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8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1.
高斯投影复变换的数值计算简单快捷,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从数值计算角度出发,使用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cad,Matlab以及Mathematica对高斯投影复变换进行了改进:只需建立正算变换计算式而不再需要建立反算变换计算式.对于复方程,利用系统的求根函数直接求解.对于复积分,研究了积分级数分析法、椭圆积分函数法及...  相似文献   
42.
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和进行空间重塑的关键时期,深入审视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其演进问题,可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提供关键依据,对于扭转高速增长阶段空间利用逻辑、提升区域空间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承载客体、活动主体和二者相互作用产生的能力视角深化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内涵,明确提出结构、效率和活力是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核心指示要素。以此为基础,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评价2010—2019年环渤海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演化规律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质量缓慢增长;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利用质量分别表现为高水平均衡演进、各等级平稳提升和“波动式”下降态势。(2)综合利用质量整体呈“三足鼎立”的高值集聚态势;生产空间利用质量在辽宁沿海出现中低值塌陷,生活空间沿北岸一带形成中高值集聚区,生态空间利用质量水平东降西升,高值碎片化明显。(3)区域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质量主要受制于生产空间,突出表现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活力,同时生态结构、生态效率和生活活力类因子的障碍度日益增强,地区分异明显。研究为深化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理论认知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43.
44.
本文介绍了前人对W(u)的几个数值逼近式,并提出了笔者对W(u)的契比晓夫及帕第逼近结果。众所周知,泰斯井函数W(u)的积分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45.
46.
刘大海  申自立 《北京测绘》2018,32(5):516-523
利用数学软件MathCAD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函数Rkadapt()直接解算大地主题正反算常微分方程组,可一次性求解n个节点的大地元素值;在此基础上建立线性插值函数,可计算任意点的大地元素值。方法简洁、通用,求解精度高,适用于长短距离的大地主题解算。大地主题反算的起点方位角A1由Bessel函数方法求取。在大地主题解算的基础上,选择深圳地区最西与最东的二等GPS控制点Ⅱ3及Ⅱ54,估算了该区高斯投影6°带及3°带直角坐标系以及深圳独立坐标系的投影变形值。  相似文献   
47.
文章旨在明确机构改革背景下重构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理念、总体构想和改革性保障措施。研究显示,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难以引导空间资源有序开发,重构空间规划体系对满足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需求、体现国家意志导向、促进供给侧改革、提升空间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应以"多规合一"为基本理念,按照横向分类和纵向分级相结合的方式来架构,横向上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3类,纵向上分为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三级。为确保改革目标实现,需做好规划立法、调查监测体系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和规划理论储备等保障性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8.
海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域确权登记是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内容.由于资源属性的差异,海域确权登记在登记单元划分和地籍调查技术环节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关键要点与制约因素.为保证海域空间的生态完整性,海域登记单元应优先于自然保护地等其他自然资源划定,但需扣除其中的海岛,并在登记簿中记载其他资源的范围...  相似文献   
49.
海底矿产资源的实质性开发有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全球治理是协调各方利益、调节相互冲突和解决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文章概述国际海底区域的全球治理体系,在此机制框架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和治理挑战,介绍了可实现深海资源商业开发和深海生境保护平衡发展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并对其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在分析中国国际海底区域利益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参与国际海底区域治理的策略建议,即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完善国内相关立法、研究海底空间规划、发展关键技术装备和加强国际联系合作。  相似文献   
50.
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受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经营水平和管理政策等因素影响,围填海存量资源问题日益凸显。盘活围填海存量资源,提高海域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成为当前我国围填海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海域开发时序、土地利用状态及围填海工程合法性三个角度剖析了围填海存量资源的形成路径,以此对围填海存量资源进行了界定和成因分析,并建议按照"查清存量、对症下药"、"完善制度"、"优化配置"和"提质增效"的思路盘活围填海存量资源,以期为围填海存量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