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产壳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OU01,并对OU01进行了16S rDNA序列、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微杆菌属;该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bacteriumsp.的相似性最高;因此将其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同时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chitosan 10,(NH4)2SO420,MgSO4.7H2O 1.3,K2HPO4.3H2O 1.4,Glucose 1,Yeast extract 3,NaCl 5,起始pH=6.30。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该菌株产酶达到118 U/mL。Microbacteri-umsp.OU01菌株为壳聚糖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The Jiaocbang arcuate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numerous arcuate structural belts in Sichuan. The present paper gives a further argument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arcuate structure and the new activity of the Songpinggou fault and affirms that the Songpinggou fault is an active fault in the Holocene epoch. The Diexi M7.5 earthquake took place in 1933 on the west wing of that arcuate structure, near the apex of the arc. Many authors have given quit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at earthquake. The authors have mad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s time and again over recent years. Besides this, the authors have also further studied the shape of intensity contour lin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surface seismic hazards, the left-lateral dislocation of buildings along the Songpinggou fault, the NWtrending ground fissures that developed on the ground surface after earthquake,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it is still considered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1933 Diexi M7.5 earthquake was the Songpinggou fault on the west wing of the Jiaochang arcuat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一次强风暴的弓形回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娟  宋子忠  项阳  卢海 《气象》2007,33(5):62-68
2005年7月16日淮北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风暴天气过程。主要使用新建成的阜阳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辅以天气图、本站高空观测、地面观测资料,对此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以灾害性大风为主、有雨暴相伴随、局部还有冰雹发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系统是一条中-β尺度的弓形飑线回波带。弓形回波带是由更早些时间出现的弧形的阵风锋触发而成的。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加强了对流云体中的下沉气流和低层出流,形成阵风锋。在如何综合应用如此丰富的雷达产品做好临近预报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利用齐河CINRAD/SA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6年7月5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WP可分析雷达测站风场的时空分布和冷暖平流变化情况,是高空探空资料的有益补充;弓形回波在对流单体合并过程中生成发展,顶部回波最强,并具有超级对流单体特征;外流边界是大风发生时的显著特征;当回波强度〉50dBz,且垂直液态含水量≥35kg·m^-2时,有利于产生冰雹和大风;弓形回波具有持久产生中气旋的能力,中气旋一般产生在弓形回波顶部,且多数会造成冰雹大风天气;当中气旋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风切变≥47×10^-3s^-1,并且底高≤3.0km时,将造成雷击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聚合物聚-?-羟基丁酸酯(PHB)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热塑性,在环保、医药和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PHB积累菌株的获得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作者从渤海湾日晒盐场盐田卤水中分离出一株杆状细菌,经16S r DNA序列测序比对,确定为盐杆菌属(Halomonas),命名为Halomonas 100-16-2,其最适生长盐度为50~100,最适生长p H为7~8,属中度嗜盐菌。在酸水解酪蛋白(7.5 g/L)的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10、20和30 g/L葡萄糖,研究盐度100条件下不同葡萄糖添加量对Halomonas 100-16-2生长和PH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该菌株的生长和PHB积累显著提高。葡萄糖质量浓度为30 g/L时,细胞干质量达8.60 g/L,PHB含量达到5.57 g/L(即达到细胞干质量的65%)。本研究为渤海湾盐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黄杆菌种类多、分布广,但从深海海山环境中发现黄杆菌新物种的报道还没有。2017年我们从西太平洋卡罗琳深海海山水域分离到一株细菌XN-5T,经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表明,该菌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内系统发育关系最近模式菌株F.degerlachei LMG 21915TF.frigoris LMG 21922T之间的相似性分别为97.5%和97.8%。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遗传特征、脂肪酸和极性脂测定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详细的多相分类鉴定。结果表明,XN-5T菌株在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生长温度、淀粉、酪蛋白水解、硝酸盐还原,产α-半乳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同化L-阿拉伯糖、D-甘露醇、N-乙酰-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酸钾,发酵蔗糖、阿拉伯糖,以及脂肪酸、极性脂组成等方面,均与相近模式菌株有所差异。综合多相分类鉴定数据,我们判定XN-5T菌株为Flavobacterium属内的一个新种,命名为Flavobacterium pacifica sp. nov。  相似文献   
7.
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和雷达风场反演资料等,分析造成2010年5月6—7日华南暴雨中一次飑线的演变过程及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于200 hPa高空辐散区、500 hPa高空槽后、地面准静止锋锋前暖区内,850 hPa飑线北侧为切变线,东南侧存在低空急流,中低层为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2)该飑线系统初始对流单体由西风受广西大瑶山脉地形阻挡而触发。发展过程中两广交界处不断生成新单体,东移发展并入对流带,单体发展及对流带的形成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关系密切。(3)该飑线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对流带与对流单体的锢囚过程,锢囚过程中地面辐合线及中层中气旋起组织作用,至盛期对流带东段出现弓形回波结构。强降水拖曳、雨滴蒸发冷却增强下沉气流及中层冷空气入流,造成地面冷池及后部辐散出流,促进弓形回波发展。(4)成熟期飑线系统包含弓形回波、冷池及不明显的层状云区,三维结构特征与经典飑线类似,但无涡旋对,雷暴高压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市2006年8月一次飑线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等分析发现: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高空槽为前倾结构,飑线发生在地面冷锋前,大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有利于上升运动,水汽充足,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使对流云团和弓形等线状回波生成并较长时间地维持和发展。对流云团位置与上升运动区域较为一致,产生飑线的强对流云团出现在中低层垂直速度梯度较大并靠近上升运动中心一侧,并位于低层比湿和水汽通量散度梯度较大区域即干锋附近以及K指数能量锋上。飑线弓形回波出现在一个中尺度椭圆状对流云团中心内部发展最强处。当云团向东北偏东方向移过加格达奇雷达站时,雷达反射率因子先后呈现出弓形、"人"字形等线状回波特征,当线状回波南端"人"字形顶部较强回波和后侧入流急流前方"V"型槽口的尖峰移经加格达奇时,带来了雷雨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9.
利用雷达观测资料和FNL1°×1°再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WRF模式及其3DVar同化系统,探讨了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对2016年4月3日出现在江西景德镇的一次弓形回波过程模拟的改进效果及其影响途径。结果表明:1)只同化雷达径向速度或反射率因子均能改进模式对弓形回波的模拟效果,但同化雷达径向速度改进效果更好;同时同化两种资料改进效果最佳。2)雷达径向速度同化通过直接调整风场,进而引起水汽输送和水凝物凝结、凝华等微物理过程变化,对动力场和热力场都有一定调整;雷达反射率同化是首先将雷达反射率因子反演成雨水、雪和霰粒子混合比,能够调整水凝物场,但是当没有协调动力条件配合时,模式将不吸收这部分资料,对水汽场和动力场都没有明显改善;同时同化两种资料,能够综合调整动力场、热力场和水汽场,得到动力、热力和水汽协调的最优初始场。3)同化反射率资料只在积分初期模拟效果好,随着积分时间延长,ETS评分迅速降低;同化径向速度资料,积分初期效果不如同化反射率资料,但预报效果稳定;同时同化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速度模拟结果最好,在整个积分阶段ETS评分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对2013年3月28日一次产生地面大风的弓形强飑线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观测资料表明:这次飑线过程是由高空槽配合地面弱低压场,中低层深厚的暖湿空气以及源源不断的西南暖湿气流组成的不稳定层结,以高空槽东移为触发机制,引起的弓形飑线系统,并且出现了雷暴高压、出流边界、尾流低压等系统.数值模拟显示,近地面辐合带与地面最大风速出现在沿强回波边缘的飑线移动的前方.飑线后部强烈的中低层人流有助于地面大风的形成.另外,飑线发展期间内部存在明显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的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