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于玉斌  姚秀萍 《气象学报》2011,25(4):467-477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thermodynamic mechanisms between rapid intensifying (RI) and rapid weakening (RW) tropical cyclones (TCs),the thermodynamic structures of two sets of composite TC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mplete-form vertical vorticity tendency equation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Each composite is composed of five TCs,whose intensities change rapidly over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pparent heating source Q1 exists in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troposphere near the RI TC center,and Q1 gets stronger at the lower level during the TC intensification period.But for the RW TC,the maximum Q1 exists at the middle level near the TC center,and Q1 gets weaker while the TC weakens.The maximum apparent moisture sink Q2 lies in the mid troposphere.Q2 becomes stronger and its peak-value height rises while TC intensifies,and vice versa.The increase of diabatic heating with height near the TC center in the mid-upper troposphere and the increase of vertical inhomogeneous heating near the TC center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re both favorable to the TCs' rapid intensification; otherwise,the intensity of the TC decreases rapidly.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梅雨期干冷空气的活动及其对梅雨降水的作用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姚秀萍  于玉斌 《大气科学》2005,29(6):973-98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分析了2003年梅雨期暴雨过程中干冷空气侵入和演变的特征以及干冷空气侵入对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的作用,得到以下结论:梅雨期中高纬度环流的演变和调整与暴雨过程密切相关,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使得500 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导致干冷空气南下,极涡活动的异常偏东和加强有助于冷空气向江淮流域输送,有利于江淮流域暴雨的发展.在江淮流域梅雨期间,干冷空气的活跃与暴雨过程相对应.干冷空气来源于中高纬度和中高层,当它南下或下降到达江淮流域以北或上空时,与北上的暖湿气流交汇,使得暴雨产生和发展.中低层30°N以北的正环流的下沉支是干冷空气的输送"载体";江淮流域以北的对流层中低层的北风对淮河流域对流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样,高层北风所产生的高空辐散叠置于低层辐合区之上,有利于江淮流域暴雨的发生发展.而且,干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干层的形成和维持,干层的存在加强了暴雨过程的对流性不稳定,对暴雨的加强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干冷空气侵入是梅雨湿度锋形成和维持的一个重要动力和热力原因.卫星云图上分析发现,干冷空气的侵入轨迹为一条明显的暗区,干冷空气南下侵入到黄河以南后,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干侵入2"从西南方向侵入,与冷锋云系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与Browning等强调的"干侵入"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 V2.2对超强台风“桑美”(2006)进行数值模拟,在模式较好地模拟出台风路径和强度及其近海突然增强过程基础上,分析在“桑美”近海突然增强过程中,环境场中的干冷空气在湿度场和温度场上的表现特征以及对近海台风突然增强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桑美”在近海突然增强与环境场中干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高时空分辨率的FY-2C气象卫星水汽图像可以形象地揭示出台风发展演变过程中干冷空气的发展演变特征,干冷空气在高层的范围和强度明显强于中层。随着“桑美”西北侧的干冷空气不断靠近台风环流,台风在近海发展加强;而随着“桑美”西南侧干冷空气逐渐逆时针卷入台风环流,台风开始减弱。干冷空气沿着等熵面由高层向中层、由高纬向中低纬入侵,在“桑美”北上时,两者发生相互作用,“上干下湿”的层结分布,有利于台风增强。干冷空气与沿西北向移动的暖湿台风环流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干冷空气及其穿越等熵面的下沉运动所产生的冷平流效应有利于台风发展;干冷空气随着等熵面高度的下降出现明显西倾,有利于台风发展。   相似文献   
14.
“96.8”暴雨过程的尺度分离动能方程的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尺度分离的动能平衡方程,对1996年8月3~5日华北地区台风暴雨过程雨区内的动能制造和转换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动能在暴雨发展过程逐渐减小,动能转换项也是逐渐减小的。暴雨发生前,尺度相互作用制造项GKMS起最重要的作用,大尺度动能制造项次之,中尺度动能制造项消耗少量的动能;暴雨发生时,尺度相互作用和天气尺度运动仍制造动能,只是比发生前明显减少,中尺度运动由消耗动能转变为制造动能,动能转换主要来源于低层且数值明显减少;暴雨发生后,动能制造项数值仍为正,此时天气尺度动能制造最重要,但数值比前两阶段小,动能的转换主要出现于高层。可见,此次暴雨过程总动能的制造项一直为正,主要出现于高层,只是其制造量逐渐减小;动能转换是从低层向高层进行的,水平转换项起主要作用,是一种尺度减小的动能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5.
“0814”号强台风发展维持的环境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赵大军  于玉斌  李莹 《气象科学》2011,31(5):591-597
应用中国台风网提供的“黑格比”台风定位及强度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DISCOVER项目组的卫星遥感数据对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的发展、维持阶段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中部异常偏高的SST为“黑格比”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浙闽沿海及海南岛沿海异常偏高的SST为“黑格比”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西太副高断裂为东西两个单体,“黑格比”移经这两个单体之间使其强度迅速增强;南亚高压东侧的强东北气流将高位涡向台风环流输送,使得台风得以增强发展;强劲的西南季风为“黑格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并向台风环流输送了气旋性相对涡度带,使其得以快速发展并维持强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项目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审定,确立一种气象科研项目的立项风险评估指标及体系的准则;从风险角度出发,构建出一组多级指标的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风险评估体系和模型,对科研项目的立项进行综合评估,给出评估意见,给决策提供指导意见;同时,提出一种气象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及推广方法.  相似文献   
17.
Severe typhoon Damrey moved across Hainan Island from 00:00 UTC 25 September to 00:00 UTC 27 September in 2005 and gave rise to a significant rain process during its 48-h passage.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o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island is stronger than that on the northern, showing obvious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Using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data, the associated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formation of asymmetric rainfall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context of a subsynoptic scale disturbance,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orographic factors.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1) The subsynoptic scale system provided favorable dynamic conditions to the genesis of mesoscale rain clusters and rainbands. (2) The southern Hainan Island was located to the left of the leeward direction of downshear all the time, being 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on and leading to the asymmetric rainfall distribution. (3) Mountain terrain in the southern Hainan Island stimulated the genesis,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vective cells,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mesoscale precipitation systems and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rainfall increase in the southern island.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 WRF (V2.2)对0518号台风“达维”(Damrey)经过海南岛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式较好地再现了“达维”经过岛屿过程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环流结构以及降水分布.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了台风内核区的动、热力场演变特征,结果如下:1)经过岛屿期间,台风内核区高、低层切向风速变化不大,贴地层与中间层切向风速在登陆过程及岛上移动前期减小,岛上移动后期到离岛入海期间增大.2)台风内核区高、低层分别存在主体出流及回流入流、主体入流及回流出流.登陆过程及岛上移动前期,主体入流速度变化不大,主体出流明显减弱.岛上移动后期到离岛入海期间,主体出流与回流出流明显加大并出现合并趋势.3)经过岛屿期间,台风环流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没有像大多数热带气旋登陆一样出现增大的趋势,反而减小.切变下风方向先顺转后逆转,切变下风方向左侧与降水区有较好对应.4)登陆过程及岛上移动前期,台风高、低层的垂直速度及凝结加热均显著减小;岛上移动后期,高层垂直运动及凝结潜热释放继续减小,低层则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热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000 2006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利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中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热力特征.结果表明:(1)突然增强热带气旋在其中心附近对流层高低层均存在视热源Q1的极大值中心,低层Q1在突然增强过程中越来越强;而突然减弱热带气旋在中心附近对流层中层存在Q1的极大值中心,而且在突然减弱过程中Q1越来越弱.视水汽汇Q2的极值中心在热带气旋强度变化过程中位于对流层中层,在突然增强过程中有所增大,而在突然减弱过程中有所减小.(2)Q1的峰值高度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和突然减弱过程中分别位于对流层高层和中层.Q2的峰值高度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不断抬升,而在突然减弱过程中不断降低,这说明积云对流的垂直输送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3)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对流层中上层非绝热加热随着高度增加、对流层低层垂直非均匀加热的增大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突然增强,反之导致热带气旋突然减弱.  相似文献   
20.
超强台风“桑美”(2006)近海急剧增强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超强台风“桑美”(2006)在中国近海急剧增强的特征及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桑美”台风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反相变化关系;介于-4~4 m/s弱的200 hPa和850 hPa高低层环境风垂直切变是“桑美”台风急剧增强的必要条件;台风中心附近对流层高层辐散的增强、中心附近正涡度的增大和正涡度柱向对流层中上层伸展导致“桑美”台风急剧增强,对流层中层辐散和涡度的增大与台风的减弱密切相关;“桑美”台风急剧增强过程中,对流层高层动能的下传是对流层低层动能补充的重要途径之一;“桑美”台风近海急剧增强具有前兆性,急剧增强对风垂直切变、850 hPa角动量和动能区域平均值变化的响应时间大约为18 h,这些可为提前预测我国近海台风的强度急剧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