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91.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软弱地层中开挖大断面隧道时,采用大管棚支护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适用范围,施工工艺,施工机具,以及劳动组织,最后还给出了一个施工实例。  相似文献   
792.
793.
利用测震台网记录获得加速度波形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从测震台网速度记录获得高质量加速度波形的方法,并以天津蓟县台安装的CTSI-EDAS24速度型甚宽带地震仪和EST-Q4128型强。震仪对同一地震记录的处理分析为例,对计算步骤和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处理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拓宽了数字测震台网波形记录的服务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94.
区别于传统的别列兹金(V.M.Berezkin)法(即傅立叶级数法)和傅立叶变换法,提出在位场转换时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和归一化相位,并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断裂构造.分别研究了比较典型的无限延伸铅垂台阶、有限延伸铅垂台阶和正断层模型的GH场和相位特征,模型实验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了寻找地质体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水平尺度的规律:在断裂处GH场有极大值圈闭,相位发生突变;多个断面相位有多个突变,两个突变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反映地质体的水平尺度;不同深度相位突变点之间的连线大致反映了断裂的倾向.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兴凯-虎林线剖面异常数据处理中,根据该线GH场和相位特征,划分出13条断裂.  相似文献   
795.
796.
797.
滇西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滇西地区已用高精度拉柯斯特重力仪进行了 2 8期相对重力测量和多次绝对重力测量。利用这些资料进行了重力场动态变化计算 ,系统地讨论了空间和时间基准的确定、格值影响的计算和点位移动的归算等问题。针对丽江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给出了滇西测网判定重力变化的限值。  相似文献   
798.
利用天津测震台网产出数据,研制基于ACCESS数据库的地脉动处理系统,系统采用FTP协议自动获取地脉动数据并对其进行计算,将计算得到的RMS(速度均方根)值存储到数据库中,提供数据查询、变化曲线绘图等功能。根据设定的台站平均阈值,将超出一定范围的数据以红名显示以达到突出异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9.
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解决天津市部分台站无法接入交流供电的问题,对部分台供电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复合式供电模式,避免农忙或雷雨季节停电问题,以提升台网整体数据传输连续率。  相似文献   
800.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佳木斯-兴凯地块.区内元古宙地(岩)层,包括古元古界东风山岩群和尔站岩群、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和新元古界张广才岭岩群.每个岩群的原岩建造代表了陆内-陆缘拉张环境下的活动型(火山)沉积.由于构造改造,岩层间为总体有序局部无序构造接触.地质关系及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其成岩时代为元古宙.他们总体上呈近南北向分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西侧,明显受佳木斯地块形成-增生演化历程所控制,均属于元古宙期间多次发育的陆内-陆缘裂谷构造环境的活动产物,并相应的配套发育了裂陷槽封闭、陆缘增生及同构造岩浆活动造山等地质构造事件,体现了多次开合、多旋回造山的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