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10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胶东三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富CO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常与早期H2O溶液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接近,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H2O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2O-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b.TOT,至液相)为280℃至416℃,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富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10—330℃,同期的H2O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3~377℃,成矿后(第Ⅳ阶段)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6—207℃。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CO2-H2O-NaCl型热液,成矿应力场转变导致的流体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三甲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洋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未勘探”的气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属于日本海主要的形态构造单元有 3个深水凹陷 (日本、对马和大和 )和分隔它们的隆起(大和、朝鲜等 )。从 1 985年开始 ,海参崴太平洋海洋学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БЯКарΠ、СНМедведев和ВГПрокудин在此海域采用带有海底地震站的反射波进行了研究。获得的大量信息可以确定 ,在对马和大和凹陷中 ,地壳的厚度大约为 1 4km ,而在日本凹陷的东部则为约 8 5km。专家们在有关这些地区海底地壳的性质上意见有分歧 ,一种认为是变厚的洋壳 ;另一种认为是拉长了的陆壳。在对马凹陷的西部和西南部进行了类似的地震研究工作。这…  相似文献   
4.
用6—甲氨基嘌呤诱导贻贝四倍体胚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国雄鲍蒙.  AR 《热带海洋》1996,15(4):26-30,T002
在滤过海水中以4×10^-4mol·L^-16-甲氨基C嘌呤(6-DMAP)处理贻贝Mytilus edulis受精卵或胚胎,受精激活后50或120min处理20-30min,分别抑制第一或第二次有丝分裂,以诱导四倍体胚胎。顶荧光显微观察表明,6-DMAP有效地抑制了第一和第二次卵裂。它使细胞核染色质分散,抑制了原核的移动和染色体的分离,并防碍卵裂沟和极叶的形成,从而诱导出四倍体胚胎。对第一次卵裂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试剂3-甲氧基-甲亚胺H测定海水中的硼,加入EDTA和酒石酸掩蔽各种干扰离子,不须分离可直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
谭锴  陈晓云  卢立伍  姬书安 《地质学报》2022,96(11):3733-3740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塔拉一带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一件甲龙类不完整头后骨架,其愈合荐骨至少由4枚背荐椎、4枚荐椎组成,最后1对背荐肋中部和远端强烈加宽且显著向后弯曲,游离尾椎10枚,后部尾椎神经棘、前关节突与脉棘明显拉长且包裹后部尾椎椎体,应被归入甲龙亚科Ankylosaurinae的绘龙属Pinacosaurus,但种名暂未确定。阿拉善右旗巴音塔拉也成为绘龙属在内蒙古自治区继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阿拉善左旗“栅栏呼都克”之后的第3个分布地点,扩展了该属化石的地理分布范围,并为阿拉善右旗巴音塔拉与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Radiographic signs of Pneumoconiosis found in farming Ladakhi despite absences of mines and industries were believed to be due to exposure to frequent dust storms and domestic fire pollutions. Seasonal Koilonychia (spoon nail) occurring predominantly in farming women in absences of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was thought to arise from exposure to water made alkaline by weathering of hornblende minerals. The relation of these health conditions to environmental geohydrochemistry is postulated as the source of irrigation water in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originates from glaciers in trans-Himalaya range of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steep landscape favouring flushing of silica/silicate containing silts. Methods and results: Survey in two central Ladakh villages revealed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silicosis in all middle aged women and half in middle aged men. In a large-scale study of 3105 subjects aged over 30 years from three villages; 101 (22.5%) of the 449 radiographed showed signs of pneumoconiosis (ILO 1980 criteria) including eggshell calcification of hilar gland and 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 Indoor dust analyzed using Philips 400T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energy dispersive analysis system attached showed SiO2 levels upto 53.27% with particle size of 0.5 to 5.0 microns and the concentration during cooking period in the worst affected area was 7.495 mg/m^3. Microscopy and histopathology from the subject was characteristic of pneumoconiosis. Analysis of the inorganic dust in the lung showed 40.2% muscovite, 37.3% quartz with the extracted dust wt 147.9 mg/gm of dry tissue. Prevalence of chronic cough with chronic phlegm and percentage of villagers with FEV1/FVC ratio of less than 65% rose with age. Of 70 subjects studied 19 women and 2 men had Koilonychia with incidence being highest in summer. Absence of seasonal Koilonychia in villages fed by water derived from northern mountain range glaciers with mainly igneous geology supports our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马朗凹陷马1井储层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基本特征、均一温度、荧光及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0~90℃.120~140℃,其对应的荧光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绿色。认为储层的油气运移经历了两期,第一期为烃类的主要运移、聚集期,油气为低成熟油;第二期为少量的烃类聚集,并判断出二叠系条湖组该段储层为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9.
台湾西南部泥岩土地利用型态与环境劣化趋势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台湾泥岩恶地因其特殊之土壤理化性质及区域微气候的相互恶性循环,衍生生态环境等问题。在以往之35年,裸化面积从1967年的2532hm^2,至2001年11月已扩大为15539hm^2。其表土大量流失、崩塌、河川含砂量激增、植被退化与微气候变异等破坏,更显示泥岩之环境劣化问题。以SPOT卫星影像判识泥岩裸露面积,探讨不同时期之地景变异,并应用地景生态理论量化泥岩地表不同土地利用之空间结构变化,分析地景结构变迁之生态内涵与生态指标意义。因子分析结果其主要变异为多样性因子与形状破碎型因子所影响,而应用马可夫链模式计算出不同时期之土地利用变迁内涵,此结果搭配指标分析可解释泥岩裸露面积与竹林面积皆持续扩大,乃由人为土地利用之活动及植被变迁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我国碘缺乏病严重地区之一,特别是黔西南地区。本根据含碘量的调查,编制了贵州露头地层、地表土壤和地表水中含碘量分布图,并与地甲病患病率分布图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地甲病患病率与露头地层中碘含量关系不明显,地表土壤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有一定关系,而地表水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关系较为密切,地表水中含碘量高的地区,地甲病患病率就低,反之则地甲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