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3D GIS技术研究发展综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施加松  刘建忠 《测绘科学》2005,30(5):117-119
回顾了3DGIS的发展进程,从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三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4个方面综述了3DGI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目前研究3DGIS的4个热点问题:①数据源集成快速获取数据的方法;②不同数据模型的集成;③支持空间分析的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④城市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2.
三维真实感地形建模与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三维真实地形建模与可视化的整个流程,利用OpenGL通用图形程序接口实现了基于DEM数据与遥感影像的三维地形的快速生成与仿真;并将三维地形生成技术应用到了天山公路三维地质灾害场景可视化中。详细阐述了以遥感影像作为地形纹理的处理方式与流程以及构建真实地形场景技术的方法和优化方案,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建立个性化三维地形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地质模型研究涉及到三维数据模型、三维构模技术和可视化处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近年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文中对三维地质数据模型的分类和三维可视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三维地质模型建模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详细讨论了本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问题,指出了目前在三维地质建模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三维地质数据模型、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方法和三维可视化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卫星遥感估测土壤水分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对于植被影响土壤水分遥感的大小 ,提出了“光学植被盖度”新概念来衡量 ,并用遥感法进行估测。用分解象元法排除植被干扰来提取土壤水分光谱信息。采用土壤水分光谱法并借助回归分析建立土壤水分遥感的TM数据模型。以此为桥梁 ,建立了AVHRR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5.
如何通过定量计算选择最佳波段组合一直是TM等多波段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利用Erdas提供的可视化空间建模工具( Spatial Modeler )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指数( Opti-mum Index Factor ,OIF)的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TM遥感影像最佳波段组合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有效,极大提升了TM等多波段遥感影像最佳波段组合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6.
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风险评估——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估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本文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区段为研究区域,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模糊数学方法相结合,根据ERA框架和层次分析思想建立塔河下游植被的生态风险评估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塔河下游植被生态风险的遥感定量评估;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生态风险评估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的情况下,Fuzzy集合论与AH P方法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定性、定量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7.
以芜湖市繁昌县为例,利用多尺度多变量的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方法,结合HJ1-CCD、Landsat5 TM以及DEM数据,研究了低山丘陵复杂背景下植被信息遥感提取方法。针对不同植被类型,选用适宜分割尺度进行影像分割,构建面向对象的分类规则集进行研究区植被信息分类,植被提取总体精度达到了80.8%。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三维空间建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三维空间对象(勘探区域三维地质剖面体)进行了规范化的构造描述,对当前主流三维空间建模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建模对象的构造特点及三维数据模型适用表达对象的不同特性,融合单元分解表示(CE)、构造实体几何(CSG)和边界表示(B-Reps)三种数据模型的建模思想,以及栅格模型的基本体元划分机制和数据组织方式,以不规则五面体为基本分析单元,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构造模型内各娄对象,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三维矢量与栅格混合模型,实现了勘探区域三维地质剖面体的惟一性拓扑表达,并给出了可视化方案。分析了几例基于此模型的工程地质应用,借以验证该模型在工程地质领域内应用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植被遥感辐射传输建模中的异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辐射传输建模是在研究电磁波与地物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遥感观测信号与地物属性、地物结构和观测几何等参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模型,是理解遥感观测信号和反演地表参量的理论基础。近年来空间异质性问题引起了定量遥感领域的高度关注,高分辨率卫星及激光雷达等数据的日益丰富给研究空间异质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异质性植被场景遥感辐射传输建模过程中,像元内部的组分比例、3维结构、空间格局以及端元边界处的阴影效应与散射过程等方面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在总结非均质地表空间异质性描述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植被二向性反射与热红外辐射方向性建模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非均质地表植被遥感建模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了地表遥感建模中研究异质性问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现有的三维数据模型——实体模型、不规则四面体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维实体的对象化过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实体-不规则四面体格网(OOSolid-Tetrahedral Network,简称OOS-TEN)的三维数据模型构建方法,对三维空间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并建立基于Oracle Spatial的三维数据信息数据库,从而对三维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模拟模型是以植被真实三维结构场景为基础,模拟植被冠层的辐射特性。本文以冬小麦为例,利用辐射度方法模拟了冬小麦在不同LAI下的冠层二向反射因子(BRF)及其波谱特征;为了验证并评价模拟数据的质量,将模拟冠层BRF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并将计算机模拟波谱数据与Prosail模型模拟波谱及实测波谱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LAI是植被群体重要的结构参数,对于同一品种的植被可以用LAI来描述植被的生长进程;(2)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冠层BRF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够满足实际研究的需要,因此可以把计算机模拟冠层BRF数据作为实测数据用于研究,以弥补因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得到实测数据的缺憾。  相似文献   

12.
本义重点研究以遥感为主的多源信息综合处理技术,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对遥感数据采用特定的图像处理,减弱了植被、冻土带的干扰;开创性地从能谱图像中定性、定量地提取铀信息和从地球化学场角度揭示构造蚀变带;研究岩石反射光谱特征,突出找矿蚀变信息;利用重、磁图像挖掘深层构造信息及首次成功地研制出高几何配准精度的综合找矿预测影像图等。应用这些成果指导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地表矿体和矿化体的揭露,显示出该项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单基线PolInSAR三阶段植被高度算法,反演易受到噪声因素影响导致反演结果精度较低等问题。文中采用几何结构最优法和高程精度最优法两种多基线PolInSAR植被高度反演方法,结合瑞典北部E-SARP波段数据,验证得出两种多基线算法植被高度反演的精度以及其在不同植被高度覆盖区的适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多基线方法植被高度反演精度相对传统单基线算法分别提高44.05%和22.11%,且当两种多基线方法同时反演植被高度时,植被高度大于10m时采用几何结构最优法较好;植被高度小于10m时采用高程精度最优法。  相似文献   

14.
叶面积指数(LAI)和叶倾角分布(LAD)是决定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在计算机模拟植被冠层,两个参数是植被三维真实结构生成的重要控制因子。本论文中,结合计算机图像学理论,基于实验的地面实测结构参数数据利用可改写的扩展L-system方法生成草以及白杨树的真实三维场景。RGM(A radiosity-graphics combined model)模型是基于辐射度方法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利用此模型来计算生成的三维场景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的冠层辐射特性,如冠层波谱以及方向反射特性等。在本研究中,模拟了两种不同下垫面的白杨林地:(1)下垫面只有土壤的白杨树场景;(2)下垫面包括土壤和草的白杨树。在特定的场景组分光学特性下,模拟得到两种情况的主平面冠层BR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factor),并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下垫面对冠层BRF的影响不可忽视。但是,由于白杨林地结构的复杂,大尺度的场景中必须由成千上万个面元组成,因此辐射度方法不能模拟大尺度的真实结构场景。为了拓展辐射度方法应用范围,根据白杨树树冠的特点,将其抽象为椭球体,从而减少场景组成面元个数,满足了辐射度方法的要求。并结合几何光学模型的思想,在对椭球体面元赋值加入了间隙率;并考虑了整个树冠的承照面以及阴影面的差异,模拟大尺度林地冠层BRF,且与GOMS模型结果符合的很好。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计算机模拟为遥感研究获取多角度数据信息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分析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提出在光谱特征空间研究典型地物的几何结构与空间关系,分析总结中等植被覆盖的矿物蚀变区典型地物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分布形态与空间分布关系,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星载激光雷达的大光斑全波形数据估测植被结构参数、监测森林生态已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森林植被的结构参数和光学特性对激光雷达回波波形的影响,利用实测森林植被数据提取植被空间分布的统计规律,考虑地形坡度变化和植被冠层反射特性的影响,生成参数化的森林植被空间轮廓反射模型,结合星载激光雷达的回波理论,建立了面向植被的星载激光雷达波形仿真器。由大兴安岭地区的实测植被数据提取的统计规律生成的森林目标仿真波形与地球科学激光测高仪系统(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GLAS)真实回波波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平均相关系数R2达到0.91。通过波形仿真分析发现,光斑尺寸减小有利于大坡度地形的森林信息反演,研究成果对中国未来研制星载激光雷达载荷的系统参数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数字城市在实景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但是,传统三维建模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数字城市更快速、更真实、更准确、更大规模的数据生产要求。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蒋坝古镇为例,开展快速构建城市精细化三维模型的研究,基于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城市实景三维模型,利用几何造型方法对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精细化加工。结果表明,采取的方案满足实景三维模型的应用需要,适合城市三维模型快速构建,对大规模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Creating virtual environment models often requires geometric data from range sensors as well as photometric data from CCD cameras. The model must be geometrically correct, visually realistic, and small enough in size to allow real-time rendering. We present an approach based on 3D range sensor data, multiple CCD cameras, and a colour high-resolution digital still camera. The multiple CCD cameras provide images for a photogrammetric bundle adjustment with constraints. The results of the bundle adjustments are used to register the 3D images from the range sensor in one coordinate system. The images from the high-resolution still camera provide the texture for the final model.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the techniques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3D images, the building of the efficient geometric model, and the regis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exture with a simplified geometric model.  相似文献   

19.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建模已成为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的发展趋势。在城市三维模型中,由于植被表面不平整,需要用大量的三角面来刻画,但这并不是实景三维数据记录和表达的重点,并且大量的数据会给模型展示和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地物类别的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简化方法。首先,计算三维模型的纹理信息和几何信息,结合马尔可夫随机场(MRF)顾及空间一致性的优点提取植被;然后,采用二次误差测度(QEM)算法简化特定的植被区域;最后,对简化后的白膜模型进行纹理重映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提取并有效简化植被区域,纹理重映射的结果在外观上也与原始模型相差无几,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本文以ERDAS IMAGINE软件为基础,利用Arc GIS软件将该地形图的高程数据转换为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影像的几何校正后,将DEM影像与该区域的多光谱影像图进行叠加,从而实现了三维地形的可视化。几何校正后的三维地形真实感更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维地形可视化的应用,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