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523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sing western immunoblotting, we obtained 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 induction data and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tissues from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during thermal and immune-challenged stresses. This is probably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tressors on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in shrimp.HSP70 was prominently induced in hepatopancreas and gills, but not in muscle, eyestalk and hemolymph, when the shrimp were exposed to heat shock and Vibrio anguillavium-challenged stresses. Cold shock and WSSV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levels of HSP70 expression in all tissues examined. HSP70 induction was greatest after 2 h exposure to heat shock stress, which was elevated after acute heat shock exposure of 10℃ above ambient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对胡子鲶生长、免疫与抗病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胡子鲶基础料中分别添加 0、5 0 0、10 0 0、15 0 0、2 0 0 0mg/kg的维生素C(VC) ,分别在饲喂不同实验料后的第 12、2 4、36和 5 2天 ,测定各组的生长指标、血清的溶血活力和杀菌活力 ;并在饲喂后的第 4 0天 ,用鲁氏不动杆菌进行攻毒实验 ,观察胡子鲶死亡情况。结果表明 ,添加VC对胡子鲶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有提高作用 ,但无规律性 ;在添加后的第 12、2 4、36天对血清溶血活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对血清杀菌活力没有增强作用。攻毒结果表明 ,VC能明显提高胡子鲶对鲁氏不动杆菌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1983-1996年间关于鱼类生长激素的体内代谢、分泌调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合评述。通过鱼类划性放射免疫测定法的建立和体风代谢动力学研究,证实,外源生长激素在鱼体内不会产生积累。鱼类生长激素的分泌调控受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HRF)和释放抑制因子(SRIF)的双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雌二醇(E2)、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和神经肽(NYP)对鱼类生长激素的  相似文献   
4.
南方鲇成鱼的静止代谢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1年9月-1992年7月,运用连续流水呼吸仪测定由嘉陵江捕获的南方鲇成鱼的静止代谢率,在10.0,16.0,21.8,22.2和27.4℃条件下,雌鱼的测定值是8.699,21.980,25.412,30.563,34.463和32.483O2mg/(kg.h);雄鱼的是8.14,19.568,26,830,29。426,32,156和32.098O2mg/(kg.h)。采用统计模型,将测  相似文献   
5.
注射生物胺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注射生物胺(多巴胺、5-羟色胺)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 mei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生物胺(10-9mol.尾-1)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溶菌和抗菌活力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各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注射生物胺处理组各免疫指标呈明显峰值变化,血细胞数量均在3h达到最小值,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和溶菌、抗菌活力均分别于6h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且多巴胺处理组各免疫指标比5-羟色胺处理组变化更明显,其中大、小颗粒细胞和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在12h后保持稳定,总血细胞和透明细胞数量18h后趋于稳定,血淋巴溶菌和抗菌活力在24h后稳定,而且稳定后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陈燕  孙晨 《海洋科学》2020,44(6):148-151
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是一种含双锌指结构的小分子蛋白,其在锌离子转运、个体发育、免疫防御以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主要对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发育和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概述,并指出其相关作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采自青岛近海的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中分离到一株毛壳霉属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对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溶剂提取、分配,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薄层层析等技术已分离获得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超导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均为苯甲醛类衍生物,分别为2-(1-庚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Ⅰ)、2-庚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Ⅱ)、2-(3、5-庚二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Ⅲ)、2-(1、3、5-庚三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Ⅳ)。  相似文献   
8.
梭鱼标准代谢、内源氮排泄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13.5 ,18,2 1.5 ,2 4和 2 7℃ 5个温度条件下测定了梭鱼 (体重范围 1.88~ 14.0 2 g)的标准代谢率和内源氮排泄率。梭鱼标准代谢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二者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二者的关系为指数关系 ;标准代谢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RS=0 .12 4 6 W0 .9954 e0 .0 84 1T(r2 =0 .92 2 0 )。梭鱼的氨氮、尿素、总氮及能量的排泄率随体重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体重为幂函数关系 ,与温度的关系为多项式形式。梭鱼氨氮和尿素日排泄率的变幅分别为 0 .15~ 0 .88mg N/d和 0 .0 3~ 0 .2 9mg N/d。不同温度下 ,尿素排泄量占总氮比例在 9.9%~2 2 .4 9%之间 ,随温度升高该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用96孔酶标板法测量单尾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抗菌(Uα)应力和过氧化酶活性。实验表明,该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测定大批单尾对虾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2)所需对虾血淋巴上清液微量化;3)用酶标仪读取酶的活性,减少了不同试验者人为读数时的误差;4)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重金属Pb~(2+)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生物急性毒性效应,测定了在96 h Pb~(2+)半致死浓度的1/10(TC组)和1/100(SC组)两个浓度胁迫下,血淋巴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Pb~(2+)的96 h LC50为7.938 mg/L; SC组ACP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趋势,除4 d外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TC组为抑制趋势,为3个组中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SC组和TC组的AKP、LSZ活性均表现为前期为诱导中后期受抑制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TC组活性始终低于SC组,表现出Pb~(2+)的胁迫浓度越高酶活性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大。以上结果表明,重金属Pb~(2+)对青蛤的毒性级别为高毒级,能造成青蛤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青蛤的免疫能力,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环境中Pb~(2+)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