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了油气分布;研究区西部多洼共生,沙河街组烃源岩发育,并且被长期活动性油源断裂深切洼陷,为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区南部由于缺乏深切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大断裂,难以将油气运移至浅层,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渤中凹陷西斜坡应该遵循"环洼选区、主断控带"的勘探理念,重视次洼周边的勘探,以寻找生烃次洼周边有效的运移断层为工作重点,研究区西北部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吴静 《地质科技通报》2022,41(4):117-124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 历经20多年反复探索一直未获得商业发现。近年来, 恩平凹陷北部新近系油气勘探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逐渐成为勘探的热点地区。勘探实践表明远源富集成藏是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新近系油气成藏的重要特征。首先, 侧向断开控洼边界且深入洼陷内部的长期活动断裂体系是恩平北带油气能够大规模向北运移的关键因素; 这类断裂早期控制陡坡带文昌组物源供给, 晚期继承性活动切穿文昌组仓储砂体及烃源岩, 使文昌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油源断裂垂向调节至中浅层新近系储层中; 其次, 油气经过侧向穿断面运移后, 能继续沿断层对盘的构造脊往高部位汇聚, 使油气能够向北远距离运移并富集成藏。油源断裂、仓储砂体与构造脊的耦合是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远源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同时暗示深层文昌组仓储砂体的巨大勘探潜力。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具备油气远源富集成藏的条件, 在目前已获突破的区域继续向北仍发育较多构造圈闭, 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潜力区带。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渤中凹陷西洼中央构造带新近系油气差异富集规律,分析古隆起的发育特征、断层活动性、断—砂耦合接触关系及断层侧封条件,明确新近系油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古隆起发育控制油气的宏观分布,其汇烃效率的强弱决定油气平面富集程度。断层活动性控制油气富集层位,主成藏期油源断层断距大于150m,断层活动速率大于10m/Ma,断层生长指数呈渐衰转盛型与直线上升型,油气主要富集于明下段;反之,油气主要富集于馆陶组,断砂耦合接触关系控制明下段油气的富集,复合型接触关系的砂体运移效率最高。馆陶组的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断层的侧封条件,当断层泥比率大于0.3时,断层侧向封堵性较好。建立的"断隆联控、差异富集"油气差异成藏模式,可有效指导渤中凹陷西洼的油气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古生界油气资源非常丰富, 此外在中新生界也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揭示出该区中新生界也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因此, 为了揭示对顺北地区中新生界油气成藏具有关键控制因素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发育机制, 通过对顺北地区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 系统分析了该区中新生界断裂构造的类型、几何学特征及其成因演化。研究表明: 顺北地区中新生界断裂以张性正断层为主, 发育少量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该区断裂发育数量众多但单条断裂规模较小、平面上呈杂乱展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层的差异活动特征。与区域动力背景和盆地演化阶段相统一, 顺北地区中新生界断裂演化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期3个阶段多期次伸展-挤压构造旋回, 而且该区所处的构造位置、下伏中二叠统火成岩地层特征及下三叠统柯吐尔组砂泥岩塑性层等对中新生界断裂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顺北地区连通T90~T50界面通源断裂的精细刻画, 揭示出在5号断裂带中部和7号断裂带中南部存在两大通源断裂发育区, 上述两地区部分断裂由T90界面往上一直断到T50界面之上, 对古生界油气向中新生界垂向输导具有建设性作用, 为该区中新生界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5.
考虑川东北地层水的水化学特征(包括地层水矿化度、地层水的变质程度、脱硫系数等),根据封盖层的发育分布及其内部结构,分析盖层对地层水的分隔性能;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地质历史上地表水对地层水的改造程度,研究地层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通南巴地区地层水主要经历早期深埋形成封存变质水期—局部地层水渗滤改造期—深层水封闭,浅层水进入开启期—晚期重建封闭期等变化;中下三叠统存在一套良好的膏岩层且埋藏较深,没有经历地表水改造,使得保存条件明显优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砂泥互层具有较高渗透能力的须家河组受到地表水的淋滤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较差,油气勘探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饶阳凹陷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物源和古气候特征,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饶阳凹陷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各体系域泥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除 Zr、Hf、Nb、Sr、Mo5种元素平均含量低于上地壳均值以外,其 余微量元素含量均略高于上地壳均值,其中Zn、V、Cr、Ni、U、Pb等元素更为富集。大部分样品微量元素蛛网图模式大体一致,但仍个别样品与主流模式特征不同,各体系域微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于上地壳均值,显示物源可能为混合物源。各体系域稀土元素总量w(ΣREE)相对较高,介于146.20×10-6~342.06×10-6之间,平均228.20×10-6。ΣLREE/ΣHREE比值为9.01~5.47,平均11.35,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为0.61~0.71,平均0.66,具明显的 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结合研究区一些敏感的微量元 素及其比值和稀土元素的各特征参数研究认为:留西留北构造带新近系物源除少量沉积岩物源外,大部分为来自沧县隆起地区燕 山期发育的花岗岩侵入体和中酸性火山岩;也可能来自岩浆岩和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 石,但不是主流来源。研究区新近系时期古水介质条件为弱氧化环境,为盐度较低的淡水环境。古气候经历了由低位体系域(LST)相 对 干热到水进体系域(TST)较为温湿再过渡到高位体系域(HST)相对干热的一个完整旋回。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发育多类型斜坡构造,为地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富集区。板桥斜坡为歧口凹陷西缘受边界断裂控制的旋转掀斜型斜坡,斜坡内断裂特征复杂。在钻井及高分辨地震三维解释基础上,对板桥斜坡区内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板桥斜坡内部发育3组不同类型的断裂系,其组合类型、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具有显著差异。西侧的大张坨平行断裂系受控于差异伸展作用,缓岸带一侧发育一组平行排列的张性断裂,断裂走向与斜坡倾向垂直,形成断鼻背景上的单一斜坡构造;东侧的长芦羽状断裂系及高沙岭帚状断裂系形成受伸展走滑作用共同控制,断裂走向与地层倾向平行,形成顺向复杂断裂斜坡构造。斜坡区演化经历了初始裂陷期-旋转掀斜期-坳陷沉降期3个阶段,控制了斜坡区古地貌特征、沉积体系类型及砂体展布。断裂活动特征的差异则控制了油气运聚特征的不同,早衰型断裂易于油气短距离运移在中深部富集成藏,继承型断裂两侧具多目的层立体含油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强烈,影响新近纪以来油气类型和分布。基于新的7.654×10~3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研究新近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与油气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经历明化镇组早期张扭断陷和明化镇组中晚期—第四纪差异升降两大演化阶段,形成晚期断裂、火山活动和角度不整合面三大地质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控制浅层圈闭的形成与分布、促进古近系源岩演化、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调整并控制油气晚期动态成藏。黄骅坳陷歧口地区新近纪帚状断裂发育带勘探潜力较大,是寻找中浅层规模储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和岩心薄片等资料,研究渤海湾沙北地区共轭走滑断裂的平面、剖面特征,分析走滑断裂对沉积体系、圈闭发育及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共轭走滑断裂具有明显分期及分段特征,古近纪强伸展弱走滑,新近纪走滑加强;派生断裂与主走滑断裂搭接,形成平面呈马尾状、剖面呈花状的构造样式;主走滑断裂与边界断裂交汇形成断槽,是物源水系进入湖盆的主要通道,砂体沿走滑断裂走向富集。走滑断裂控制形成众多断块及断鼻圈闭,走滑应力决定圈闭规模及油气运聚。增压型构造圈闭面积大,侧封性好,有利于油气保存,是沙北地区下一步勘探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石臼坨凸起西南缘烃源岩展布、储层分布、油气成藏规律等不明确问题,采用断层活动速率法,研究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至现今断层的活动性,探讨不同级别断层活动性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沙三段至现今,边界断层活动呈强—弱—最强—强—弱—弱—弱—强的特征。沙三段至东营组二段(东二段)边界断层活动强,是烃源岩和近源三角洲储层发育期,储层和烃源岩厚度大,储层范围小;东一段至现今边界断层活动弱,为河流相和浅水三角洲储层发育期。古近系断层活动强的位置发育断层—岩性圈闭;断层活动弱的位置发育岩性圈闭。新近系受明化镇组上段至现今断层活动的影响,发育断层—地层圈闭。东营组末期烃源岩成熟且油气开始运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下段断层活动弱,油气向古近系近源三角洲储层中运移并保存。明化镇组上段至现今断层活动增强,古近系的油气藏遭受破坏,油气向新近系的有利圈闭聚集成藏。当明化镇组上段至现今的断层活动速率小于25m/Ma时,利于该区油气在古近系聚集成藏;反之,利于在新近系成藏。长期活动和晚期活动的次生断层主要控制油气向浅层运移和成藏。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下水是泰安市城区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日趋复杂,但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尚不明晰。为识别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机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SO4Ca 型、HCO3·SO4·ClCa型。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以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中的Ca2+、Na+、HCO-3、SO2-4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碳酸盐岩及石膏、盐岩等蒸发岩的溶解,且存在逆向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Ca2+含量增加,Na+含量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地下水中Cl-、NO-3浓度增加。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沂源盆地地热田为低温水热型岩溶热储地热系统,盖层为古近系、白垩系、石炭系,热储层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如上五井断裂、韩旺断裂、傅家庄断裂等为沟通深部热源的良好通道。为掌握地热田热水的补给来源、热源、地热水年龄,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理,采集地热水样品进行了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气体及其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SO4Na·Ca型、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地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具深循环特征;热源以壳源为主;地热水年龄10.51ka B.P.,为古地下水。结合地下水循环机理,将其地热水形成机理总结为小型断陷盆地深循环承压型。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高邮凹陷断层发育时期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分布特点,分析了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类型,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依据断层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环节中的作用,把断层分为控源断层、供烃断层、改向断层、成圈断层和调整破坏断层。控源断层控制有效烃源岩展布和生烃时期的早晚,高邮凹陷控源断层下降盘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区,而且西部地区早于东部地区生烃;供烃断层控制油气主运移通道的走势,其陡断面和凸断面为高邮凹陷断裂带油气的主运移通道;改向断层影响油气的富集层位和油气富集区的位置,其对高邮凹陷油气分布的影响存在"分散"和"富集"两种效应;成圈断层控制圈闭的类型及分布;调整破坏断层导致圈闭充满程度和原油物性的改变,高邮凹陷调整破坏断层为盐城期和三垛期活动断层。高邮凹陷断层的多期性和多样性导致断层体系中各断层封闭性在时空上的差异性和多变性,从而形成对油气控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太东斜坡区为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向三肇凹陷倾没的单倾斜坡.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葡萄花油层油藏类型和油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斜坡区油平面受4条近南北向"断层带"分割,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且受源外油源供给不足和油东西向运移影响,自东向西单一"断阶带"含油性逐级变差;油垂向分布受沉积演化和优势输导通道控制表现为"双峰"特征,主要分布在葡萄花油层中部;油藏类型主要为东南倾斜坡背景下的近南北向断层与北西向河道砂体匹配形成的断层—岩性油藏.在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单一圈闭内断层与单砂体匹配样式,提出源外斜坡区油聚集机制受构造部位、优质储层、断层封闭性和断层与砂体匹配样式控制,即单一"断阶带"高点控制油气聚集部位;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控席状砂构成油气优质储层;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油气垂向富集高度和平面"互补"特征;断层与单砂体匹配样式决定油气富集层位.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储层物性特征、浊积岩特征、浊积岩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藏的影响,明确了浊流沉积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6段以发育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成分有方解石、绿泥石、白云母以及少量的石英加大、长石加大等,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吴堡地区长6期湖盆沉降趋于稳定,是三角洲的高建设时期;多水系、多物源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深湖浊积扇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在吴堡地区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端发育深湖浊积扇沉积,可区分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沉积微相带,其中浊积扇中心微相以细砂岩、粉砂岩与暗色泥岩呈砂泥互层;从平面上看,浊积岩砂体非均质性在侧向上逐渐变弱,砂体底部发育厚度较大、成熟度较高的暗色湖相沉积的烃源岩,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含有丰富的烃源岩,而浊积岩砂体是由深湖相的暗色泥岩构成,孔渗物性好的区域易于形成良好的上倾尖灭的透镜状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6.
狼山分支断层是控制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的主要断层,多口油气高产井油气成藏均与该断层形成演化关系密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狼山分支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断层产状变化,将狼山分支断层分为北、中、南3段;以反转断层理论为基础,明确断层反转类型及期次;采用地层趋势法建模,钻井声波时差点控校正法计算断层上下盘地层原始厚度,恢复断层古断距,总结出正断层、逆断层及负反转3类生长断层的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定量计算不同沉积时期断层各段的活动速率。对断层北、中、南3段断层活动特征开展定量评价,根据平衡剖面对比及活动速率分析,认为狼山分支断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发育初期为3条倾向、走向不同的"孤立"断层;早白垩世李三沟组沉积时期分段逆冲,断层北段与中段"软连接";固阳组沉积时期各段逆断层均反转为正断层;古近纪至新近纪强烈伸展,断层北段与中段"硬连接"为1条断层;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局部走滑扭动,断层3段正式连锁成为现今的连通大断层。断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对于上下盘沉积体系发育、圈闭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的运聚与成藏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龙凤山地区是长岭断陷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已发现油气多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探讨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地震、测井、岩心、镜下薄片、流体包裹体观察及测温等资料,在断裂静态特征与断裂带结构识别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断面形态、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的诱导裂缝带发育大量裂缝,有效地改善火山岩的物性,断裂可作为输导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Ⅰ级断层的"汇聚型"断面形态控制油气主要富集位置;断层活动性与第一期成藏期匹配良好,断裂可作为输导油气的优势通道,后期断裂带裂缝被石英、方解石所充填,断裂对火山岩油气藏主要起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广饶县多年来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研究总结了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主要水化学组分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南部淡水区水质普遍有恶化趋势,4个监测点中有3个阴离子类型已经或已出现由HCO_3型转变为HCO3·Cl型的趋势,且矿化度、氯离子含量普遍有升高趋势,主要与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会宝岭铁矿床为鲁西南地区大型沉积变质岩型铁矿床,矿井深部涌水量大、排水成本高、对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本文依托会宝岭铁矿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及放水试验等水文地质资料,对各含水层的富水性特征、水化学特征、出水点水压特征进行分析,查明了矿井充水类型、充水水源和导水通道等充水机理。矿床充水类型为坑道揭露断层破碎带及其次生的张性裂隙带充水和封闭不良钻孔充水;充水水源主要来源于盖层水;导水通道为封闭不良钻孔与F3等断层破碎带。针对断层破碎带及张性裂隙提出了工作面超前探水、工作面预注浆、壁后注浆以及补给源疏干排水相结合的防治水措施;针对封闭不良钻孔提出了孔底点注浆、分段泄压注浆、截水墙注浆等注浆止水措施。各措施已应用于本矿山并取得了较好的治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