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博 《地图》2008,(2):84-90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初一,寒风凛冽的京城噼里啪啦地响着过年的鞭炮。放假成了我的家常便饭。这一天,唯一的内阁大学士方从哲率领文武百官在皇宫的午门外举行庆贺典礼。不久,一道奏疏就摆在了我的几案上。入阁七年来只见过我一面的方大学士,冲着近年来的朝政缺失大发牢骚。作为大学士,或许他最愁的,就是帝国官场的奇特景观:一面是许多官缺无人填补,一面是大批进士因拿不到委任状,成了待业青年。而这一切,归根到底,似乎都是我长期给自己放假的结果,大臣们把这样的度假方式称为“怠政”。诚然,在这个帝国里,没有我的朱批,大臣们绝不敢自作主张。因此,“怠政”的确是一种罪过。然而,为什么大臣称病在家,逍遥几个月都没人追究,作为一国之君的我,休假几年,就会招来满朝议论呢?四十多年来,满朝文武,换了一茬又一茬,又有谁真的理解过我,体谅过我呢?  相似文献   
2.
唐博 《地图》2007,(6):92-99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的一个夜晚,月朗星稀,乾坤寂静。然而我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指着摔在地上的奏疏,我怒不可遏:"赶快把他抓来!不要让他跑掉!"  相似文献   
3.
新疆蒙库地区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南接准噶尔盆地。该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主要为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对蒙库地区华力西中期(石炭纪)花岗岩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该区花岗岩处于华力西期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中,具有汇聚、造山期花岗岩的特征。岩浆沿断裂带上侵就位,为板块俯冲作用、陆—陆碰撞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深入研究蒙库地区花岗岩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该地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滨海湿地固碳能力研究现状与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进行了评估,同时,对其固碳能力的遥感监测和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滨海湿地固碳能力的提升技术。全球看来,我国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总体上不高。国内看来,在北方泥炭地和植被覆盖率高,生长茂盛的区域,尤其是有红树林生长的区域固碳能力相对较高。滨海湿地主要分布在潮间带,人为监测困难,卫星遥感的出现为滨海湿地的监测带来很大方便,遥感监测已成为评估湿地固碳能力的一种高时效方法。滨海湿地固碳蕴藏着巨大潜力,提升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可以大大降低全球CO2含量,对于改善全球温室效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博 《地图》2010,(3):124-131
1873年,维也纳皇家歌剧院。一场由维也纳世博会中国参展团举行的音乐招待会令包括奥匈帝国皇室成员在内的1400多名观众叹为观止。没有一人中途退场,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这场被当地报界称为"当年最精彩"的音乐会,为中国在世博会的首次亮相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尽管中国馆的展品以丝绸、茶叶等农产品为主,但仍然获得了参观者的称赞。奥匈帝国皇帝为中国参展团每位成员颁发了勋章,奖励他们的贡献。这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头一回像大国一样在欧洲受到尊重。而促成中国参展团维也纳之行的,正是一位英国人,他叫罗伯特·赫德,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相似文献   
6.
唐博 《地图》2010,(1):118-125
<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六日,淮安清江浦。这里湖汊纵横,是钓鱼的好去处。远征大胜、一路游玩的我,兴致不减,很想在层峦叠翠之间,享受一把渔人之乐,就带着两个小太监泛舟运河之西的积水池。忽见不远处群鱼游动,银鳞闪闪,熠熠生辉。我欣喜若狂,赶紧提起渔网朝鱼群抖去。不料一阵大风袭来,船身晃动,我没站稳,连人带网一起落水。太监、侍卫慌忙跳到水里,七手八脚地把我捞了出来。深秋时节,水冷得有些刺骨。惶惶如落汤鸡般的我,浑身湿透,一直打寒颤。纵然众人护送上岸,换了新衣,服汤暖身,我也没缓过劲儿来。游玩被迫中止,车驾掉头返京。一路之上,我昏昏沉沉,脑子里只想着豹房——也许那里才是我最佳的安乐窝……  相似文献   
7.
唐博 《地图》2006,(6):68-75
崇德七年(1642年)八月,松锦战场。望着漫山遍野的尸体,望着山脚下欢呼雀跃的八旗将士,我兴奋不已。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生死较量,我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这是我期盼已久的时刻。春风得意的我,似乎已经依稀看到北京紫禁城的影子。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让我苍老了许多。以前所发生的事情,似乎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8.
唐博 《地图》2008,(6):108-115
永乐三年(1405年)的一天,南京皇宫奉天殿。神情慌张的朱棣,抄起几案上的一封书信,对台阶下面跪着的年轻人说:“三宝,你来看看!”年轻人看罢此信,脸色都变了:“皇上,您的意思是……”“此次你率船队下西洋,除了炫耀大明国威,重建朝贡体系外,还有一个秘密的使命,就是把写这封信的人找到,抓来。我要见活的!”“遵命!”这位名叫郑和、小名三宝的太监退下了。朱棣有点疲倦,回到寝宫就躺下了。可他怎么都睡不着,眼前总能浮现出写信人的模样。这封信是谁写的?信上说了什么?为何让朱棣如此担惊受怕呢?  相似文献   
9.
唐博 《地图》2011,(6):106-113
1902年的一天,湖北省城武昌。有位14岁的黄冈少年,怀揣研读西学、留洋深造的梦想离开家乡,兴冲冲地来到一所只要交了钱就可报考的高等小学堂。他花钱买了一张报名单,不假思索地在姓名栏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两个字:“十四”。  相似文献   
10.
唐博 《地图》2011,(5):112-117
1906年的一个傍晚,上诲澄衷学堂。竺可桢气喘吁吁地走在返回宿舍的路上。 自从进入这所学堂,他就再也没有享受过乡间小学的悠然,倒是被越来越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学习压力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使本就瘦小的他更加瘦弱,甚至看起来像个病秧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