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汶川大地震看空间信息技术在震后救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以"3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已经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技术支持.本文简要分析了"3S"技术集成和北斗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其在汶川大地震后的实际应用,分别探讨RS,GPS,GIS和北斗导航系统在震害调查研究及抗震救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揭示与地震孕育过程相关的变形场特征是判别地震孕育阶段及地震危险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收集汶川Ms 8.0地震震中区汶川台自2002年10月至汶川地震前的地倾斜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和分段拟合方法,提取了震前地倾斜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利用2001年以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站坐标日解数据,计算了震中附近的泸州GNSS站与周围GNSS站间基线,通过基线变化与区域地震的Benioff蠕变结果的对比,发现了二者的协同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底汶川台地倾斜速率出现显著下降,西向倾斜速率由230 ms/a减少到130 ms/a;2007年初至发震前减少到60 ms/a;2007年底至发震前未出现指数型加速变化。广州-泸州GNSS基线在2005年初开始的加速缩短异常与Benioff蠕变亏损异常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该基线加速缩短持续时间约2.5 a,对应地震的震级估计为7.9级,与汶川地震震级相当,反映了其与汶川地震的应变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004年苏门答腊Ms 8.9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区应力应变场影响较为显著,对汶川地震的孕育发生起到了加速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地壳形变观测的意义及创新地震预测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GPS资料反演汶川Mw7.9级地震滑动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Mw 7.9级汶川地震,该地震使得北川-映秀断裂、灌县-江油断裂和汉旺-白鹿断裂带发生了同震破裂。本文主要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项目组提供的GPS同震位移资料,采用基于敏感度迭代拟合法(SBIF)及分段发震断层模型,分别应用均匀半空间和分层地壳结构两种方法反演分析了该次地震的精细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1)SBIF反演方法应用于相对较小的GPS数据集仍然可以获得理想的同震滑动分布;(2)采用考虑分层地壳结构模型的反演结果整体上要优于均匀半空间模型的结果;(3)同震滑动主要发生在10-19千米深度以上,且存在五个滑动峰值区域及北川断裂南西端存在明显的深部滑动区,与震后野外考察结果及余震分布相吻合,同时能够较好地解释GPS观测数据;(4)青川断裂存在明显的右旋走滑分量,其平均滑动量为1.99米,北川断裂主要发生逆冲滑动,平均滑动量为3.35米,灌县断裂的平均滑动量为0.65米;(5)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为8.74×1020Nm(Mw 7.90),与地震学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房屋倒塌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灾害中房屋倒塌受害程度表征了地震作用下地面运动的强度大小以及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经济损失状况。2008-05-12汶川大地震震级高达八级,最大烈度接近极限达11(Ⅺ)度,波及区域范围广,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利用航空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基于房屋倒塌的图像目视判读及插值方法获取了大面积受灾区房屋倒塌灾情信息,结合灾区地震烈度和地震地表破裂带相关数据对房屋倒塌受害程度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判明在汶川地震灾区房屋普遍受害,其中以汶川县房屋倒塌受害最重,其次是绵竹市、什邡市、彭州市。房倒率与地震烈度成线性对应关系,房屋倒塌严重区沿龙门山断裂呈西南-东北向分布。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地震灾害的模型研究和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建筑物震害预测空间分析模型、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地震经济损失预测模型、人员伤亡与无家可归人员预测、等震线模型等,对建筑物震害预测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GIS系统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模糊震害指数法。并以汶川地震为例进行了地震模型研究和空间分析,为决策部门对震后受损状况与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地观测与抗震救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相关涉灾部门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救灾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在灾害应急响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地观测以及地震救灾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两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救灾中的作用。为今后空间信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自然灾害救助,提出了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遥感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获取手段,为了研究现代遥感技术与地震灾害之间的关系,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实例,分别从灾前、灾中和灾后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空军、总参等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快速获取了北川、汶川等极重灾区的航空遥感资料。本文介绍了以航空遥感资料为主,结合北京1号小卫星、CBERS-02B等卫星数据快速调查地震堰塞湖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李萌  黄丁发  严丽  廖华  冯威  袁林果 《测绘学报》2014,43(6):582-589
为探讨四川盆地在汶川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规律,本文对2006年3月至2012年9月四川12个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CORS)6年多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和分析。通过比较震前震后CORS站运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发现:由于震后形变的影响,震后第一主成分(Principle Component First, PC1)的贡献率下降20%~40%;震后多站的速度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在PIXI,CHDU,MYAN等站,YAAN,QLAI站处于闭锁状态;盆地垂直分量的周年振幅在震前一年偏大,震后逐年减小。以上发现表明汶川地震可能改变了四川盆地原有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0.
宽幅雷达成像模式可监测大范围地震形变,但该模式与条带成像模式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深入分析了图像拼接、大气效应校正和大地水准面差距改正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配准加权的拼接方法和基于EGM96的大地水准面差距改正方法,分析了适应于宽幅SAR干涉的大气校正模型。在此基础上,对ENVISAT卫星宽幅数据干涉测量成果进行了校正,并分析了汶川地震和于田地震的宽域形变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境内所有的二级块体运动中,川滇区域的地壳运动最为活跃,也是各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通过对1998-2008年和2008-2015年两期GNSS连续观测数据的解算(时间节点为汶川地震),并结合前人对川滇区域棱形块体的划分方案,利用欧拉矢量计算出各次级块体的欧拉矢量。对该区域进行了网格插值从而反演两期地壳运动变化特征,以及通过在断裂带上或断裂带附近选取一点来研究相邻块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变化,并对该区域内地块垂向运动作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并没有造成该区域整体运动特征的改变,但对一些局部块体的运动和相邻块体的相对运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小波多孔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信号频率信息和幅值信息的连续重力观测数据多分辨率异常模式识别算法,利用小波分解得到高频区域的能量作为频率指标,与幅值相结合,对信号及其多孔小波分解结果进行多分辨率异常模式识别。利用模拟数据和实际超导重力观测数据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地在带有噪声的信号中识别模拟数据的异常模式,可应用于连续重力观测台网数据分析处理,对于提升台网观测数据质量以及地震预测等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用此方法分析拉萨和武汉的3台超导重力仪2015-04-25尼泊尔地震前一天的秒采样数据后,得到一段27 min的在频率指标上有超过90%相似性的异常模式,这一结果的更深层次物理解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汶川县震后5年生态环境质量恢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汶川县震后5年生态恢复状况进行评价,以多源遥感数据为主,其他调查统计数据为辅,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汶川县2007年、2008年和2013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震前、震后以及5年后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级图,并对震后5年汶川县生态恢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汶川县有79.4%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2008年5月12日地震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靠近震源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更为严重。通过震后5年恢复,到2013年汶川县生态环境质量恢复比较显著,有55.84%的区域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特别是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地区改善幅度较大,但仍未达到2007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最后为今后该区域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区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与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机影像配准、无人机影像的空间索引管理、基于四叉树的影像金字塔及细节层次模型等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球平台(VGE-3DGJobeEanh),构建了汶川地震应急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管理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与次生灾害应急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该系统可继续服务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信息共享管理、发布以及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2022-01-08中国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w 6.7地震,直接导致兰新高铁受损停运,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了评估交通网的受损情况,提出一种综合光学遥感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影像、无人机影像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数据解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技术框架。针对此次门源事件,首先,获取高分1号(GF-1)、高分7号(GF-7)、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和Sentinel-1A SAR影像,根据GF-1和GF-7光学遥感影像确定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光学像素偏移量技术估计东西向和南北方向二维地表形变场;其次,利用SAR像素偏移量技术获取距离向和方位向地表形变场, 同时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即距离向);然后,采用运动结构恢复技术处理无人机影像获取高精度的数字地表模型;最后,综合利用上述信息精确确定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和地表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东西向最大形变量约为2.0 m,距离向最大形变量约为1.5 m,该破裂带总长约为36.22 km。结合门源地区公路交通网,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历史地质灾害点的分布以及地表破裂带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对高速公路带来的影响最大,对乡道的影响最小;交通干线G0611和G338东南段具有很高的灾害风险。所提技术框架可精密地解译地表破裂,在地震减灾中直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借助SuperMap IS.NET网络地理信息发布系统,将汶川地震灾情数据和GIS数据进行有机地整合,动态地向公众发布当前的地震信息及人员伤亡情况.  相似文献   

17.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represented datasets, are prevalent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multi‐represented datasets contain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for identical real‐world entities. Therefore, update propagation is useful and required for maintaining multi‐represented datasets. The key to update propagation is the detection of identical features in different datasets that represent corresponding real‐world entities and the detection of changes in updated datasets. Using polygon features of settlements as example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se key problems and proposes an approach for multi‐represented feature matching based on spatial similarity and a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 Although this approach only utilizes the measures of distance, area, direction and length, it dynamically and objectively determines the weight of each measure through intelligent learning; in contrast, traditional approaches determine weight using expertise. Therefore, the weight may be variable in different data contexts but not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expertise. This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not only to one‐to‐one matching but also to one‐to‐many and many‐to‐many matching.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using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four datasets that encompass an area in China. The goals are to demonstrate the weigh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data contexts and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PNN‐based feature match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级大地震,震前的定点形变观测值曲线异常很少。震后通过对定点形变观测台站的震前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处理,发现在汶川8.0级地震前存在形变异常,且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出现的异常信息的频率较高;距震中稍远的台站,出现的异常信息的频率较低。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OpenStreetMap (OSM) is an extraordinarily large and diverse spatial database of the world. Road networks are amongst the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spatial content within the OSM database. These road network representations are usable in many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quality of these representations can vary between locations. Comparing OSM road networks with authoritative road datasets for a given area or reg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assessing OSM's fitness for use for applications like routing and navigation. Such comparisons can be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and no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exists which facilitates them easily and automatically.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and propose a flexible methodology for comparing the geometry of OSM road network data with other road datasets. Quantitative measures for the completeness and spatial accuracy of OSM are computed, includ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OSM road data with other map databases. Our methodology provides users with significant flexibility in how they can adjust the parameterization to suit their needs. This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is exclusively built on open source software and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automation is provided for these comparisons. This software can subsequently be extended and adapted for comparison between OSM and other external road datasets.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害遥感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回顾了中国应用遥感技术调查评估地震灾害的历史及其进展,经过综合论证,给出了汶川地震5种震害的分类划分标准和灾害遥感调查评估总体技术流程,总结了灾害遥感调查评估各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遥感信息源和不同遥感技术方法识别不同震害的效果,为汶川特大地震灾中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震害遥感调查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