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遥感影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如国防,国土资源调查、城市建设、环境监测等。天气是影响遥感影像质量的因素之一,采集的遥感影像或多或少都有云影覆盖,这种影像在解译过程中困难很大,以实例阐述云影覆盖区域的技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薄云雾造成的遥感影像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小波变换与离散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抑制云雾模糊的方法 ;并与同态滤波方法和一种基于拉普拉斯增强和直方图分段线性变换方法进行了对比。该方法通过提高影像分辨率增加云雾覆盖区细节的方式达到抑制图像模糊的目的。目视效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抑制了薄云雾覆盖造成的影像模糊,明显优于对比方法,且具有较高的峰值信噪比、光谱保真度和信息熵。  相似文献   

3.
遥感影像中薄云的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薄云去除是遥感图像处理中一个常见的问题。目前,针对遥感影像薄云去除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少方法,本文在分析薄云去除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薄云去除方法的原理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张弛  李慧芳  沈焕锋 《遥感学报》2020,24(4):368-378
针对高分五号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 (visible-shortwave infrared Advanced HyperSpectral Imager)可见光波段存在的薄云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统计信息与散射模型的校正方法。利用AHSI影像邻近波段间地表与云雾辐射的统计差异,实现对不同场景下相对薄云辐射RCR (Relative Cloud Radiance)的准确估计。基于此,根据不同波段的散射特性,分别利用分级暗目标统计和散射模型约束策略,获取可见光波段的绝对云辐射强度,最终实现影像校正。通过设置模拟与真实实验对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进行目视和定量检验。模拟实验中,可见光波段内的薄云干扰均可被有效地去除,校正结果与真实地表十分一致;此外,RMSE (RootMean-Square Error),MAE (Mean Absolute Error)和SA (Spectral Angle) 3个评价指标的值分别为1.9891,1.6822和0.4901,远小于对比方法。真实实验中,不同场景内的薄云可被有效抑制,在较为准确恢复降质地表信息的同时保持晴空区光谱特征;Q指数,SSIM (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和UQI (Universal Quality Index)的计算结果优于对比方法。综上,本文提出方法可用于不同场景下高分五号AHSI影像可见光波段的薄云校正,可得到目视效果良好且光谱保真度高的校正结果。  相似文献   

5.
遥感影像薄云去除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遥感成像极易受到云层遮挡等气象条件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特点,以暗元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薄云的去除算法,在保持图像色调的同时,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6.
几种用于TM图像薄云去除的大气纠正算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用于TM图像薄云去除大气纠正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在同一景TM图像薄云去除中,比较它们的纠正效果,分析各自的 优劣。结果表明,梁顺林等提出的新算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遥感图像薄云去除方法及IDL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噪声的干扰,严重影响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信息提取。本文从遥感图像的成像机理出发,使用同态滤波算法,采用IDL二次开发语言并集成到ENVI平台上,实现了遥感图像薄云的自动化检测与去除。实验证明,该过程能够有效地去除薄云,提高在传统方法中图像预处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像的质量与精度。  相似文献   

8.
去云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以及大气纠正的重要步骤,目前常用的遥感薄云去除法一般只能去除低频区域的云,而对高频区域的云则没有处理效果。因此,在研究传统小波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引入了中值滤波,它将每一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该点邻域窗口内的所有像素点灰度值的中值,旨在对高频突变云区进行处理。而后结合主观视觉和客观统计分析两方面对结果进行评价,并且与传统小波去云比较,经分析表明,高频突变云有所减少,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气活动的干扰是遥感技术发展的最大限制之一,对星载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光学探测器而言,大气中云雾的干扰更是不易处理。为了促进CBERS-02星CCD传感器图像的定量化应用,在对以往有关遥感图像薄云去处方法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含薄云的CBERS-02 CCD图像进行适当层次的小波分解,然后对分解的图像进行同态滤波,最后进行图像重构而去除薄云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有效的去除薄云,又可较好的保持图像细节。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llat算法遥感图像去云雾处理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锡芳  吴峰  庄燕滨 《遥感学报》2007,11(2):241-246
遥感图像云雾处于相对低频、景物处于相对高频。根据小波变换多分辨率的特点,分析云雾和景物在小波系数中的分布,得出景物信息包含于低层细节系数,而云雾信息包含于高层细节系数和近似系数。本文通过增大图像的低层细节系数,减小高层细节系数,并适当减小近似系数,达到去除云雾的目的。最后评价了图像处理结果,并与同态滤波做比较,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BSHTI和IBSHTI两种算法对卫星影像云雾校正后,地表的色调和纹理等细节缺失严重的问题,提出OIBSHTI算法对IBSHTI算法得出的雾厚度图像进行地表信息削减。通过填洼算法去除暗色区域,并引入纹理和边缘信息等进行优化处理,在彻底去除云雾的同时保留地表的色调和纹理,特别是蓝色或红色建筑物房顶的校正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航空遥感影像的薄雾进行了研究,根据雾图像成像模型和基于暗原色先验知识,结合图像对比度的自适应调整,提出了一种对航空遥感影像薄雾去除的改进算法。采用数字航空相机DSS439获取的不同地物特征类型的应急遥感影像进行去雾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雾霾天数增多,雾霾强度增强。本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反演获得沈阳市雾霾强度空间分布图。通过分析预测,未来的5年,汽车保有量依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雾霾强度也将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地基激光雷达和太阳辐射计的气溶胶垂直分布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2013年1月灰霾和2月晴好天进行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雷达观测研究,并对不同高度气溶胶消光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时间段内,晴好天时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不均匀,易出现垂直分层现象,而灰霾天时气溶胶主要集中在垂直高度1km以下,基本无分层现象。对比分析显示,严重灰霾天时气溶胶消光系数较大,在400米高度可达到中度污染天的5倍,以及晴好天的50倍。此外,整层大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与400米处消光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卫星遥感影像的雾区检测和校正问题,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图像DCM与雾厚度图像HTM结合的DCM-HTM遥感影像去雾算法。算法基于暗通道原理,采用mean-shift均值漂移滤波和直方图自动阈值来检测雾区域;同时通过不重叠窗口获取HTM;最后在检测出的雾区内实现去雾校正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较准确地检测出影像上的雾区域,能在影像正常区域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受雾影响区域进行校正,校正效果较整幅影像的去雾校正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李伟  郑新奇 《测绘学报》2015,(Z1):123-128
本文使用2014-03-20至2014-03-26的北京市VIIR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和地面监测站PM2.5质量浓度数据,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对雾霾强度变化及PM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一种监测雾霾的新方法。结果表明,VIIRS夜间灯光影像成像特征与雾霾浓度变化密切相关,结合同时期地面监测站PM2.5监测数据,能定性反映北京市雾霾强度变化及定量反映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该方法不仅弥补了MODIS等数据在夏季的雾霾监测效果优于冬季的不足,同时也填补了传统光学遥感卫星难以在夜间监测雾霾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综合利用6S传输模型与NASA V5.2算法对2013年12月4日至8日上海地区雾霾污染进行了连续性监测,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雾霾污染主要是由本地生产和外地迁移来源共同作用形成,上海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在12月6日达到最大,雾霾污染区域逐渐从上海地区的西北向东南扩散,污染等级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云雾检测及去除是光学遥感图像处理的难题。厚云雾因具高反射特性,可通过阈值的设定将其检测并去除; 薄云因混有地物 光谱特性而较难检测,需先对影像做相对辐射校正处理,再将影像由RGB转换成HIS彩色模型,并假设薄云雾的加入等于白色颜料的加 入,即仅改变光谱的亮度或饱和度值,色相并无改变,藉此,可用多时段方式检测。实践证明,在HIS系统中可简化薄云雾的检测准 则,大大提高自动化检测云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雷达探测灰霾天气大气边界层高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探测灰霾天气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的特征,利用CE370-C型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了北京2013年1月严重灰霾期间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基于激光雷达距离校正回波信号,使用梯度法处理了严重灰霾天和轻度灰霾天的大气边界层观测数据,发现在灰霾天气时大气边界层高度显著降低,严重污染时的大气边界层高度低于500米,日平均高度约424米,且与PM2.5浓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将激光雷达探测结果与探空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激光雷达与探空数据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在本次灰霾期间的平均差异约为86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北京地区不同时期(2009年1月和2013年1月)的地基气溶胶观测资料,估算了灰霾天气的人为气溶胶光学厚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气溶胶光学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1月人为气溶胶光学厚度(440 nm)较2009年1月有所增加,月平均值分别为0.88和0.44;(2)2013年1月灰霾污染中人为气溶胶占统治地位的天数比例是86.7%,高于2009年1月的62.5%;(3)2013年1月人为成分在气溶胶光学厚度(440 nm)中的贡献平均达88%,说明灰霾污染主要是由人为气溶胶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