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了鲐 Pneumatophorus japonicus ( Houttuyn)和蓝点马鲛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C.etV.)的骨骼特征。鲐脑颅整体特别是前 1/ 2部分狭长 ,蓝点马鲛脑颅较扁宽。鲐脑颅的中筛骨、鼻骨、额骨、犁骨、围眶骨等 ,咽颅的前上颌骨、上颌骨、腭骨、齿骨、角舌骨、尾舌骨、下咽骨等 ,肩带的上后颞骨、后匙骨和腰带骨等与蓝点马鲛相应部分的骨骼皆有重要差异 ,有些特征可能是科或属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对南海产的鲻和尖头的骨骼系统作了比较观察 ,结果表明 :两种鱼脑颅都较宽且扁 ;其鼻骨、围眶骨、翼耳骨、上耳骨 ,咽颅中的前上颌骨、上颌骨、腭骨、中翼骨、后翼骨、尾舌骨、下咽骨 ,肩带骨中的主后颞骨、后颞骨、上匙骨、匙骨 ,以及腰带骨等特征区别明显 ,其中某些特征可作为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南海产的鲻和尖头的骨骼系统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两种鱼脑颅都较宽且扁;其鼻骨、围眶骨、翼耳骨、上耳骨,咽颅中的前上颌骨、上颌骨、腭骨、中翼骨、后翼骨、尾舌骨、下咽骨,肩带骨中的主后颞骨、后颞骨、上匙骨、匙骨,以及腰带骨等特征区别明显,其中某些特征可作为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南海产的鲻和尖头骼系统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两种鱼脑颅都较宽且扁;其鼻骨、围眶骨、翼耳骨、上耳骨,咽颅中的前上颌骨、上颌骨、腭骨、中翼骨、后翼骨、尾舌骨、下咽骨,肩带骨中的主后颞骨、后颞骨、上颞骨、上匙骨、匙骨,以及腰带骨等特征区别明显,其中某些特征可作为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二长棘鲷和黄鳍鲷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长棘鲷脑颅中的上筛骨、侧筛骨、额骨、眶下骨、蝶耳骨、上枕骨,咽颅中的前上额骨、腭骨、舌额骨、齿骨、鳃盖骨、尾舌骨、咽鳃骨等与黄鳍鲷相应部分的骨骼有明显差异,某些特征可作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金线Ba属鱼类二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记采于云南省玉溪地区的金线Ba属二新种,以形态特征和采集地县名分别命名为长鳍金线Ba Sinocyclocheilus longifinus Li,sp.nov和华宁金线Ba Sinocyclocheilus huaningensi Li.sp.nov。前者头的后部不隆起,体表裸露,胸鳍长,后伸达腹鳍起点等特征区别云南省的其他金线Ba;后者外形与大头金线Ba相近,但侧线鳞较少,前躯裸露或被稀疏细  相似文献   

7.
pH对4种鲷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pH的海水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平鲷(Rhabdosargus sarba)、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和黄鳍鲷(S.latus)精子进行激活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鲷鱼精子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其最适pH值与其生态习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阳逻镇北部发掘的硅化木,它们是武汉杜英(Elaeocarpuswuhanen-sisJ.J.Yangsp.nov.)、武汉猫尾木(DolichandronewuhanensisJ.J.Yangsp.nov.)湖北石梓(GmelianahubeiensisJ.J.Yangsp.nov.)。这些硅化木的地质年代为晚第三纪。硅化木的发掘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气候比较炎热和潮湿。从树种方面为长江流域新生代的地质、古地理、古生物群演变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蜈蚣藻中空型的生长周期、形态构造及其生殖系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其主要特征与蜈蚣藻不同,并非蜈蚣藻的一个变型而是一个物种(Species)。建议这个种的学名应为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porracea(Mert.)comb.nov.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就美国气象学会编辑出版的“气象学和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Meteo-rological&GeoastrophysicalAbstracts,简称M.G.A)所附的主题词索引中,对冰雹、雹块和雹暴等主题词在近15年中出现的次数(即频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此反映各国对冰雹研究的状况和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将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和层序地层学(sequencestratigraphy)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了陕西省商南地区上泥盆统王冠沟组旋回层序级别的划分、层序边界特征、三级旋回层序内部组成特征以及米级旋回的沉积特点。王冠沟组可以识别出1.5个三级旋回层序,4个四级旋回层序,共发育86个米级旋回,归属8大类。三级旋回层序发育低水位体系域(LST)、海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和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第一个三级旋回层序的底界面为Ⅰ型层序界面(SB1),顶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SB2),明显地具间断-加积旋回(PAC)沉积特征。通过详细的旋回层序研究以及与中国黔南和世界晚泥盆世弗拉斯阶海进-海退旋回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商南地区上泥盆统王冠沟组旋回发育不完整,推测可能地层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12.
微重力监测地面沉降华昌才沈晶(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J.T.Kuo(ColumbiaUniversity,U.S.A.)1前言地震系统在全国不少地区布设了高精度重力网,每年都要进行重复测量。主要使用的重力仪是Lacost-...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百色盆地第三系沉积中1个花粉新属:爵床粉属(Acanthaceaepollis)和3个新种:百色爵床粉(Acanthaceaepollshoseensis)、百色厚壁三孔沟粉(Tricolporopollenitesbosepachydermus)、平滑四孔沟粉(Tetracolporiteslaevigatus)。同时对新属中的3个未定种也作了简要描述。新属种化石分别产自上新统长蛇岭组、渐新统伏中组、始新统那读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早寒武世单板类Yerhelcionella在世界上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出层位及形态特征,认为中国河南的Y.chinensis产出层位最低,形态结构原始,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Yochelcionella,提出Y.chinensis在河南前次出现,并迁移到澳大利亚Flinders地区生存。西伯利亚的Y.stylifera和北美的Y.americana也可能与河南的Y.chinensis有一定联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所产Y.cyrano.Y.daleki.Y.ostentata三个高级种与Y.chinensis有着密切的演化关系。此外对Yochelcionella的起源与进化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 pH 的海水对真鲷(Pagrosom us m ajor)、平鲷(Rhabdosargus sarba)、黑鲷(Sparusm acrocephalus)和黄鳍鲷(S.latus)精子进行激活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鲷鱼精子对pH 的适应范围较广,其最适pH 值与其生态习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描述采于云南省的金线属 鱼类一新种──犀角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rhinocerous,sp.nov)以头上长有一长角、眼小、侧线完全、体表裸露无鳞等区别于该属所有已知种。  相似文献   

17.
根据Olney及其同事[1]以及更早的Lucas、Newhouse和其他研究者的工作,Olney在70年代提出了兴奋性毒性(excitotoxin)的原始概念及兴奋性毒性这一专门术语。这些工作认为过量的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EAA)─—谷氨酸(glutamicacid,GLU)、GLU的类似物门冬氨酸(asparticacid,ASP)等─—能过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内的GLU敏感神经元而达到使它们致死的程度。在过去…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低温—盐形成法对蓝圆 Scombermorusniphonius(Cuvier)、马鲛鱼Decapternsmaruadsi(TemmincketSchleget)、海蛇三种海产动物油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提取,经皂化、冷冻、过滤、酸化、离心等工序反复处理后,可得碘价为220~250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混和物。探讨了提取过程中的最适工艺条件,并比较了该三种海产动物脂质中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泰市汶南镇朝阳村至庄家庄一线北侧一套含煤地层的观察和化石采集,共采到植物化石20余件,经鉴定有Sphenophylumoblongifolium(Germ.etKaulf)Ung.,Neu-ropterisovataHufm.,N.plicataSternb.,N.cf.plicataSternb.,N.sp.,Pecopteriscf.candol-leanaBrongn.,CordaitesschenkiHale,SamaropsissinensisHale5属8种。该植物组合属我国早期华夏植物群〔1〕,时代为晚石炭世。含该植物组合的地层应为太原组,证明新泰蒙阴盆地无坊子组。  相似文献   

20.
自作者(1987)在辽东本溪群下部发现Sublepidodendron以来,又相继在吉南、辽南(范炳桓,1992)和辽西发现了Sub.sp.,Rhodeahsianghsiangensis等属于早石炭世的植物及维宪-纳缪尔A期孢粉化石,从而证实东北南部普遍存在早石炭世地层。本文记述了产于上述层位的植物化石30属79种,并归纳为Sublepidodendron-Archaeocalamites-Liopteris组合(带).东北南部早石炭世植物群中的一些属种,虽然显示了欧美植物群的特点,但其发生、演化又早于欧美植物群(分子),作者暂称为“东北南部早石炭世华夏植物群”。该植物群与东北北部安加拉植物群的界线,大致与槽台界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