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发展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20世纪以来发展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涉及发展地理学内涵和理论、领域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系统梳理了发展地理学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收敛、发达地区或国家生活品质提升过程中的收敛及其路径等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国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发展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条件与学科优势,并着眼于国际学术前沿最新动向与国家宏观战略需求,提出了今后中国发展地理学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领域。未来发展地理学研究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引,以提升欠发达地区可持续生计能力与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为核心,以构建发展地理学理论和跨学科综合集成研究体系为目标,聚焦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扩散特征与收敛研究,探索出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调控政策与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2.
冯健 《地理研究》2005,24(5):811-821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与城市化推进问题历来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首先结合新区域形象的建设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以县城为主导的县域发展模式;继而,基于大量的实地调查,提炼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发展的若干模式:多元化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能人富户带动发展模式,政府协调引导发展模式;最后,对包括新形象、品牌、独特的城市化等在内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及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一直是区域研究的一个焦点。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在区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小城镇不发达的原因,并从发展战略、城镇职能、城镇形象、城镇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欠发达区域小城镇成长的建议。这不仅有利于当地小城镇的合理发展,并且对于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以非农业人口比例为主要考核指标,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城乡发展政策与体制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因素,研究认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第二、第三产业产值,非公有经济比重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城镇化水平有明显制约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控制人口规模,因势利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区域战略视角下中国地区差异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泰尔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指标,在Eviews和ArcGIS等软件支持下,从时间、空间和空间关联性三方面分析中国在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时期地区经济差异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平衡发展战略时期,中国地区经济相对差异较小,主要表现为南北间差异和东西间差异并存的格局,且全局空间分布呈随机状态;在非均衡发展战略时期,相对差异较大,呈现经济发达地区向东部集聚而欠发达地区向中西部集聚的分异状态;在协调发展战略时期,东西间相对差异开始收敛,但集聚和分异的趋势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空间整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空间整合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调整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区域空间整合的研究主要包括:空间整合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内容与目标、动力机制、整合模式及整合对策等.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区域空间整合研究提出了4个方面的展望:加强区域空间整合的理论研究、加强对欠发达区域的空间整合研究、加强对边缘区域的空间整合研究以及深化区域空间整合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因素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新因素的推动力是不同的,通过对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新因素推动力方面进行比较,表明在发达地区,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力远大于欠发达地区,并就欠发达地区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的区域发展战略,使新因素对区域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加强科技、信息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体制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人才资源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缘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区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区域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人流、信息流等的流动达到相互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北部湾三大经济区边缘地区的广东省徐闻县为研究对象,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徐闻县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关系最为密切,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关系居次,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关系最不密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徐闻县在空间上“东承、西连、北优、南进”的发展战略;在发展模式上联合海南省建立海峡经济新区、打造国际海峡城市、依托海洋资源构建海洋蓝色经济示范区、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热带农业和海洋旅游业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周侃  樊杰 《地理研究》2015,(1):39-52
目前全国性贫困格局已基本消除,但欠发达地区的连片集中分布格局仍未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分布格局与资源环境要素的空间耦合关系,划分了国家级贫困县的资源环境约束类型;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案例,解析了欠发达地区区域总体承载力较弱、资源环境负荷超载、要素间变化响应敏感、承载力提升潜力受限以及超载后修复代价巨大的基本特征;阐释了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超载人口流动与迁移、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源环境要素区际交互、大规模工程建设过程以及自然灾害突发与气候变暖等新兴因素的多重影响,并探讨了优化提升其总体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类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我国大陆地区以经济区为单位,选取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效益等指标,分析了各区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聚类方法划分了区域科技创新类型,总结了区域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区发展研究的态势与主要研究任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国阶 《山地学报》2006,24(5):531-538
山区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山区发展滞后是全球普遍的现象。国际上对山区发展研究十分重视,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山区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不同,对其研究的内容也明显差异。我国山区发展既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也有别于发达国家,正处于受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冲击的变革期。山区发展在全国总体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前是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贡献者,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区和难点区,是全国脱贫的最后攻坚区。国内对山区发展研究虽然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不适应新时期对山区发展的需求,加强全国山区发展研究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山区发展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山区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山区工业化,山区农业产业化,山区聚落和山区脱贫等方面上。应以科学发展观统帅山区发展研究,引入现代发展新理念,引进现代科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分别在国家层次、区域层次和聚落层次上开展研究;提倡深入山区,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创建山区发展的长期、连续、定点的跟踪调查、监测,构建全国山区发展社会观测网络。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之间激烈的贸易竞争不仅集中在双边贸易领域,而且延伸为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博弈。尤其在中国周边地区,厘清两国贸易影响力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对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1996—2017年国家间商品贸易数据,利用时间约束聚类识别中国及周边地区贸易发展的阶段,构建贸易网络对比各阶段中美两国在中国周边地区的贸易发展及影响力变化。研究发现:①1996—2017年间中国及周边地区贸易呈三阶段跳跃式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②中国在周边地区贸易的总体规模和覆盖程度均超越美国,中国在周边地区贸易收支中普遍存在日益扩大的顺差,而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始终保持着稳定大量的贸易逆差。③中国在周边地区的贸易影响力实现了对美国的赶超,中国的出口影响力优势突出,而美国仍旧拥有不俗的进口影响力。④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呈阶段式跳跃发展,而美国与日本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贸易联系。中国同日本在机电产品上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发达,但处于产业分工下游的相对不利地位,美国是日本的机电制成品和运输设备等高端产品的最终消费市场。研究结果对于中国维护周边地区经贸合作的稳定与发展和应对美国的冲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在对其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国际比较基础之上,从农业生产现代化、物质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生活现代化、农业环境保护5个方面,构建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2000年以来的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垦区在作物单产、农机装备水平、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有机作物种植占比等方面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在经营规模、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差距较大。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稳步提高,以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业生活现代化的快速演进为主,其次是物质装备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环境保护水平有所下降,其中各子系统有不同演变特点。因此提出黑龙江垦区尚处于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攻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夕阳产业地域划分及其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国平  玄兆辉  李方 《地理学报》2002,57(4):469-478
结合国外关于夕阳产业地域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夕阳产业地域的4大典型特征,分别为区域内产业结构失调,区域主导产业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期,曾经持续繁荣,但现在正在衰退,区域内居民生活水平低且社会问题比较严重。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确立了划分中国夕阳产业地域的4项标准及12项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评分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以省级地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我国省级地域单元的5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为夕阳产业地域,弱夕阳产业地域,未实现工业化地域,正常发展地域以及快速发展地域。黑龙江,山西,辽宁,吉林4省是目前这一研究层面上的夕阳产业地域。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以及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3个方面,分析了低碳消费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提出了城市低碳消费模式选择的"科学、节约、环保、愉悦"原则。城市低碳消费模式具体体现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大领域,前者是指从事物质资料和有形产品的生产部门,后者是指第三产业、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居民生活3个部门。建设低碳城市,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从社会、经济、制度、法律、政策等多个层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城市老工业区改造是当今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发展创意产业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老工业城市再生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外对老工业城市创意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区创意转型的现状与成效,而较少对其机理层面进行理论剖析。该文以路径依赖和路径创新为理论依据,以北京石景山老工业区创意产业发展为例,研究城市老工业区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机理。介绍了路径依赖、锁定、路径创新等概念及其对老工业区转型的解释;分析了石景山老工业区的历史由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石景山老工业区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即工业设计与研发、数字娱乐产业和娱乐休闲旅游业;最后提出政府在转型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落成  吴楚材 《地理研究》2002,21(6):791-799
根据世界银行的经济分类方法 ,沿海 6个省市的 72个地市中 ,有 34个属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低谷地区。经济低谷地区主要分布在省际交界处 ,从类型上分为黄泛平原、丘陵山区和沿海库区。由于自然条件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制约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正在拉大。国家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投资环境改善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来加快这一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从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小城镇发展现状入手,以该地区城镇化进程和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将该地区小城镇与全国其他地区小城镇的对比,总结出当前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城镇的不足及其发展模式,并提出新时期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为:以带动农村现代化,促进大城市的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自身职能结构。最后详细阐述了小城镇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并以张掖市为例,分析了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开发不发达地区的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开发不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分析,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环境与开发历史悠久的特点,提出了发展西北地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国家对西北地区应实行福利政策,东部对西部部应实行“补偿”政策;(2)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3)建议在西安建立我国第三家证券交易中心;(4)建立“河西走廓自由贸易区”;(5)实施“生态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20.
l.Intl.oducho1lCllilla'snewl)o1iaessincelO78I1avebrougl1tabotltsPeedydeveloIJl11e11tofruralil1(lustly.Tllefastgro\Vthofl-Llralil1dustry11otol1lyope11sal1ex```aytore3lizethenationalilldustrlnlizatlonofChlna,butalsogivesasevel'ecl1aIIel1getothetraclitio11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