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要览     
吉林省去年实现国有土地收益20.2亿元。2002年,吉林省全面落实国务院15号文件精神,依法大力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修订出台了《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对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中的违纪行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购储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共成立土地收购储备招标拍卖领导小组50个、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将《关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的试点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土资源部 2017年1月22日 关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的试点方案 土地二级市场是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近30年来,土地二级市场对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要览     
《国土资源通讯》2004,(8):46-47
北京停发临时土地证。从7月1日起,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不再颁发临时国有土地使用证。北京市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初期,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制定了在土地使用者交纳40%地价款后可以颁发临时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政策。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政策与现行的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供给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土地供给方式也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都为城乡规划的科学实施,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土地储备制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中间,我觉得应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继而在城市推开。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8年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关系由15年不变、30年不变为长久不变;改革推进到城市后,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开始由无偿、无价、无限期使用逐步转变到有偿、有价、有限期使用;通过这场改革初步形成了我国土地市场的基本制度和政府调控管理体系,带来了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对搞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土地收益分配严重失衡,受损害最大的是广大农村、农民。未来土地使用制度深化改革的出路,是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使他们能够具备完全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市场建设,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土地市场建设特别是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规范协议出让行为上要有新突破,在调控土地市场上要有新举措,在土地集约利用上要有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土地出让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实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推进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土地出让金在管理和使用制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金征收现状及存在问题——土地出让金征收环节衔接不紧密。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12月发布的《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土地出让收入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报道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一项核心制度.制度改革对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切实维护国家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资源的资产价值得到体现,逐步适应城市建设、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但目前国有土地资产通过市场配置的比例不高,透明度低;划拨土地大量非法入市,隐形交易;随意减免地价,挤占国有土地收益的现象严重,使得大量应由国家取得的土地收益流失到少数单位和个  相似文献   

11.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以色列是发达国家中少数采用土地公有制的国家.以色列实行公有土地租赁制度,租期一般为49年,近年来不断延期为98年甚至196年,土地到期后实行自动有偿续约的制度.本文通过研究以色列公有土地租赁制度,旨在为我国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一方面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维护民众权益.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这是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国务院专就土地资产管理发出的第一个重要文件,说明土地资产管理已摆上国家重要日程。贯彻好通知精神,落实好通知中的措施,必将使地产市场管理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向资产转化需要一定的产权和市场条件.产权不清、市场不完善和我国多种自然资源分部门管理造成了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双轨制、制度框架差异和产权竞合等问题.建议建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的制度框架六个“共同”、不同自然资源在具体制度实施和政策手段上三个“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对工业用地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包括:所出让地块不符合工业用地需求,难以节约集约利用;单一的"价高者得"市场规则阻碍了工业区域产业导向的实现;招商企业不一定竞土地;出让程序较复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应当针对不同行业门类的工业项目,合理选择招拍挂方式;完善土地供应信息发布制度,推行项目用地预申请制度;调整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建立工业用地推出制度;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推行多元化土地租赁方式;实行出让受让双向监管,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代表国土资源部衷心感谢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借这个机会简要介绍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的有关情况。 一、土地市场建设 基本情况 (一)总体进展 目前,有法律规范可以进入市场的主要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始于1982年。十四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通讯》2007,(6):10-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根据国务院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现对全国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为截至2006年年底前全部探矿权采矿权无偿或有偿取得情况。请各省(区、市)国  相似文献   

17.
土地不仅是资源.更是资产和资本。城镇土地既是城镇空间和城镇功能的载体.也是城镇建设的核心。城镇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于严格土地管理。严格土地管理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澧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推行土地有偿使用、经营城镇土地、推动城镇化进程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和审计署四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建成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检查。财政部发布的消息称,此次专项检查旨在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财政部等4部门联合发出的通知规定,检查范围包括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中国第一部《土地管理法》出台时,正值全国耕地大面积减少,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这部法的重点放在严格保护耕地上面,并规定由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国城乡土地。当时的《土地管理法》并没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条款。但我认为,要管好全国土地,严格保护耕地,只靠法律、行政的手段不行,还应有经济手段。国家土地管理局的同志都赞同这个观点。于是1986年12月,就以局的名义向国务院报告,建议全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收取土地使用费。从国家土地管理局来讲,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作价入股等一系列有偿使用土地的方式日趋普遍,各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及土地登记统计等工作,并建立起初具规范的初始地籍,取得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