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81篇
地球物理   231篇
地质学   712篇
海洋学   6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浙南近海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2月(冬季)、2016年5月(春季)和2016年8月(夏季)对浙南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用生物量作为虾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该海域虾类的组成、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共鉴定出虾类30种,隶属于10科21属,以对虾科(Penaeidae)虾类最多,其次为管鞭虾科(Solenoceridae),长臂虾科(Palaemonida)位居第3位。按季节来看,秋季共鉴定虾类27种,各站位平均生物量为6.97 kg/km2,优势种为凹陷管鞭虾(Solenocera koelbeli)、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等3种;冬季鉴定出虾类25种,平均生物量为1.65 kg/km2,优势种为凹陷管鞭虾、扁足异对虾(Atypopenaeus stenodactylus)、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鲜明鼓虾(Alpheus digitalis)、中国毛虾、中华管鞭虾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等7种;春季20种,平均生物量为2.22 kg/km2,优势种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东海红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中华管鞭虾等3种;夏季16种,平均生物量为10.36 kg/km2,优势种有鹰爪虾(Trachysalambria curvirostris)和中华管鞭虾等2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秋季均低于冬季。秋冬季受到浙闽沿岸流影响,温度、盐度相对较低,夏季受到台湾暖流外侧影响,温度、盐度相对较高,且各季节间由于瓯江、椒江、飞云江、鳌江等陆源性冲淡水的影响,盐度、温度变化相对较大,使得该区域的物种不得不适应一个跨度较大的温盐范围,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2.
潘建雄  张玉岫 《地震地质》1992,14(4):368-368
笔者在湘西北地区进行地震地质考察时,于澧县南约20km的观音庵东侧尺马山一带发现了北东走向的断裂眉脊带,这是首次在华南地区发现断层眉脊带,这将有助于对华南地区活断层与地震断裂的研究。 尺马山(海拔高度132m,下同)与其东北的担良山(151m)及其西南的银珠山(241.6m)构成走向N30~  相似文献   
3.
掌握澳门附近海域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及特征,对于合理安排澳门海洋海岸工程疏浚泥的海洋倾倒,防止造成海洋污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1997—1999年连续三年对澳门附近主要区域的海洋沉积物采样测定结果,通过分析认为澳门附近海域沉积物污染具有下列特征:1)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油类含量普遍较高,除了总Hg外均高于珠江口海区的其他港口;2)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澳门内港受船只排污、码头作业、陆地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是澳门附近海域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区域;3)受水质交换的影响明显,澳门外港、路环岛东北等区域受珠江径流影响水质交换较快,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含量较低,而内港由于水质交换较差,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高;4)与沉积物的成分组成(吸附)有关,大部分污染物与沉积物中粉砂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粉砂对污染物质有较广泛性的吸附能力,尤其是Cu、Zn、Cd、油类、有机质。  相似文献   
4.
华南寒武系年代地层系统的修订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早先提出的华南寒武系4统9阶的年代地层系统,修订成4统10阶,除王村阶的底界略高于全球鼓山阶(Drumian Stage)的底界外,其余界线都与目前的全球4统10阶的年代地层界线一致。新系统采纳了在我国华南建立的全球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在原桃源阶的上部另建"牛车河阶"。原王村阶和桃源阶的时限因这一修订有所缩减。全球鼓山阶的底界与台江阶上部的Ptychagnostus atavus带底界可以精确对比。滇东统包含晋宁阶和梅树村阶(狭义)两个年代地层单位,晋宁阶的底界采用全球寒武系的底界,梅树村阶的底界采用罗惠麟等1994年正式修订后的定义,即位于梅树村剖面的"B"点。梅树村阶的原始定义仅指梅树村剖面的磷块岩层(即现今的中谊村段),它的底界高于现在的以Tricophycus pedum首现定义的全球寒武系底界。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阶湍流闭合模型计算涡动粘性系数的 POM三维水动力模型 ,选用 0 .5′× 0 .5′细网格 ,采用动边界方法 ,把作为强迫力的潮汐和风力统一在一个模型中 ,并考虑径流作用 ,诊断计算广西近海的潮汐和海流。用 8个潮汐观测站和 2 6个锚碇浮标资料 ,对计算出的潮汐和潮流调和常数进行检验 ,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 :广西近海的潮汐性质基本属于正规全日潮 ;潮流性质绝大多数海区属于不正规全日潮或正规全日潮。 O1,K1和 M2 分潮最大流速均出现在钦州湾的龙门水道 ,表层分别为 5 0 ,6 0 ,40 cm/s。冬季表层存在较强的西偏南向沿岸流。铁山港外海存在一较强的逆时针环流。钦州湾龙门以北和以南分别存在半封闭逆时针环流和半封闭顺时针环流。廉州湾口存在西向风海流横向输运。冠头岭沿岸存在北偏西向补偿流。底层余流与表层的大致相同 ,但流速较小 ,沿岸流为西偏北向 ,具有补偿流性质。夏季余流与冬季相比 ,流向大致相反 ,但流速明显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近海目标定位数据处理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以及软件的结构与控制流程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和沿海养殖业的发展,我国近海污染逐年加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因此,监测近海污染和赤潮发生预报方法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用NOAA/AVHRR数据,分析近海水域污染状况,并探索赤潮发生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海鱼类生活史型与生态学参数地理变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85-1986年东海北部近海调查材料及其它有关文献,对43种鱼计74个种群或群体的生活史选择型及其生态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我国近海的主要鱼类大多偏于r选择型。对r-K选择鱼种的资源特征及其对捕捞的反应作了阐述。各鱼种的种群生态学参数在种间和空间分布均表现出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三水组、大 山组、古新统莘庄组及始新统 心组、宝月组的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1)旋转运动是该区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顺时针旋转盆地拉张发育,这时针旋转盆地挤压衰亡,发育的程度与旋转角度有关;(2)始新世该区旋转方向由顺时针旋转变为道时针旋转,对应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方向的改变,说明三水盆地的形成发育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密切相关;(3)三水盆地所在的华南地块从晚白垩世至始新世在纬向上不存在明显的运动,一直停留在略低于现今纬度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0.
一句话新闻     
根据华南滨海砂矿的分布特征和近岸浅海表层重矿物高含量点和异常区,可将华南近岸海域划分四个浅海找矿远景区:广西近岸海域锆石-钛铁矿远景区,雷州半岛东西海域锆石-金红石独居石远景区,海南省东南海域钛铁矿-锆石远景区,阳江-吴川近岸海域独居石-磷钇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