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安徽北淮阳地区金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一种利用计算机遥感图像解译进行资源调查的方法———斑块边界自动矢量化辅以目视栅格图像校正法。解译的主要步骤包括 :建立解译标志、影像配准、数据分析、图像增强、监督分类、目视解译修正、草图输出、实地检验、栅格转矢量、结果输出等。笔者结合案例对每一步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取得了海岸带资源遥感调查蓬莱幅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为背景,对近年来信息处理中一些重要的新技术(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信号重构、小波变换等)以及计算机网络在这一领域中的一些较典型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一些可能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冀中坳陷-黄骅坳陷馆陶组热储砂岩、底部砾岩、砂砾岩的发育、孔隙度及热水水质的差异性,对热储出水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馆陶组热储成井的基本条件,对冀中坳陷-黄骅坳陷馆陶组热储成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中自然环境的特点,探讨溶洞景观的保护、喀斯特地表生态环境保护、水体的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现地质工作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着眼于发展地质工作生产力,尤其是在当前我们面临着找矿难度愈来愈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领域急待开拓的形势下,如果不能迎头赶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泛采用各项新技术、新方法和适用的新型装备,是难以实现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目标的.因此,实现地质技术装备现代化,既是地质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8.
9.
ASP应用中COM组件开发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ASP技术与COM技术出发,针对MCU远程控制应用的多层分布体系结构特点及应用要求,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组件线程类型选择、接口设计、物理定位开发与实现具有特定功能的COM组件并如何在ASP应用中创建和扫行,以实现远程控制MCU功能。论述了在设计与实现COM组件过程中,其安全性与作用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黄河、辽河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是中国北方两个有代表性的大河三角洲,通过比较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结构状况,历史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它们的共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北方三角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通过水土整治工程,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模式和良性循环,通过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