,使用Pix4D等软件生成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以及三维模型,对该区进行丹霞地貌遥感解译,突破了传统调查的方法限制,发挥了无人机遥感逼真、形象、宏观、真实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发现: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可以准确圈定丹霞地貌的范围,提取主要地质遗迹点信息,是一种快速、直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存玉 《中国沙漠》1992,12(3):46-50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风洞实验,分析了鲁西北风沙化土地农田风蚀的发生机制,并提出了防止农田风蚀的农林、水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大青山哈拉沁沟流域中游草本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内蒙古哈拉沁沟流域中游草本植被进行调查取样和数量分析。通过野外工作获取研究区的植物种、群落特征和环境数据,并将野外所采样品进行实验室内常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植物群落分为5个群丛:百里香 羊草 细叶苔草群丛、蒙古蒿 细叶苔草 二裂委陵菜群丛、细叶苔草 白莲蒿 光稃茅香群丛、细叶苔草 硬质早熟禾群丛和蒙古蒿 鹅绒委陵菜 光稃茅香群丛。DCCA样方排序的结果与分类结果较吻合,其中排序第一轴主要指示海拔和土壤pH值对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第二轴着重反映年太阳总辐射、相对地形湿润指数(TRM I)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DCCA结果揭示出各植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递变规律,表明海拔与土壤的湿润及营养状况是控制研究区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了GPS辅助下的野外调查、野外实地填固进行数据采集和室内GIS(ArcInfo7.0)辅助下的数据储存、分析方法,以西庄河山地流域过去发生的滑坡事件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该山地流域内滑坡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近期滑坡发生的可能趋势。最后,指出GPS和GIS技术在流域滑坡灾害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对白音昆地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区内煤层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了本区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大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S技术的在许多研究和管理领域广泛推广并且臻成熟,表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组成的3S技术相结合,综合应用于三角洲及滨海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充分体现了其快速、经济、高效的强大优化。本文实验区选在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北方大河三角洲地区,经过资料收集,野外探查,光谱实验、室内计算机处理、野外抽样定位验证等阶段的工作,建立了合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注重发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研基地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土地资源规范化科学管理新途径,努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2011年9月27日和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研基地,西部能源开发区土地利用一内蒙古鄂尔多斯野外科研基地挂牌以来,不足两年时间,内蒙古科研基地先后取得内蒙古能源开发典型区域土地生态状况的调查评价;内蒙古70万平方公里30个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指标因子的数据收集和信息提取工作;内蒙古宜耕沙地保护性开发关键技术与示范等课题,完成了《西部能源开发与耕地转型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数据》建设,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加快内蒙古土地利用科技创新和规范化管理步伐,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依托科研基地,研究团队也于今年6月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称号.  相似文献   

17.
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7 个土壤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选择土壤氧化物迁移系数、硅铝铁率、活性铁与全铁之比、活性锰与全锰之比、Ba值、β值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角度深入探讨了河南省伏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海拔950 m左右。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盐湖中盐矿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继和 《盐湖研究》1995,3(4):18-22
通过野外科学考察,室内实验研究,本文介绍了该地区盐湖中盐矿物种类及共生组合情况,其中碳钠矾[(Na6(CO3)(SO4)2]又一次在内蒙古天然碱湖中被发现(国内首次发现于昌汗淖和盐海子天然碱湖中)。  相似文献   

19.
新疆盐湖的形成演化环境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本文通过野外考察资料和室内分析实验数据,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最大的干旱—半干旱成盐区—新疆盐湖成盐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盐湖分布、盐类矿物组成、卤水化学成分、水化学类型和盐湖的形成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盐湖自然资源等。对于进一步探讨该区盐湖的成盐理论和开发利用盐湖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7年3月至4月,为了解湿地保护管理的培训需求,对全国湿地保护地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发送和回收,共回收29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50份。结果表明:在23项培训内容中,湿地监测与野外调查技术和方法(水文、植物、动物等)、湿地修复与栖息地重建技术和模式的培训需求程度最高。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不同,所需的培训内容也不同,因此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有针对性地分类培训。培训方式以2周以内的短期培训为主,且采用专家室内授课、野外实践和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