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宪民教授毕生从事地质工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解放前,他在中国南部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及研究,特别对个旧锡矿和东川铜矿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放后,他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特别为发展同生成矿理论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是新中国水文高等教育奠基人、水文学科开拓者,享誉国内外的教育家、科学家,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光文百年诞辰。2010年10月,河海大学和水利部水文局共同主办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举办座谈会、学术研讨会、铜像揭幕仪式、设立刘光文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笔者55年前的老师林超教授诞辰100周年。中国地理界在北京为这位地理学先驱的百年诞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作为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的重大活动之一。笔者1954年踏入燕园北大地质地理系地学楼见到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林超教授。高年级同学向笔者介绍说:"林超教授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10日是我国已故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李春芬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李先生是我国区域地理学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世界地理学科的奠基人,在60余年的教育和科研生涯中,笔耕不辍,先后有多部宏篇巨作问世,为我国地理学科的理论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5.
袁扬  袁鼎 《第四纪研究》1993,13(4):349-353
本文作者回忆父亲袁复礼教授献身地质事业的执着精神和他为人坦诚宽厚、公而忘私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6.
袁宝印 《第四纪研究》2004,24(3):252-254
裴文中先生是我国2 0世纪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今年适值他诞辰10 0周年,学术界纷纷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他的学术成就,以激励后人。196 3年我做为裴先生的研究生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师从先生学习第四纪哺乳动物、旧石器考古与古人  相似文献   
7.
段伟  吴松弟 《地理研究》2011,30(6):1157-1158
2011年5月28~29日,"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
谭其骧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1911年出生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宿舍。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顾颉刚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1950转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82~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首任所长。曾当选为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4年,协助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任理事,主编《禹贡》半月刊。同年发起中国地理学会。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其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55开始,由他领衔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历经30余年编绘出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最重要的成果,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由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也即将问世。谭其骧先生还主编有《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个人文集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谭先生育人有方,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培养了邹逸麟、周振鹤、葛剑雄等一大批中坚力量。如今,在谭其骧院士的影响下,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茁壮成长,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是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近年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研究,在生态环境、人口地理、行政区划、经济地理、区域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研制的CHGIS(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众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8.
文章是斯文·赫定在1933年为纪念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百年诞辰而作,介绍了李希霍芬在中国有关地层、黄土、构造、地貌等方面所做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原文为英文,发表于《中国地质学会会志》(BulletinoftheGeologicalSocietyofChina)1933年第12期,315~321页。值李希霍芬逝世100周年之际,承刘东生院士推荐,请潘云唐译成中文,刘东生亲自校对,在本刊重新刊登此文,以纪念这位对中国地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学者和中国地质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15日是赵九章先生的百年诞辰. 赵先生的光辉业绩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他的怀念.  相似文献   
10.
翁文灏 《第四纪研究》2005,25(4):449-449
文章原稿系用英文写成,曾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33年第3期,以纪念李希霍芬百年诞辰。原文由李海晨汉译刊登于《方志月刊》1933年第6卷第12期,37~38页。今年为李希霍芬逝世100周年,本刊重新刊发李海晨翻译的文章,介绍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质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的科学精神,以激励有志的年轻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