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天”、“地”不仅是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社会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概念。在现代教育氛围中长大的我们,常会觉得“天”、“地”很抽象,远不如“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概念更直观亲切。但古人不这么看,我们的先民在未知宇宙深层奥秘的时候,只能“跟着感觉走”,先民创造“天”、“地”二词时,是把它们当作两个实体看待的,而且认为其形状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东升西落”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太阳运动,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直观感觉,一种视觉效果,因此称“视运动”。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是我们地球自转造成的,故称“周日视运动”,另外太阳还有一种在星空背景中的缓慢移动,一年在天空运动一周,这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古人对太阳的这两种运动都非常关心,因为前者形成一天昼夜的变化,后者形成一年四季的变化,这都是历法中相当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自从前三篇聊“天”话“佯谬”在本刊发表之后,激发了不少读者的兴致,有的爱好者还来信来电提出了一些十分有趣的题目,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其中一个趣题中的主角竟是“中子”!乍一想,中子似乎与天文学毫无关系。天文学的直接表象是星空,人类在没有使用火的时代,就已经对天穹上“星火”的分布十分熟悉了,  相似文献   

4.
“宣夜说”是一种比较奇特的宇宙理论。 它的流传于世也挺不容易。本来它与“盖天说”、“浑天说”一样,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日晷漫谈     
“当……当……当……”钟鼓楼上,响亮而浑厚的报时钟声按时辰悠然响起。它准确地告诉我们,新的一天开始了,唤起我们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可是,在钟表出现之前,古人又是如何来计算时间的呢?  相似文献   

6.
“天外地内”——一幅明晰的宇宙图景 在西汉,盖天说刚刚走向成熟的时候,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宇宙理论——“浑天说”。  相似文献   

7.
本讲介绍中国传统历法月份中的最后一个月一一十二月。十二月的重要节日有“腊八节”、“小年”、“除夕”,还有节气“小寒”、中气‘‘大寒”等。古人对十二月的节令是很重视的,因此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8.
天地玄石     
《天文爱好者》2010,(3):78-80
引言: 在2010年春节前夕,北京天文馆推出《天地玄石》展览,在此选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事件: “邯郸肥乡掉下玻璃陨石?!”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这样一则新闻。一时间,什么是“玻璃陨石”的疑问在大家脑海里盘旋。  相似文献   

9.
在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之中,直接面对着天地间的风雨雷电,与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情景大不相同,现代人已被人造物所包围,渐渐与自然拉开了一段距离,故对自然界中现象的感受,就远不如古人那么强烈和直观了。可以想象,在旷野中天地和人仿佛融为了一体,天  相似文献   

10.
回生主死北斗神《全宋诗》中流传下来一首不知何人作的《璇玑殿》诗:众圣环拱位中天,统济乾坤妙转旋。高覆昆仑朝帝阙,注生回死福增延。“璇玑殿”,顾名思义,是和北斗有关系的宫殿。北斗日夜绕北极转动,故诗中有“拱位”、“转旋”之描述。古人还认为昆仑山是天北极的枢轴,故云北斗“高覆昆仑”,那么“注生回死”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彗、孛、妖、橇——从名称看古人对彗星的认识 我们日常见到的星体中,彗星是最为奇特的一种,它名为“星”,但不像别的星星那样是一个闪闪的光点,而是一个有头有尾、身材宽大的怪物。典型的大彗星有明亮的头部,周围的云气蓬蓬松松、“披头散发”,再加上一条又长又宽的大尾巴,所以非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遍览古人在各种典籍中对种种天象及其占卜的描述,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把种种天象用于占卜时,总是吉兆的占卜少,凶兆的占卜多,而纯为吉兆的“特异”天象,更是如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3.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 过去在民间,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叫做“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认为地上的人口与天上的星星是对应的。这种民间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对流星的认识大有关系。古人认为,流星是天上的恒星掉下来形成的,地上的一个人死去,天上那颗与他对应的恒星也就坠落了,夜间人们时常会看到有流星在天穹划过,这数量与人们心目中的人口死亡发生率也很吻合,所以形成了这么一种有趣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09,(6):72-77
在中国古代,“天文”二字原意为“天上的图纹”。所谓古代天学,通俗地说就是星中学,古代的天象记录可谓是星占学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5.
本对中国古代的三大宇宙学说--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在天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讨论,认为浑天说以其“地在天中”的观点而显得比较成熟,与古希腊的宇宙学说相比毫不逊色。但盖天说、宣夜说的“天在地上方”的观点比较原始,不宜对其给予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想像力丰富的古人所说的“千里眼”、“顺风耳”,早已成为现代人普遍使用的工具。尤其是能让人们视力得以大大延伸的望远镜,更有着许多离奇有趣的故事。 目前世人公认,望远镜于1608年发明于荷兰的一个手工作坊,富有商业头脑的作坊主汉斯·里帕希将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民 《天文学报》2003,44(4):416-430
在中国古籍中关于流星“大如X”的纪录,是古人对星像视面大小的估测,此视面是人裸眼观星时由于光线的衍射、漫射以及视觉中的光渗作用造成的一种特殊感知现象.视面“大如X”的实质是亮度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按古人目视观测天象的天球模型进行视大小(角直径)的量化,进而可以用一些已知亮度的流星记录为“标准点”,将其归算为亮度.并将古籍中流星“大如X”的4420次纪录的131种比体均作了亮度的归算.  相似文献   

18.
北方玄武七宿中的斗、牛,加上东方苍龙的箕宿在一起,话题很多,上期已有详述。本期仅泛谈一下与斗、牛、女、虚、危、室、壁有关的诗句,其中成语“气冲斗牛”,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典故,结合古人吟咏的诗句,是为本期重点串讲内容。  相似文献   

19.
“五星联珠”是一种奇特而罕见的天象。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都在黄道带上运行,有时候在极为凑巧的情况下,从地球上看去,五颗星几乎排在一起或聚在一起,古人就称这种天象为“五星联珠”。  相似文献   

20.
“多萝西计划”再探地外文明 据美国空间网站2010年11月13日报道,在人类“探索地外文明”(英文缩写为SETI)50周年纪念之际,世界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从本月起再度展开“窃听外星人”的联合行动,以延续始于1960年的“奥兹玛计划”。新的探索活动被命名为“多萝西计划”,已于11月5日正式启动,将持续整整一个月时间,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法国、阿根廷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参与其中。他们将把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指向地球周围的一些星球,以期收听到外星人的“天外来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