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壤对镉的吸附过程是影响镉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迁移性、潜在毒性的重要因素。土壤微生物活性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该文研究了重金属镉在棕壤中的吸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Cd2+含量的增大,两种土壤对Cd2+吸附量逐渐增大,且吸附反应符合Freundlich模型。随着镉初始浓度的增加,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出现抑制现象,其中脲酶对镉的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计算水溶液化学组份平衡分布及其pH值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封闭系统中CaCO3溶解或沉淀所引起的水化学后果,并依据计算数据和借助作图的办法得出了如下结论,即CaCO3溶解会使水溶液pH值增大,H2CO3含量减少;相反,CaCO3沉淀会使水溶液pH值减小,H2CO3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HCl介质中,D401(EDTA)螯合树脂对铂、钯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在pH=2~4范围内,树脂对钯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70.5mgPd(Ⅱ)/g—R。PH≥4时对铂不吸附;钯的负载柱可用[0.1molTu(硫脲)+0.5molHCl]/L混合液定量洗脱,洗脱率为99.2%、获得了pH=4盐酸溶液中树脂柱分离铂、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6个氮水平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NO^-3-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则有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同一水平下,从土壤表层深层(100cm),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以开花期80-100cm土壤剖累积的NO^-3-N量最多,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研究了影响琼胶溶液对食物悬浮性的多种因素,通过测定琼胶溶液的浓度、粘度、凝胶强度、pH值、放置环境温度,悬浮物的大小和比重,证明这些因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琼胶溶液对食物的悬浮能力随着浓度、粘度、凝胶强度的增加及放置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上升,而随着琼胶溶液pH值的减少和食物悬浮物颗粒直径及比重的增大而迅速下降,因此,实际生产中.为控制成本,建议使用凝胶强度500g/cm2左右的琼胶产品,浓度范围0.07~0.10%,悬浮物颗粒直径≤1.5mm,这样可得到较理想的悬浮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场地灌溉试验,探讨了灌溉活动对非饱和带中砷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灌溉过程中非饱和带中砷的迁移转化受多个地球化学过程共同控制,非饱和带pH 值、Ec值、SO2-4 和 HCO-3 与 As的竞争吸附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的波动都会影响土壤孔隙水中砷的质量浓度。灌溉活动导致土壤处于相对还原环境,铁氧化物矿物还原溶解,被吸附或与之共沉淀的砷被释放进入水相,灌溉结束后,土壤逐渐恢复相对氧化环境,重新生成铁氧化物矿物,土壤孔隙水中砷以吸附/共沉淀形式被其固定。因此,通过改变非饱和带氧化还原条件导致铁氧化物矿物的沉淀/溶解是灌溉作用下非饱和带水体中砷迁移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应用正交试验优选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青鳞鱼蛋白质的水解条件。结果表明:(1)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为pH7.0、温度50℃、时间3h、酶浓度10,000μ/100ml;(2)胃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为pH3.5、时间2.0h、温度40℃、酶浓度300μ/100ml;(3)以去内脏青鳞鱼为原料进行双酶水解,蛋白质水解度可达83.8%。水解液经脱臭浓缩可制得a──氨基氮≥1.5g/100Inl的HAP。它可作为海鲜食品的添加剂,也可制作海鲜汤料或作为膨化食品的辅料。  相似文献   

8.
在HNO_3·EDTA─FezO_3·H_2SO_4介质中,铌(Ⅴ)─氟化铵─酒石酸─偶氮胂(Ⅲ)体系形成灵敏的导数极谱催化波,峰电位在─0.86V(VS·SCE),Nb_2O_5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与峰电位成线性关系,拟定了一个不经分离,适用于硅酸盐,碳酸盐及化探样品中微量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本区各金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矿区的地质特征、流体成分和实验数据讨论了金在热液作用过程中的运移和沉淀条件。指出本区金主要以Au(HS) ̄-_2和AuCl ̄-_2的形式迁移,溶液的沸腾是引起流体Eh和pH变化,促使金沉淀的主要因素,但不排除早期的流─岩反应和晚期的吸附作用的影响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鲁米诺-高碘酸钾-钒体系产生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钒新的化学发光法。在EDTA为活化剂存在下,方法的检出限为3×19(-9)g/ml,工作曲线响应浓度范围为1×10(-8)~1×10(-6)g/ml,测定5×10(-7)g/ml钒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3.0%之间。该法有很好的选择性,用于测定岩矿等物料中痕量钒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粒径0.45μm 为悬浮态和溶解态区分界限,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HR-ICP-MS)法,测定并分析了南通市沿江地区潜水的稀土元素质量浓度、形态、分布特征和分配模式,为识别地下水污染来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潜水中稀土元素质量浓度很低,溶解态稀土元素的质量浓度均值和空间分布均衡性高于悬浮态。潜水中溶解态轻稀土元素质量浓 度、分布均匀性高于溶解态重稀土元素。潜水溶解态稀土元素质量浓度在 Eh<50mV 时,与 Eh值正相关;在 Eh>50mV 时呈负相关。潜水溶解态稀土元素呈现 Ce负异常,Eu正异常,北美页岩标准化分配模式则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现象。溶解态轻稀土元素质量浓度与pH 值呈负相关,溶解态重稀土质量浓度与pH 值呈正相关。潜水溶解态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与水动力条件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水平分带,这为从区域水动力条件角度认识地下水中物质的富集效应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集江汉平原沙湖原种场典型高砷地下水区的27个地下水样品、6个地表水样品和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采用 X射线荧光光谱、离子色谱、TOC分析仪以及沉积物平行提取方法对该区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以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Ca·Mg型,属中性偏弱碱性水;氧化还原电位较负,NH+4 -N、HS- 和 Fe(Ⅱ)质量浓度较高,指示地下水的强还原环境;地 下 水 As质 量 浓 度平均值为74.39μg/L,最大值达580.77μg/L,出现在地面以下25m 位置,且 As(Ⅲ)质量浓度普遍高于 As(V)。随深度增加,沉积物中 w(As)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7.4m(黏 土层)深度处达到最大(21.15mg/kg),且w(As)随深度的变化与沉积物中 TOC、Fe2O3、Al2O3 质量分数以及沉积物比表面积随深度的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采用SPSS软件经相关分析亦表明 As与 TOC、Fe2O3、Al2O3 和比表面积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68,0.70,0.67,揭示砷在富含有机质、铁铝氧化物及比表面积大的黏土层沉积物中更易富集。沉积物平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沉积物中的砷主要以强结晶态铁氧化物、溶解态硫化物和反应性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内陆干旱区,作为重要饮用水源的地下水常面临氟含量超标问题。查明内陆干旱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了解氟在地下水中的富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既可丰富高氟地下水的研究体系,也是保证内陆干旱区饮水安全的重要基础。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典型山前洪积扇——依格齐艾肯河-喀拉玉尔滚河河间地带为研究区,基于水文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刻画了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区;结合氟离子含量与特征性水化学指标间的关系,揭示了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地下水中氟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8~6.1 mg/L,83%的水样氟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上限(1.0 mg/L);②总体上,氟含量沿地下水流动路径逐渐增大,低氟地下水(ρ(F-)≤1.0 mg/L)分布在国道314以北的补给区,高氟地下水(ρ(F-)>1.0 mg/L)分布在国道314以南的径流区和排泄区;③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Cl·HCO3-Na型为主,而低氟地下水则以Cl·SO4-Na型为主,高氟地下水相比于低氟地下水优势阴离子偏向于HCO3-;④地下水的pH值范围为7.9~8.9(均值为8.4),表明其处于弱碱环境中。地下水中ρ(F-)与pH值呈正相关,此外构成浅层含水层的上更新统沉积物中含有黑云母、氟磷灰石等矿物,其表面存在一定数量的可交换F-,这表明水中OH-与矿物表面F-间的阴离子交换可能对氟的富集有一定贡献;⑤地下水的F-含量与Ca2+含量呈负相关,即高氟地下水中ρ(Ca2+)小于低氟地下水。考虑到氟化钙(CaF2)是自然界中的主要含氟矿物,也是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ρ(F-)与ρ(Ca2+)间的这种负相关指示着高氟地下水中可能存在去Ca2+、Mg2+作用,如阳离子交替吸附或碳酸盐岩沉淀等。研究区地下水样中ρ(F-)与ρ(Mg2+)间也呈负相关关系,且和ρ(F-)与ρ(Ca2+)间的关系高度相似,也佐证了高氟地下水中去Ca2+、Mg2+作用的存在;⑥绝大部分地下水样品都位于氯碱性指数图的负值区域,且ρ(F-)与CAI-1和CAI-2均呈较好负相关,CAI-1和CAI-2都随ρ(F-)的增大而减小,这表明高氟地下水中存在Ca2+、Mg2+与Na+间更强的交换作用,对氟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地下水中ρ(F-)与SAR间呈较好正相关关系,且高氟地下水样的SAR均值(5.71)远大于低氟地下水SAR均值(1.67),这也进一步证明高氟地下水中的Ca2+、Mg2+与含水介质的Na+间存在强烈的交替作用,对氟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⑦所有地下水样中的萤石均处于未饱和状态,且萤石的饱和指数(SI)与F-含量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这表明地下水对含氟矿物(主要是萤石)的持续溶解应是导致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富集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反,研究区所有地下水样中的方解石均处于过饱和状态(SI>0)。这表明CaCO3的沉淀可能促进了CaF2的溶解,导致地下水中氟离子质量浓度增高;⑧研究区低氟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1.20‰~-10.67‰间,平均值为-10.94‰,而高氟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1.65‰~-11.21‰间,平均值为-11.49‰,即低氟地下水较高氟地下水富集δ18O。此外,F-质量浓度较低(ρ(F-)≤3.0 mg/L)的地下水样中δ18O值与F-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即低氟地下水具有更正的δ18O值;F-质量浓度较高(ρ(F-)≥4.8 mg/L)的地下水样中δ18O值与F-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随F-质量浓度的增高,δ18O值基本维持不变。以上表明蒸发浓缩作用对地下水中氟的富集贡献较小;⑨研究区地下水中ρ(F-)/ρ(Cl-)比值与ρ(F-)间呈现正相关,即ρ(F-)/ρ(Cl-)比值随ρ(F-)增高呈增大趋势,这也说明地下水中氟富集的主要原因是含氟矿物的溶解,而不是蒸发浓缩作用。此外,Gibbs图也提供了证据:研究区地下水样基本处于水岩作用主导区域,表明地下水化学特征(包括氟的富集)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蒸发浓缩影响很小。总之,地下水中氟的富集主要由溶解作用引起,OH-与矿物表面F-间的交换也有贡献,但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微弱。含氟矿物持续溶解的驱动机制是阳离子交替吸附(地下水中Ca2+与岩土颗粒表面Na+之间)及方解石沉淀所引起的地下水中Ca2+的衰减。   相似文献   

14.
以Cu2O粒子为光催化剂,太阳光为光源,研究了Cu2O粒子对可溶性染料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情况。并考察了不同光源,光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双氧水加入量和溶液的酸度等对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u2O粒子在太阳光照射下,能较好地降解罗丹明B,其最佳反应条件为:罗丹明B浓度为5mg/L,催化剂(Cu2O)为0.75g/L,pH值为5.2,H2O2加入量1.0%,反应时间25min。此条件下,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100%,即与在500W高压汞灯紫外(λ=365nm)光照有相同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地震矩张量的理论和点源的垂直位移公式出发,通过离散化地震矩密度,得到了用水准资料反演断层非均匀破裂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唐山地震前后的水准资料,采用非负限制的梯度方法反演了唐山地震的非均匀破裂,发现唐山地震的破裂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最大点滑动量为9.90m。计算得到地震矩为1.5×10(22)N·cm,说明唐山地震前后一年内的垂直形变是同震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砂岩岩心样品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海底扇砂体的源岩类型、风化程度及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以平均大陆上地壳(UCC)对主量元素做标准化处理,结果显示SiO2 略显示富集,CaO 和 TiO2 仅4个样品相对富集,其他大部分样品主量元素均显示相对亏损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特征,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比值介于7.58~11.12之间(平均9.28),(La/Yb)N 介于7.15~13.55之间(平均11.04),(Gd/Yb)N 介于1.34~2.07之间(平均1.81),Eu元素显示负异常,δEu介于0.48~0.70之间(平均0.64),且样品的配分模式与 UCC 相似,Al2O3/TiO2=11.03~17.02(平均14.48),以及w(K2O)-w(Rb)和w(TiO2)-w(Zr)图解均表明源岩为中性-长英质火山岩。化学蚀变指数(CIA)值(56.48~68.97)、长石蚀变指数(PIA)值(58.90~75.78)、A-CN-K 图解表明黄流组砂岩经历了中等强度的风化作用。Th-Sc-Zr/10三角图、w(TiO2)-w(Fe2O3+MgO)判别图解以及主量元素判别图解均显示源区具有碰撞环境特征(主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岛弧),且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越南物源相似。综合可知,西部昆嵩隆起的中性-长英质火山岩为研究区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7.
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Cyclotell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50mL的培养体积下,当鱼汁添加量为20mL时,小环藻生长效果最好,相对生长率(K)较对照组升高了33.3%,平均倍增时间(G)降低了34.9%,但随着浓度升高,藻细胞开始出现死亡。海泥抽出液添加量为20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35.6%,G值下降了25.15%。人尿添加量为10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17.9%,G值下降了15.77%。统计分析表明,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实验种群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海泥抽出液对小环藻影响大,其次是鱼汁和人尿。正交实验表明,在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的添加量分别为2.5、15.0和1.0mL的组合实验组,小环藻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含水层沉积物是江汉平原地下水中砷的主要来源,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地下水的水化学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为查明江汉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砷的垂向分布及赋存环境,在典型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内选取2个深钻(JH002孔及 YLW01孔,深度分别为230m 和201m)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含水层沉积物以黏土、粉土、淤泥质黏土、粉砂、细砂为主,指示着弱水动力的沉积环境;2个钻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w(As)=2.0~22.6mg/kg(平均9.0mg/kg),w(Fe)=11.8~55.0mg/g(平均37.8mg/g),w(S)=0.1~2.1mg/g(平均0.4mg/g)。中、下更新统沉积物岩相变化较大,以砂和砾石居多,局部含有黏土夹层,指示着沉积时较强的水动力沉积环境;其中JH002孔沉积物 w(As)=2.7~160.5mg/kg(平 均40.9mg/kg),w(Fe)=20.1~179.5mg/g(平均50.5mg/g),w(S)=0.1~17.7mg/g(平均4.9mg/g);YLW01孔沉积物砷、铁、硫质量分数均低于JH002孔,w(As)=5.2~56.1mg/kg(平 均16.2mg/kg),w(Fe)=10.9~117.5mg/g(平 均36.4mg/g),w(S)=0.3~7.8mg/g(平均1.8mg/g)。YLW01孔中、下更新统沉积物颗粒较JH002孔更细,所处的水动力条件更弱,砷、铁、硫质量分数均低于JH002孔,说明沉积历史环境影响着砷、铁、硫等元素的分布。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砷与铁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中、下更新统沉积物砷与硫化物矿物紧密相关。结合不同深度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差异指示上更新统含水层中含砷铁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导致浅层地下水中砷的富集,富硫的中、下更新统深层含水层中强还原环境下砷受到硫化物矿物的固定作用难以释放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安阳南断裂带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背景,采用野外流动测量的方法对安阳南断裂带宗村段开展2期土壤H2和Rn的重复观测。结果表明,第1期H2和Rn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66~58.56)×10-6 和15~123 kBq/m3,背景值分别为6.87×10-6和52.49 kBq/m3;第2期H2和Rn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6~29.73)×10-6和28.2~103 kBq/m3,背景值分别为0.89×10-6和47.49 kBq/m3。2期H2和Rn的测量结果均显示,在距测量起点210~300 m处气体浓度出现高值异常,气体在断裂带附近较为富集,对断层位置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利用断层气H2和Rn探测隐伏断裂的浅层位置在该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批量培育法研究了在面包酵母悬浮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脂溶性维生素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bionusplicatilis)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包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繁殖是有营养缺陷的。在面包酵母悬浮液中.当添加维生素A为0.02~5.00μg/ml时,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大,轮虫的种群增殖率R值也增大。以添加5.00μg/ml为最佳,第4天的R值达0.75,是对照组的5.6倍。添加维生素D0.005~0.20μg/ml对轮虫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以添加0.05μg/ml为最佳,第7天的R值为0.407,是对照组的2.7倍。添加维生素E0.001~0.01μg/ml和添加维生素K0.01~0.10μg/ml时,第4天的R值与对照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