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鄱阳湖砂山地区风沙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鄱阳湖砂山地区土地风沙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风沙化土地的出现频率与不同风沙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绝灭与定居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风沙化过程是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风沙化首先导致特有种的灭绝,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与乔木类植物受风沙化影响最大,而灌木类植物可存活风沙化过程各个阶段,在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速率大于定居速率。  相似文献   

2.
张继贤 《中国沙漠》1989,9(1):75-84
厚田拙区的风沙化土地以风成沙丘、沙质风蚀坑、波状片状沙地、蔓荆子沙堆及河流沙质沉积阶地交错分布。河流沙质沉积阶地含量大于76.40%, 表层高达87.78%, 为该区土地风沙化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来源, 属潜在的风沙化土地。在河流沙质沉积阶地上形成的风成沙丘、波状片状沙地为严重的风沙化土地。文中以河流沙质沉积阶地及风成沙丘进行了水分状况及化学性质的对比分析, 以示由潜在的类型发展为严重风沙化的风成沙丘时, 水分条件, 养分、微量元素及矿物全量的分异情况。  相似文献   

3.
豫北延津的风沙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半湿润地区的区域性风沙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因子之一。通过对豫北延津地区历史上黄河改道泛溢与沙物质沉积过程的分析、风沙问题历史与现状的对比表明,历史时期风沙问题以流沙大规模活动形成各种风蚀风积地貌为特征;而现代风沙问题以沙地在冬春季的片状风蚀和夏秋季的恢复逆转交替为特点,指出本区以季相性为特征的风沙活动及风沙地貌发育规模的有限性。风沙问题的整治关键已不是大规模治理流沙,而是建立有效的防护体系,防止沙质农田土壤风蚀,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沙地高效农业开发。  相似文献   

4.
海春兴  马礼  王学萌  李璐 《地理研究》2002,21(5):543-550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模型 ,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河北省坝上张北县土地沙化因素进行了分析 :发现影响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而并非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人类活动只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上 ,加速或减缓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过程。根据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 ,人类可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 ,以减轻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福兴 《中国沙漠》1989,9(1):47-60
黄淮海平原砂地土壤约有3100万亩, 是重要的低产土壤之一, 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本文以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区为例, 初步探讨了半湿润地区风沙土的基本性质及其改造利用的途径。半湿润地区风沙土, 机械组成较细, 有一定肥力基础; 是一种高容水或中容水沙土; 沙丘或沙岗低矮易于改造利用, 适于在护田林网基础上发展果树大行距间作,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引黄灌溉与黄河断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引黄灌溉平均每年为黄河下游地区增产粮食49.1×108kg;山东省引黄灌区粮食产量年增长速率为6.5%。黄河断流,若以两年一次的洛口—利津河段同时断流统计,则每年至少损失粮食17.21×108kg;平均每断流一天,直接经济损失达3930×104元。因此,研究、缓解黄河断流,保证、发展引黄灌溉,是黄河下游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高安 《中国沙漠》1989,9(1):38-46
黄淮海平原处于半湿润地带, 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且地域广阔, 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 其中风沙化土地的面积204.4万公顷, 占总土地面积的5.9%。在风沙化土地中, 沙丘占38%, 风蚀沙地占42%, 沙埋耕地占20%。扩大耕地面积, 改造低产田增加粮食产量, 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 1986年兰州沙漠所进行风沙化土地的形成、特征及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 并在山东禹城沙河地区从事开发性应用试验研究工作。风沙化土地经采取"水利先行, 林草紧跟, 草田轮作, 综合利用"的整治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鄂托克旗风蚀荒漠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丽  李金霞  秦富仓  姚云峰 《中国沙漠》2009,29(6):1063-1068
利用鄂托克旗2000年和2005年TM遥感影像,对荒漠化土地进行判读,结合实地调查,并根据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区域分类与发展趋势综合研究野外地质调查内容-技术要求,确定土地荒漠化景观类型和荒漠化程度,将研究区风蚀荒漠化分为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风蚀和严重风蚀4个类型。应用Arcview3.3对两期TM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得到研究区两个时期的风蚀荒漠化景观类型数据并统计,分析研究区风蚀荒漠化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未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北部,严重风蚀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南部,由北向南,风蚀程度逐渐加重。研究区风蚀荒漠化主要以轻度沙化和中度沙化为主,占研究区风蚀面积的70%以上,破碎度有所增大。风蚀荒漠化面积虽有减小,但风蚀呈加剧趋势。盐渍化土地已转化为风蚀荒漠化景观,而风蚀荒漠化景观可以向其他各景观转化。在适当条件下,轻度沙化土地与未荒漠化土地容易相互转化。中度沙化土地和重度风蚀土地容易转变为其他景观。  相似文献   

9.
夏津县土地风沙化及其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向乐 《中国沙漠》1997,17(3):313-316
夏津县土地风沙化问题突出,以农田土壤风蚀为主,以旱季最为严重。增加植被盖度,完善防护林体系,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是其整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阴山北部四子王旗土壤风蚀量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内蒙古阴山北部地区风蚀沙化十分严重,而风蚀量是判断土壤流失和荒漠化的重要指标。以阴山北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典型农牧交错带的耕地为试验地点,根据表层土壤多年的粒径变化,利用粒径对比法,对土壤风蚀量进行估算;并利用插钎法对一次强沙尘暴进行野外实测,推求土壤风蚀量;两种方法互相验证,近而对内蒙古阴山北部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土壤风蚀量进行较为准确测算。同时根据裸露耕地与未耕地(草地)的粒径对比分析,初步了解了该地区的由于传统耕作导致的土壤风蚀的程度,得出了耕地土壤风蚀的主要损失粒径为<0.05 mm的悬移质粉尘颗粒,该区域每年的平均风蚀模数达6 214.7 t/km2a,为干旱区耕地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土地初析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应用1996年TM卫星影像资料得出,科尔沁沙地中心地区荒漠化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4.02%,以风蚀荒漠化土地为主。各种荒漠化土地在14个旗(县)的分布不同,按严重程度划分为重度荒漠化地区、中度荒漠化地区和轻度荒漠化地区。对历史时期和近期的分析表明,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土地产生和扩展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开垦。  相似文献   

12.
李涛 《中国沙漠》1990,10(2):54-61
南昌风沙化土地主要有风成沙丘(沙地)和沙质沉积阶地(硬梁地)两大类。风成沙地粗沙含量高于80%,0~80厘米土层田间持水量低于5%,水分渗漏速度39.44毫米/分,有机质含量低于0.12%。硬梁地粗沙含量38~64%,田间持水量10~14%,有机质含量低于0.4%。缺乏Ca、Mg、B、N等元素。风沙化土地不适宜果树生长,植株矮小、枝条纤弱、生长量小、经常表现出缺素症,葡萄生长率低于7%。果树正常生长必须补充大量的水、肥、才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可采用客红壤土改良沙土、保水袋栽培、下垫隔水材料、间种绿肥等方法来提高风沙化土地地力。  相似文献   

13.
江西亚热带风沙化土地的生态特征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国玉 《中国沙漠》1992,12(2):34-38
江西亚热带风沙化土地的机械组成以粗沙为主,粒径在1-0.25 mm的沙占65.37-78.38%。养分极其贫乏,有机质含量仅为0.05-0.20%,速效氮、磷、钾分别为14.2-19.9ppm,9.4-160.1ppm,80.0-87.0ppm。风沙活动强烈。保水能力差,雨后连晴数日,沙层含水率即降到凋萎湿度以下。植被稀疏,物种缺乏。建群种蔓荆群落的层次不分明,最小面积6.25 m2,常见种仅1-2种,隐芽植物占100%.因其恶劣的生态条件,防护体系建设中应补充灌溉、施肥。同时,扩大引种范围,解决种源缺乏问题。防扩体系由封育带,阻沙带和林带组成。阻沙带使用蔓荆灌丛结合草方格的方法,形成滞沙环境。林带的组成树种可选白花泡桐、湿地松等。  相似文献   

14.
地表风蚀物理过程风洞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本文介绍了研究地表风蚀物理过程中风洞实验的方法、内容及结果。实验表明:净风对土表的风蚀作用微弱,即使在遭到大风吹刮时,土表的结壳仍不易受到破坏。但在挟沙气流作用下,却能使土表结壳遭到破坏,风蚀发展异常迅速。自然形成的土表结壳、经风选被粗化的土表和长有草丛的地表均有抑制风蚀的保护作用。本实验在方法上虽属初步尝试,但能说明沙漠化物理过程的一般机制,并为防治按漠化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南地区的水供应和粮食生产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根伟 《山地学报》2000,18(5):408-414
我国西南地区天然水源非常丰沛,总的可利用量达9400亿m^3/a,但工程调节能力较低,实际用水量仅为资源蕴藏的10%。农业灌溉是其主要耗水方式。西南五省(市、区)耕地约16700万亩(约111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占其中的42%,人均有效灌面积仅0.4亩(约0.0448hm^2)。今后粮食生产的潜力在于进一步发展水利工程,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在未来的10年可增加灌面近1500余万亩,约可增加粮  相似文献   

16.
渭河(陕西段)河道自净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建立了河段自净最小需水量计算模型。为了使研究区段内的水质达标,该区段内的自净需水量应该是从区段内所有河段最小需水量中取其最大量。应用该方法分达标排污和现状排污对渭河(陕西段)河道自净需水量做了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渭河河道自净需水量随年径流流量变化不大,自净缺水严重,主要出现在非汛期,达标排污较于现状排污,自净需水量大幅度下降,自净缺水主要出现在1,2,12三个月。  相似文献   

17.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定,国内外尚未见编制先例。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以黑河中游张掖市为研究区,从水量、水质、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核算期初2010年的水资源价格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2010-2014年的水资源资产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结果表明:(1)核算期初2010年张掖市的水资源资产实物存量为1.288亿m3,核算期末2014年为5.157亿m3,2010-2014年水资源资产实物流量变化为3.869亿m3。(2)张掖市水资源资产价格为2.68元·m-3,为实物型账户价值化转化提供数据支撑。(3)核算期初2010年水资源资产价值为2.731亿元,核算期末2014年水资源资产价值为10.933亿元,张掖市2010-2014年水资源资产价值变化量累计为8.2亿元,但考虑到水资源年度间的变化,可以认为5年间张掖市水资源资产价值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8.
干旱内陆流域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73,自引:17,他引:56  
王根绪  程国栋 《中国沙漠》2002,22(2):129-134
在干县内陆流域生态需水量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以黑河流域为例,讨论了生态需水量估算的方法。采用两种半经验潜水蒸发公式和直接植物蒸腾估算等三种方法,以1995年为基准,分别对流域中游防护林生态体系需水量和下游荒漠绿洲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中游人工防护林生态需水量约为2.1× 108~2.16×108 m3,下游荒漠绿洲生态需水量为5.23×108~5.7×108 m3;为维持或稳定流域下游额济纳现有绿洲规模,狼心山断面过水流量不应小于5.8×108m3。  相似文献   

19.
小麦玉米田耕作模式的防风蚀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风洞实验,在5个风速下对6种耕作方式下农田土壤风蚀速率、0~20 cm风沙流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风蚀速率较传统耕作平均降低20%~40%;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条件下土壤风蚀速率均随风速的增大呈幂函数递增,但在传统耕作条件下递增较快;风速14 m·s-1是荒漠绿洲农田土壤风蚀加剧转折点,当风速>14 m·s-1时保护性耕作下风蚀速率较传统耕作明显降低;0~20 cm内,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下输沙率与高度分别呈线性和指数关系,保护性耕作下0~4 cm输沙量和输沙量百分比(Q0~4/Q0~20)均低于传统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