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皱纹盘鲍对氯霉素的通透性吸收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水溶液中的氯霉素分子可以越过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体表结构进入其血淋巴液中。鲍血淋巴液中氯霉素的浓度与药浴液的氯霉素浓度,温度均呈线性关系,药浴时间的效应表现的S形逼近曲线。在20℃的海水中,鲍血淋巴液中的氯霉素向体外扩散的半衰期为42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病原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在对养殖牙鲆病例进行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特征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表明,此病例属于由弧菌属(VibrioPacini1854)细菌引起的败血感染症。经对12株纯培养菌(HQ010712-1—HQ010712-12)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的检验,选择代表菌株(HQ010712-1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判定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将HQ010712-1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复核鉴定与分类定名,依据分离地定名为秦皇岛弧菌(Vibrioqinhuangdaorasp.nov.);参考菌株为HQ010712-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风病良方大全》中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方剂成方规律。方法:搜集《中风病良方大全》一书中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方剂,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统计中药频次,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决策树分析,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得到有效方剂355首,涉及中药267味,核心药物为当归、红花、川芎、桃仁,常用药物功效分别为活血化瘀(22.49%)、平肝息风(17.31%)、补虚(14.72%)、清热(11.77%)、化痰止咳平喘(7.65%),药性主要涉及寒(40.36%)、温(32.24%)、平(22.30%),药味主要涉及苦(32.03%)、甘(28.68%)、辛(23.25%),归经主要为肝(23.56%)、心(14.56%)、脾(14.26%)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个药组,聚类分析得到8个药组,因子分析提取15个公因子,大黄为因变量的决策树筛选出大黄、三七两味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探究出中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成方规律大多是以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补虚清热、化痰开窍为配伍原则,有助于开发相关药物和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死者仲某,男,12岁,在校学生。2012年4月9日下午6时,晚饭后,其母为其冲服一杯奶粉,当晚22时左右自诉头痛,后突然出现呕吐抽搐及意识不清等症状,送至医院治疗,于2012年5月7日抢救无效死亡。1.2病历摘要患儿"突然抽搐伴意识不清半小时"于2012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兵  纪伟尚  徐怀恕  石杰 《海洋学报》1993,15(1):98-106
本研究证实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和坎贝氏弧菌,可引起养成期中国对虾暴发红腿病.该病系病原菌侵入对虾循环系统而导致的败血症.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的胞外产物具有多种酶活性,是病虾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菌苗浸浴免疫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1992年12月—1995年12月,采用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制成全菌苗,对本所、绍兴、杭州等地渔场鲫、鲢、鳙等进行浸浴免疫试验和生产性防病试验.(1)网箱试验:将含菌5X109全菌苗按1:10,1:100,1:500稀释,对体重超过10g的健康鲫进行菌苗浓度与浸浴时间、增效剂、高渗剂、加强免疫、连续多批分别浸裕和增氧剂等6项免疫试验.经不同时间的RSP%及部分抗体测定结果表明,在1:10-1:500的浓度中分别浸浴1—60min后,45-188天的RSP达66.7%—100%;菌苗液中加入5x10-6增效剂和2%高渗剂可使RSP提高10%;首次免疫后间隔1-6个月再加强免疫,可使RSP提高及免疫有效期延长;将1:10菌苗连续浸浴鲫15批,其中前10批免疫鱼的RSP可达60%以上;增氧剂直接加入菌苗液中会降低RSP。部分免疫鱼的血清中有微弱的特异抗体.(2)生产性试验表明:7.7ha成鱼池和533ha湖泊的鱼种浸裕免疫后,池塘免疫鱼平均成活率提高15%,用药成本降低;湖泊死鱼数比上年同期减少55.8%。  相似文献   
7.
经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人工感染和生理生化测定,认为变异微球菌为牙鲆出血性败血病的病原菌。菌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成对排或成生效连、四联及不规则的堆团。单个菌大小为0.5-1.8μm,无鞭毛,不运动,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阳性,不抗酸。好氧菌、葡萄糖O-F试验为氧化型。测定的22种糖苷醇类中,仅葡萄糖、D-果糖、蔗糖、麦芽糖、甘油为好氧产酸,D-甘露糖弱产酸,且均不产气。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硝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鱼病对鱼类养殖业危害广、威胁严重。以淡水鱼类和梭鱼等为主要危害对象的细菌出血性败血病危及我国养鱼水域,给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鲤鱼的出血性败血症已得到有效控制,海水鱼类如牙鲆、真鲷、梭鱼等的出血性败血症正在研究之中。为防治该病的蔓延,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梭鱼出血性败血病病原菌研究,从患病梭鱼病灶处分离到该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防治梭鱼出血性败血病药物的药效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4种安全、有效、价廉的鱼用口服药物氟哌酸、鱼血散、氯霉素和磺胺+TMP。本研究用氟哌酸对梭鱼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进行了防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由茵陈、地锦草、大黄、黄芩、白术、苦参、板蓝根按一定比例组成中草药复方,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醇为溶剂提取中草药复方的总有效成分,提取物按质量分数0%、0.5%、2.0%,中药复方原料粗粉按质量分数2.0%的添加量制成药饵(分别记为0%、0.5%、2.0%药饵组,2.0%生药组),投喂人工感染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的鲫鱼,测定感染4 d和15 d时鲫鱼的血清转氨酶(GPT、AST)、甘油三酯(TRIG)、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白蛋白与球蛋白质量浓度比,A/G)等肝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等肾功能指标,心肌功能指标肌酸磷酸激酶(CPK)。【结果】2.0%药饵组在0.5×10~9 cfu/mL和1×10~9cfu/mL的温和气单胞菌攻毒感染下,药饵防治率分别为82.5%和42.5%,与0%药饵组相比,药效极显著(P <0.01)。相对于对照组(健康鱼),感染0.5×10~9 cfu/mL温和气单胞菌病鱼(0%药饵组)转氨酶、TRIG、TC、TP、ALB、GLB、A/G指标下降(P <0.05),BUN、UA、CR、CPK指标上升(P <0.05),而其他药饵组各指标均较0%药饵组改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中药复方对鲫鱼细菌性败血症有一定防治作用,可改善病鱼的肝脏、肾、心肌功能的受损状态。以添加质量分数2%中草药复方提取物的药饵防治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药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和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25例,平均年龄58岁,发病时间均在6h以内;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2例,平均年龄54岁,发病时间在24h以内。磁共振检查采用GESigna1.5THDMR系统,头颅8通道线圈。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每个病例均加扫SWI序列。结果:25例脑出血病例中20例在T2WI上病灶周边可见到低信号环,显示率为80%。T1WI、T2FLAIR及DWI序列无特征表现提示出血。在SWI上均可见到低信号,显示率为100%,且显示的范围更大、更明显;22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2例在T1WI内可见到轻微高信号,显示率约为9%。T2WI、T2FLAIR及D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没有特征性表现。SWI序列显示22例梗死区内均可见点片状不均匀低信号,显示率达到100%。结论: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对诊断早期脑卒中的类型和及早检测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有更大帮助,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