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37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亚聪  史娟  徐爽 《北京测绘》2020,(2):233-237
为了得出雾霾气象成因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分布特征,以石家庄市区与郊县为研究区域,将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石家庄市各市区、郊县的PM2.5历史监测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处理得到雾霾浓度数据,还有温度、降水、风速、地形和人口密度等数据,运用GIS分析的方法,模拟绘制石家庄雾霾的时空分布图、雾霾与各影响因子的专题对比图,得到雾霾形成机制的因子、雾霾的时空分布规律、雾霾季节变化特征、雾霾与地形间的关系等;运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Pro8.SR3分析雾霾浓度与风速数据、降雨数据、温度数据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河口及浅海环境中细颗粒悬浮泥沙长期输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细颗粒悬浮泥沙的动力学判据。文中研究了悬浮泥沙颗粒的输运过程,并导出了细颗粒悬浮泥沙的长期输运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细颗粒悬浮泥沙的长期输运过程是由拉格朗日余流控制的。最后结合实测资料讨论了本文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场实验数据集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论文提出了一种从海中粒子吸收光谱提取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方法。这个数据集包含了海中粒子吸收光谱和对应的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并被分为三个子集:训练集、印证集和试验集。本研究所利用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为多层感知器,训练后的人工神经网络的性能由印证集和试验集来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成功地提取浮游植物的吸收光谱,其提取精度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微电泳的方法研究了针铁矿及δ—MnO2悬浮粒子的电泳行为。支持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影响淌度的大小,但不改变等电点(IEP)。重金属离子在悬浮粒子上的吸附,使pH高于IEP时的表面电荷由负变正,而在pH低于IEP影响不大。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如氨基酸对悬浮粒子的淌度影响不大,而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如腐殖酸使IEP左移。天然海水,河水等对悬浮粒子表面电荷的影响是其中的有机物使IEP左移的结果,故天然水体中悬浮粒子无例外地均荷负电。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氨基酸和微量金属元素对珠江口悬浮物电泳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电泳淌度(负值)的绝对值开始逐渐增大,至pH值为8左右开始下降;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电泳淌度的绝对值也相应增大,至10-2时趋向平稳;氨基酸对电泳淌度无影响;而微量金属元素(Fe)对电泳淌度的影响取决于该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重点讨论近岸海域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诱发产生的次生悬浮颗粒物的产生机制,及其对近岸海域水体中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的行为,过程和内循环等诸环节的效应。该物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域水体中的生命元素的存在形态,含量水平。因此,可能成为近岸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7.
使用无机离子交换法研究珠江口水体中铜与悬浮颗粒物的相互作用,测出钢与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的pH曲线呈S形,其分级离子交换等温线是一种新的“台阶”型;从分级离子交换理论求得分级平衡常数K1为5.0,K2为78.1,珠江口水体中铜的表观络合容量为0.92μm及其条件稳定常数为3.5×107。  相似文献   
8.
1 IntroductionKnowledge of suspended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is the key element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the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 Wang et al.,2004), primary production (Ning et al., 2004),water quality controlling and pollution predictio…  相似文献   
9.
东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通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9月在东海的长江口、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三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在对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和总颗粒碳(PC)元素分析基础上,采用颗粒物通量模型对沉降通量进行了研究。镜检发现细小无机颗粒物和大颗粒聚合体是三个站位沉降颗粒物的主要形式。大颗粒聚合体有住囊类、粪球聚合体、硅藻聚合体和混杂聚合体四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东海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沉降颗粒物中POC、PON和PC的百分含量均呈现随水深增加明显降低的趋势,但在长江口,这些成分的含量低且上下均匀。长江口观测到的是大风后的一个实例,存在强烈的再悬浮,各水层颗粒物沉降通量平均(±SE)高达(319.02±65.33)g/(m2.d),尽管如此,沉降颗粒物有机态C/N值却很高(18.0±0.9),明显受陆源颗粒物的影响。POC净沉降通量在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为961mg/(m2.d)(水深55m),在东海中陆架区为123mg/(m2.d)(水深88m),可见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是POC向海底转移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垂直转移能力明显高于东海中陆架区。在上升流区域和中陆架区,POC的输出比率大约分别为48%—77%和15%—21%。浙江近岸上升流区和东海中陆架区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分别为66.50%和88.52%。研究显示,浙江近岸上升流区的水体底层颗粒物受底部平流的影响比东海中陆架区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
黄河利津水文站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不同粒径TSS中POC的入海日通量,对黄河利津水文站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solid,TSS)样品,采用基于stokes原理的沉降法分为Ⅴ级,对分级后的样品测其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和粒度组成。在此基础上,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数据进一步处理,准确得到样品中不同粒径TSS中POC的含量。研究表明,黄河口淡水端水体TSS,<8μm的粘土和极细粉砂、8~16μm的细粉砂中,POC的含量为0.600%和0.400%左右;16~32μm的中粉砂中,POC的含量不足0.200%;而32~63μm的粗粉砂和>63μm砂中POC含量仅为0.050%和0.004%左右,80%以上的POC主要集中在<16μm的TSS中,而<32μm的TSS承载了95%以上的PO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