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汶川地震应急监测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汶川地震灾害应急遥感监测评估过程为例,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巨灾灾情进行应急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并重点对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受灾较重的152个县(市、区)进行了应急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房屋倒损严重,受灾人口分布点多面广,受灾程度总体上与断裂带分布呈明显对应关系,山区受灾重于平原,农村重于城镇.四川省汶川、北川、青川、绵竹等12个县(市、区)受灾极为严重,甘肃省文县和陕西省勉县等受灾相对较重,利用地面调查数据验证,证明了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研判、空间分析外推技术的自下向上、逐级汇总的应急评估技术路线,能够发挥遥感数据的优势,也能保证应急评估的时效性,同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协同运行与综合结果生成,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适合于巨灾灾情遥感应急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后农田和森林植被恢复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旦  张淼  于名召  曾源  吴炳方 《遥感学报》2014,18(4):958-970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评估5年来灾区农田和森林植被的恢复情况,利用逐年机载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星载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开展了灾区农林植被恢复状况监测。在农田恢复监测方面,结合2008年地震发生后以及2013年5月中旬的机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对汶川地震中受损农田的恢复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同时利用GVG(GPS、Video和GIS)农情采样系统的作物种植成数调查结果,分析了灾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灾区1592 ha受损农田,5年后仅有约17.5%得到了恢复和耕种使用。就耕地利用强度而言,重灾区耕地利用率较高,作物种植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在森林恢复状况监测方面,对典型区(岷江干旱河谷区和盆周山地区的3个重点区域)采用目视解译方式识别出森林变化,并结合大区域尺度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变化分析,对整个灾区的森林损毁和恢复情况做出评价。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县、什邡市和绵竹市的森林植被恢复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一些坡度较大的损毁区、次生灾害频发区的森林尚未恢复,大区域尺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地震重灾区的46381 ha重度损毁森林植被和177025 ha中度损毁森林植被区域,完全恢复的区域占13.52%和25.84%,部分恢复的区域都占到50%。在自然恢复较为困难的区域,如汶川县中部和东北部、都江堰市北部、彭州市北部、什邡市北部、绵竹市北部、安县北部及北川县南部等,需要加强人工干预。遥感监测方法既适用于震后的农田和森林恢复状况动态监测,也适用于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灾区农田和森林植被破坏状况进行应急监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重灾区堰塞湖次生灾害危险性遥感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震堰塞湖的破坏性不亚于地震灾害的直接破坏,开展堰塞湖的危险性评估,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辅助数据,确定了汶川灾区52处主要堰塞湖的名称、空间位置,识别出其鲜明的线状空间分布特征.堰塞湖的危险性评价,分为极度危险(1个)、高度危险(5个)和危险(46个)3个等级.遵循溃坝威胁区确定原则和方法,对堰塞湖溃坝威胁区进行了分析和划分,结果表明,重灾区受堰塞湖溃坝威胁的总面积为963.27km2,涉及18个县市(区)的134个乡镇.最后,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的重建规划和堰塞湖风险规避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道路网矢量数据的遥感影像道路损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阳  李清泉  唐炉亮 《测绘通报》2011,(4):14-16,22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地震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道路进行多尺度分割和分类.通过融合地震前道路网矢量数据与地震后遥感影像,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板的道路损毁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损毁信息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地震滑坡信息获取目前主要通过遥感目视解译和计算机提取,存在主观性强、耗时费力、提取精度低等问题,导致难以满足灾后应急调查、灾情评估等方面的应用需求。采用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汶川震区为实验区,在地震滑坡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尺度最优分割方法构建多层次滑坡对象,融合光谱、纹理、几何等影像特征和地形特征信息建立多维滑坡识别规则集合,基于高分辨率影像认知模式与场景理解过程提出滑坡分层识别模型,从而实现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及其滑源区、滑移区和堆积区的准确识别。实验区分析结果显示最低识别精度为81.89%,而滑坡的堆积区最容易被分辨,识别方法具有可推广性。研究成果可为灾后应急调查提供技术支撑,并促进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地质灾害应用。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公路损毁遥感监测评估与信息集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汶川地震导致灾区公路多处中断,提出了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源及已有交通基础数据库,辅助提取公路损毁信息,进行交通应急监测及其信息集成的技术与方法,开展了大量应用实践,获得了重灾区主干公路被损毁的第一手数据;借助遥感空间信息软件平台,将公路损毁监测信息与基础信息集成,实现三维可视化,再现了震后地面交通现状,不仅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了地面交通宏观灾情信息,还使应急指挥人员和公众可以感受真实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多源雷达遥感数据汶川地震灾情应急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和图像立体感强的优势,在汶川大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多源多时相高分辨率雷达遥感数据,对汶川地震灾区各城镇和次生灾害进行了快速、系统、连续的监测,并根据雷达图像特征对房屋损毁情况、滑坡和堰塞湖的分布与规模等进行了快速定量评估,建立了相应的解译标志.监测成果及报告呈送了国家各有关部门和救援队伍,为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灾区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与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机影像配准、无人机影像的空间索引管理、基于四叉树的影像金字塔及细节层次模型等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球平台(VGE-3DGJobeEanh),构建了汶川地震应急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管理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与次生灾害应急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该系统可继续服务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信息共享管理、发布以及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记者吕苑鹃郑荣)5月9日,记者从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的一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地灾应急调查、排查、评估、监测和避让等工作,实现了主汛期地质灾害无重大群死群伤的目标,保障了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地质安全,为重要基础设施的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灾区应急影像地图制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汶川地震灾害应急对影像地图的需求,针对灾区分县1:25 000和1:5000影像地图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相关技术进行了试验和总结,为今后影像地图的设计与制作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害遥感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回顾了中国应用遥感技术调查评估地震灾害的历史及其进展,经过综合论证,给出了汶川地震5种震害的分类划分标准和灾害遥感调查评估总体技术流程,总结了灾害遥感调查评估各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遥感信息源和不同遥感技术方法识别不同震害的效果,为汶川特大地震灾中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震害遥感调查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此次汶川大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与评估工作,着重探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在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的方法和技术路线.通过集成多平台和多传感器数据.根据不同区域受灾严重程度不同的情况,研究制定了地震灾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指标;通过综合震前震后多源数据,制定了快速几何处理、快速数据质量综合分析、快速变化提取、快速目标判读和次生滑坡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流程,实现了汶川大地震震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的解译、制图和统计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汶川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灾情监测信息的综合管理、可视化查询和统计分析.并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省北川县唐家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6-11-10的SPOT卫星影像数据,依据NDVI和地形信息进行耕地识别,辅以少量的人工修正,快速获取灾前耕地分布信息.应用2008-05-14的FORMOSAT-Ⅱ卫星影像数据和2008-06-04的ALOS卫星影像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快速获取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信息.灾前耕地分布信息叠加地震次生灾害数据及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实现耕地损毁的快速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严重,崩塌滑坡533处,面积1408.20hm2,堰塞湖水面面积已达604.69 hm2.共毁坏耕地86.88 hm2,耕地毁坏率8.84%.崩塌滑坡、被毁耕地分布与断裂带分布一致,断裂破碎带内耕地毁坏率达18.74%,占研究区被毁耕地面积的74.53%.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粮食受损遥感快速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利用灾前IRS P6 Liss-4高分辨率数据与灾后的航空影像, 估算粮食受损面积, 并利用同期农业气象数据估算了不同受灾区域粮食作物单产水平, 最终估算得出震区粮食作物受损产量。监测结果表明: 地震造成的12个重灾县市冬小麦直接损失247.1hm2, 产量约为1013778kg, 直接影响不大。但受灾地区冬小麦总产量超过22万t, 而且对秋粮作物的种植和生产造成影响, 对中国粮食生产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李彩露  吴平  王宁  刘源璋 《地理空间信息》2011,9(3):114-115,119
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出发介绍了道路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所具有的特征,介绍了道路提取的基本方法和研究现状,对现有几种代表性的道路提取方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道路提取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公路路面质量的好坏对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路面状况的监测对于公路交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采集手段,具有图像覆盖范围大、时效性强、信息客观现实、可重复使用、便于计算机分析等优势,为解决大范围的路面监测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综述了现有基于遥感技术的道路路面状况监测方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遥感技术在路面状况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部分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公路养护作业中广泛使用,例如路面监测管理系统、探地雷达等;但是仍有部分技术还存在着鲁棒性差、精度较低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如路面光谱分析、基于机载和星载的路面状况遥感监测应用的适用性等。本文最后给出了一种基于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的沥青路面老化状况监测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实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区分沥青公路路面混合像元中不同老化状况的沥青路面,为大范围路面老化状况监测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玉树地震灾情SAR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贤  黄国满  刘纪平 《遥感学报》2010,14(5):1046-1059
在玉树地震中,中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发挥全天时主动遥感的优势,成功服务于抗震救灾中。依据玉树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与评估工作,着重探讨SAR遥感影像用于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的处理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制定了地震灾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指标,通过快速几何处理、快速变化信息提取、快速目标判读和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估,实现了玉树地震震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的解译、制图和统计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玉树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灾情监测信息的综合管理、可视化查询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