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主题。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与社会经济系统中更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地理空间正在发生快速的转型。在了解西方关于新空间形态解释的基础上,论文重点对当前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新空间形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论文首先提出了实空间、虚空间及灰空间的三元空间假设,然后分析了虚空间、灰空间各自的内涵、构成和类型。最后,论文对三元空间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三元空间并存与共生将是一个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蒋文燕  栾汝朋  朱晓华 《地理研究》2010,29(9):1715-1723
虚拟旅游系统是利用三维GIS、虚拟现实与网络等技术构建的面向旅游业的网络虚拟现实系统平台。在整个虚拟旅游系统构建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虚拟旅游景观的实现,它关系着虚拟景观的展示效果、显示速度以及空间分析、情景模拟等各项功能的实现。本文基于虚拟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实现难点,使用ArcGIS和3DSMax分别建立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虚拟地面模型和虚拟地物模型,将所有模型转换为VRML文件格式并进行优化,不仅有效融合了虚拟地面模型和虚拟地物模型,并且兼顾了模型的逼真度和显示速度。本文提出了一套虚拟旅游景观的设计方案、关键技术,并通过圆明园遗址公园虚拟旅游景观的实现,验证了其可行性。本研究对于虚拟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对于我国众多旅游景区虚拟旅游系统的研发具有技术的应用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虚拟水视角下吉林省西部玉米耕作方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丽杰  靳英华  常永智  张辉 《地理研究》2012,31(8):1456-1464
虚拟水研究是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中观层次上,微观层次研究甚少。为了探讨虚拟水微观层次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05~2007年在吉林省西部开展了玉米不同耕作方式下虚拟水变化的大田试验。通过分析6种耕作方式(65cm垄台、65cm垄沟、43cm垄台、43cm垄沟、98cm双行垄台、130cm三行垄台)之间单位质量玉米虚拟水含量的差异,及不同耕作方式对单位质量玉米虚拟水含量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适合吉林省西部的最优玉米种植模式,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新思路。经过三年的大田试验,认为98cm双行垄台的耕作方式最佳,不仅虚拟水消耗量小,而且波动也较小,特别是在极端干旱年份其单位质量玉米虚拟水含量最低,建议本地区玉米种植方式应从65cm垄台种植改为98cm双行垄台种植。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区域理论视角,对扬州进行实证研究,探讨长三角虚拟区域和城市竞合的关系。研究认为多层次的虚拟区域已经在长三角出现,城市在空间定位、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诸多竞争。与此同时,为缓和城市竞争,城市合作开始出现并不断深入,合作形式也越加多样。研究也指出各自利益考量浮现虚拟小区域、合作机制薄弱和省管县体制对区域一体化的负面影响等新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虚拟水战略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究我国不同区域虚拟水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以国内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列联表互斥的矩阵分类方法进行了我国虚拟水战略区划研究。结果表明:①依据水资源禀赋指数可以将全国划分为虚拟水输出地域、虚拟水输入地域和虚拟水平衡地域3个一级区划单元;其中,虚拟水输出地域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水密集型工农业产品的商品率,虚拟水输入地域则应着手准备缩减水密集型产业,而虚拟水平衡地域则不宜进行大规模的虚拟水战略实践。②依据农产品贸易指数和非农水资源需求压力指数,将全国细分为典型输入(出)区、内部优化区、成长输入(出)区、复合型区、潜在输入(出)区和现实输入(出)区共12个二级区划单元,并指出了各二级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Today, the opportunity for potential human activity has gone beyond physical space to virtual space. Based on a propo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mode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sical and virtual spac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ttempt to adjust the space–time prism concept of Hägerstrand's time geography to identify potential activity opportunities in virtual space, focusing on the virtual space access channels available in physical space. A three‐dimensional (3D) spatio‐tempor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design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is research to accommodate the adjusted space–time prism concept to support the representation,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potential human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ons in physical and virtual spaces using the prism representation. Following the design, a prototype system has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a 3D GIS environment. Such a system can provide powerful analytical tools for studies related to potential human activities and applications such as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 and accessibility analysi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相似文献   

7.
虚拟休闲社区的营造与表征:女性网购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贤斐  张博  朱竑 《地理科学》2019,39(12):1894-1901
科技的快速发展促生了虚拟休闲时代的到来。以虚拟休闲为切入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分析网络消费实践中所形成的虚拟社区,探索女性消费者参与虚拟休闲社区所塑造的互动关系与社区意义。基于ICTs媒介,研究发现:网络消费会重塑现代女性的休闲实践,消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购买行为结束后的感受都是其获得休闲体验的重要维度;女性网购者自发营造虚拟休闲社区,在强化自我社会角色的同时实现自我休闲;女性网购者在虚拟空间中所获得的愉悦感是群内成员发展其社区关系的纽带,并通过社区的延伸实现和维持积极的自我价值。虚拟休闲会随着载体虚拟化改变其体验形式,并为消费实践与虚拟空间的关系探索提供新的视角。人文地理学者尤其是社会文化地理学者除了关注“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之外,也应该关注“真实存在”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一样具有其独特的空间性特征。同时还提出,虚拟休闲也是地理实在休闲的重要补充,并且在当今社会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98~2008年白城市各县市区农作物的虚拟水量的计算,分析了白城市农作物虚拟水的时空分异特征。白城市农作物虚拟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与粮食作物虚拟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现不断波动变化的状态;2004年和2007年农作物的虚拟水量相对其他年份较高,而经济作物、蔬菜以及瓜果的虚拟水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对比分析1998年、2004年和2008年5县市区虚拟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1998年白城市虚拟水量达到了3个等级,通榆县等级最高;2004年,通榆县和洮南市虚拟水量增长最大,虚拟水量均上升了两个等级,洮北区、大安市和镇赉县虚拟水量均上升了一个等级;2008年与2004年相比,各县市区的虚拟水量均有所下降了。  相似文献   

9.
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   总被引:109,自引:2,他引:109  
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中国西北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虚拟水是水问题与水资源安全研究中的新概念,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产品(尤其是粮食) 来获得本地水和粮食的安全,将水短缺问题的解决途径扩展到社会经济系统,人口—粮食—贸易之间的连接关系是虚拟水战略分析的主线。作者引入了虚拟水的概念,并简要介绍了当前国际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计算方法。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初步计算得到2000年甘肃省生产产品中和城乡居民消费的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分别为222.02×108m3和183.75×108m3,分别是实体水资源利用量的1.8和1.5倍。分析了虚拟水战略的政策影响和虚拟水战略的优缺点,指出了在虚拟水理论与应用方面需要焏待开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产业领域全面渗透的发展形势,部分学者提出“网络空间邻近性将取代地理空间邻近性”的论断,而另一部分研究结论坚持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是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同时提出线下实体产业自身及其关联产业之间的地理要素对线上虚拟平台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章从地理空间的视角,试图阐释体育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学研究基础和关注重点,分析体育场馆地理聚集效应无法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产业虚拟集群具有促进产业聚集形态、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带动合作与竞争氛围、形成柔性化创新模式等作用,提出构建虚拟集群是未来体育场馆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中国体育场馆产业虚拟集群是横向各成员间合作与竞争的利益价值链,纵向是供需两端线上下产销价值链,共同构成了集群基本的结构体系;根据集群产业的主体规模、地理位置、产权属性和网络化程度等,场馆产业虚拟集群可分为单体型、连锁型、联盟型;而根据场馆产业集群的结构体系和功能特征,其发展过程需历经技术融合、产品改造、结构优化3个升级阶段。最终,建议通过正确认识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性涵义,持续提升线下场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牵头结盟作用,建立场馆虚拟集群成员准入监督机制,为虚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地图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地图可视化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分析地图可视化的含义出发,提出了地图可视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同时简要分析了地图可视化的特点。认为地图可视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可视化变量研究、可视化分类研究、时空数据结构研究、视觉感受与视觉效果研究、虚拟现实研究、空间认知与信息传输研究等 6个方面。最后,就北京地区地形三维可视化实践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从新宅居生活看网络虚拟旅游的前景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沛林 《地理科学》2020,40(9):1403-1411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居家服务系统的越来越完善,不愿或不能出门实现旅游目的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对于数量巨大的不愿或不能外出旅游的“宅居”人群来说,通过网络实现虚拟旅游是最理想的方案。网络虚拟旅游在中国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快,已表现出产品多样化、技术集成化、需求娱乐化、用户大众化、功能休闲化等特点。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① 3D高清动态仿真效果提质的技术实现问题;② 运用AR等新技术优势解决现场体验感不足的问题;③ 解决景区如何在网络虚拟旅游中受益的问题。未来的网络虚拟旅游方向是:① 在线产品越来越真实化和高清化;② 客源市场越来越大众化和多元化;③ 产品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分众化;④ 展示平台越来越普及化和共享化。  相似文献   

13.
该文旨在描述十年来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发展的大体轮廓。依据主题词选择、领域选择、期刊选择和论文选择的标准,以国内地理期刊上发表的96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并按期刊、主题词、研究方法、研究区域进行分类分析,进而从7大领域综述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发现,十年来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呈现出研究不断深化、领域和主要内容全面化、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多样化的特点,据此探讨其研究趋势以引导未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际粮食贸易及其虚拟耕地流动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模拟核算中国省际2010-2012年平均粮食贸易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并从资源利用角度分析粮食交易的合理性,为粮食贸易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在各省粮食供需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线性优化,模拟省际粮食贸易。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达1747.4×104 hm2,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要的虚拟耕地资源调出区,华南及西南地区是主要的调入区。分别从生产者及消费者的角度核算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前者比后者多出近250×104 hm2。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粮食贸易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耕地资源不平衡,然而对于某些种植效率高的地区来说,粮食输入贸易流却带来了总体耕地资源消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该文提出和探讨了基于内容的虚拟地理场景检索与智能导航研究框架。该框架包括三维地理数据获取与模型创建,三维地理对象的识别与定位,三维地理场景的内容分析、检索与认知,基于内容的虚拟地理数据层次式描述与分类索引,地理场景智能导航以及基于内容的自适应虚拟地理数据网络传输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有助于建立一种符合人类认知特点的人地关系和人地交互模型。最后,总结和分析了该技术在虚拟地理环境(VGE)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才志  韩雪  秦晓楠 《地理研究》2014,33(3):478-489
为分析中国区际间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稳定性及为将来研究虚拟水流动格局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构建1999-2010年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量关系矩阵,引入生态网络安全系统相关概念,构建虚拟水流动格局网络稳定性模型,结果表明: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虚拟水的主要调出区;其他区域是调入区;虚拟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的信道数目减少,信道容量逐年降低;系统聚合度和系统冗余度亦呈波动降低趋势;系统网络使用率呈现降低趋势;系统网络空闲率呈增加趋势;网络系统指标表明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形成的网络系统稳定性逐年降低。最后,提出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等5方面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智慧社会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基于居民活动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波  卢佩莹  甄峰 《地理研究》2018,37(10):2075-2086
智慧社会下,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网络/实体活动经历,是理解智慧社会发展的核心。同时,虚拟—实体空间关系、网络—实体活动关系及其对城市地域空间重构与演化的影响一直得到城市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综述已有居民活动时空间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智慧社会下居民网络—实体活动的关系已经超越简单的替代—促进二元关系,而承载网络与实体活动的虚拟与实体空间也相互交织影响,挑战对实体空间中地方与移动性的理解,并重构虚拟空间中的秩序和规律,丰富智慧社会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问题。超越技术决定论与基于技术决定论的虚实空间二元论的讨论范畴,更能反映城市地理学在智慧社会发展话语体系中的地位。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同时经历着快速的信息化与城镇化,对居民网络/实体活动组织及虚拟—实体空间关系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案例与理论贡献,而且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Polygonal vector data are important for representing countries, lakes, residential settlements, and other polygonal features. The proper representation of polygonal vector data is the basis of efficient rendering and picking and quick access and display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based on polygons (e.g., 3D overlaying and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a virtual globe. However, polygonal vector data are displayed using texture-based or boundary-based approaches in most existing virtual globes. The texture-based approach cannot easily support interactive operations (e.g., picking) and spatial analysis (e.g., adjacency analysis and spatial measurement). The boundary-based approach treats the holes as independent features;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recognize which boundaries constitute a polygon.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on how to better organize the polygons to support efficient rendering, picking, and analysis in a virtual globe.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two methods to drape interior filled 2D polygons onto a multi-resolution 3D terrain. Both proposed methods combine polygon clipping and polygon triangul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s in the way holes are eliminated. Method 1 recursively subdivides a terrain triangle until the child-triangles contain no holes; every resulting clipped polygon, which is then triangulated, contains no holes. Method 2 directly clips a polygon against a terrain triangle and creates bridge edges to transform the resulting polygons with holes to degenerate polygons that are further triangul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oth proposed methods can efficiently process polygons with holes resulting in appropriate numbers of triangles. The processed interior-filled polygons remain close to the terrain surface in a virtual globe. Both proposed methods support real-time rendering of polygonal vector data in a virtual globe.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角度研究三维虚拟城市的自动化生成方法.通过建立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城市土地单元的演化过程,根据演化结果确定各土地单元的空间位置和相应的建筑物类型.研究利用Creator进行三维场景建模,利用OpenGVS场景管理技术随机生成建筑物,并将其布设在三维场景的相应位置上,生成三维虚拟城市,并就三维虚拟城市自动化生成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和数据结构、空间坐标转换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虚拟地理环境的多维数据模型与地理过程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剖析虚拟地理环境所表达的地球表层空间与其在计算机空间的映射之间的关系,定义了一维、二维、三维及多维虚拟地理环境;指出虚拟地理环境与传统地图、GIS的区别及联系。阐述近年来虚拟地理环境研究对地理学乃至地球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影响以及对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和重点研究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