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RTK GPS技术测量潮位数据时,在把具体的潮位数据提取出来以后还会存在很多的异常点或不确定点,因此我们要在提取出具体波动的过程中实时的修正,才能得到有效的资料。文中简要介绍了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应用于GPS潮位数据的处理,并通过试验讨论卡尔曼滤波在数据处理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艺术,交流双方如果做到同感理解,就会达到有效沟通。要做到理解,首先要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其次要克服交流的心理障碍,再次要掌握交流的技巧具备交流的素质。做到了同感理解,跨文化交际就很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区为例,采用模糊数学灰色统计方法与熵权法设置权重,采用TOPSIS建立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压力评价体系,并采用Arc GIS软件对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压力受养殖模式与时间的影响。②陆基池塘养殖模式对生态环境压力影响最大;浅海筏式养殖模式和...  相似文献   
4.
针对含泥化夹层反倾岩质边坡制作相似比为1∶30的试验模型进行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泥化夹层饱水前(天然含水状态)和饱水状态下边坡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规律,探讨边坡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泥化夹层饱水后坡面水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饱水前;泥化夹层饱水前和饱水后随着相对高度的增加,坡面水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其整体上大于坡体内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坡面位移从下至上在泥化夹层饱水前,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特性;饱水后位移呈先增大后减小,临近坡肩处坡面最大,坡面呈现鼓出形态。泥化夹层饱水前,在幅值为0.3g的地震波作用下坡体仅出现坡肩局部掉块;饱水后,输入地震动幅值≥0.4g时,坡体先出现坡肩的局部掉块,随后坡体沿中上部的饱和泥化夹层滑动剪出,与此同时,坡体中上部出现纵向裂隙并与水平裂隙贯通,坡顶被震碎。  相似文献   
5.
范刚  张建经  付晓  汪明元 《岩土力学》2016,37(10):2869-2876
利用场地大型振动台试验,基于传递函数理论,计算得到场地的相对传递函数和绝对传递函数,并对两类传递函数特征以及利用两类传递函数计算场地动力特性参数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并对采用传递函数进行场地频域动力响应估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传递函数和绝对传递函数的虚部重合,采用两种传递函数虚部计算场地动力参数具有等同性,且采用两种传递函数虚部曲线计算得到的动力特性参数较为准确;固有频率的计算适合采用两种传递函数的虚部或是相对传递函数的模;场地阻尼比的计算宜采用两种传递函数的虚部或绝对传递函数的模;利用两种传递函数实部、虚部或模计算得到的场地加速度振型是一致的;利用传递函数估算场地频域动力响应是可行的,且相对传递函数的估算结果更加准确。该研究对传递函数在场地动力特性参数计算及场地频域响应估算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随机海洋资料的分析中,需要从大量的实际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来建立或检验各种海洋理论模型,因此我们要正确运用适当的手段来分析处理各种实际数据。文中简要介绍了数据挖掘中一项新的技术支持向量机,着重介绍了最优化问题的求解算法,以及如何应用于海洋资料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7.
蔡先华  王浪  付晓 《测绘通报》2020,(5):130-133
城市交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交通线路图成为一种常用地图。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更好地保证图形的清晰易读性,出现了变形交通线路地图[1]。本文分析了变形交通线路图特性并对其自动制作过程进行了总结。为解决制作过程中地图符号冲突问题,提出了作用力驱动站点位移的交通线路图变形压缩方法。建立交通线路图中站点受力移动模型并设计了以坐标轴为轴心的移位算法。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地图符号冲突问题,为完全自动制作变形交通线路图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全站仪固定样地测树原理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提出应用全站仪在森林固定样地中测树 ,全站仪与PC—E5 0 0袖珍计算机或PDA连接 ,可自动测量每一棵树的树高、胸径或任一直径、树心三维坐标、冠幅等。其测量树高的精度可达 1 / 1 4 0 0 ,测量直径的精度可达 1 / 2 0 0 ,树心平面坐标定位精度可达 1 5mm ,冠幅测量可达 1 / 1 30 0 0精度 ,均高于测树的需要精度。特别重复实验了任意高处直径的测量 ,与轮尺测量的结果最大差 2 1mm ,最小差 1 6mm。  相似文献   
9.
付晓  陈梓丹  黄洁 《地理科学》2022,42(10):1727-1734
构建考虑多维特征的城市居民非通勤出行群体画像概念模型,提出一种按序结合相关系数矩阵与二阶聚类的方法,以进行非通勤出行群体画像。利用苏州市手机信令数据,基于非通勤出行时空规律和社会属性将城市居民出行者进行群体划分,并结合城市居民非通勤出行群体画像概念模型对不同类型非通勤出行群体进行多维度解析。结果显示:① 城市居民出行者可划分为:活跃?波动?工作日主导型群体、非活跃?稳定?均衡型群体。② 不同类型非通勤出行群体画像在多维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③ 根据群体画像标签关联分析,除显性关联外,群体画像不同标签间存在隐性关联。  相似文献   
10.
付晓  杨长卫  韩宜康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5):775-782,807
设计并完成了1∶10大比例尺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4.4m×4.4m×1.8m(长×宽×高),斜坡模型表面包含30°、45°、50°、60°四个不同坡度的坡面,模拟岩体材料采用重晶石粉、河砂、石膏、黏土和水按比例配制而成。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来研究模型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在试验数据分析中采用三维局部坐标系。试验结果表明:边坡临空面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高程放大效应随坡面角度的增大而增强,在坡面角度由45°→50°变化时增长趋势呈明显"台阶状"形式,而边坡走向方向的峰值加速度高程放大效应基本不随坡面角度变化;边坡各向的峰值加速度的高程放大效应随着输入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减小,表现出"量级饱和"特性;加速度傅里叶谱的频谱成分随着高程的增大,边坡岩体对于试验模型自振频率f周围的频率成分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而对于其他频率成分则具有滤波作用;加速度反应谱沿高程的形状基本一致,并且卓越周期对应的反应谱幅值沿高程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而在其他周期T处,尤其是长周期部分(低频部分)则存在一定的减小作用,对于临空面方向来讲,具有明显的波峰现象。试验结果有助于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