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南黄海6.1级地震序列和主震震源参数进行了初步推算和分析,对该次地震前的长期和中短期地震学前兆异常的分析预报作了总结,提出了长中短结合和注意异常指标的独立性及抓时空中异常综合分析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地震监测信息化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波  刘红桂  雷利  江昊琳  卢永 《中国地震》2019,35(2):367-380
在全面梳理江苏省地震监测业务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工程及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给出了一种江苏省地震监测信息化架构模型,以期对地震监测体系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并为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提供全程统一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分析地震电磁信息仪器对信号处理和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ARM9的地震电磁信息数据服务器的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了对地震电磁信息的高速采集、海量存储和网络传输。文中介绍地震电磁信息数据服务器设计思路及基本构架,对各个模块给出硬件设计,并介绍系统的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及其分布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垂直方向数字化波形记录,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SSR法)计算得到了每条地震记录在0.6~10Hz范围内共51个频率点的Lg尾波Q值,并统计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的频率依赖关系.同时,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在频率为1Hz处的衰减(Q0)值、频率依赖指数(η)值的空间分布,并计算了其误差的空间分布,讨论了成像分辨率.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虽然是一个稳定构造地区,但其Lg尾波Q0值低于加拿大地盾、西伯利亚地台的Q0值,其η值大于加拿大地盾、西伯利亚地台的结果,且其Q0值、η值具有横向不均匀性的特征.Q0值的空间分布与地震活动、地热流值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江苏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Pnl波波形资料,采用TDMT_INV时间域地震矩张量反演方法,尝试反演2009-2011年江苏及附近海域7次中小地震(ML3.5以上,最大震级ML5.3)的地震矩张量解,并通过记录清晰的P波初动在震源球的下半球投影对反演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初动方向一致较好.由此说明在研究区域用矩张量反演法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苏、安徽、山东和浙江等省区域台网共19个宽频带数字台站的地震波形,采用HypoDD双差定位方法确定了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震中位置,再利用时间域矩张量反演法TDMT_INV获得了其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290°,倾角88°,滑动角-21°;节面Ⅱ走向21°,倾角69°,滑动角-177°,地震矩震级为MW4.95,震源深度约为7~9km.利用滑动时窗相关法提取s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为8.95km,两者一致性较好.随后不同地壳模型和不同震中定位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试验揭示了反演结果具有稳定性.通过以下几种分析:1与利用CAP(Cut and Paste)矩张量反演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2P波初动投影;3正反演试验探求反演结果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等方法,验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综合本文研究成果、震后科学考察结果(包括重力测量和地震烈度分布图)及现有的地质构造资料,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杨汊仓—桑树头断裂,节面Ⅱ为断层面,是一个右旋走滑兼有少量正断层性质的错动.  相似文献   
17.
江苏南部地区现今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年3月至2014年4月江苏及邻区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P波、S波初动和振幅比求解方法计算了江苏南部地区123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震源机制解特征表明,研究区中小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其次为正断层类型,P、T轴优势方向分别为NEE—SWW和NNW—SSE向。依据盆地和断裂发育、历史及现代中小地震分布、震源机制等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A区和B区。采用Gphart方法分别反演了这两个区域应力张量,结果显示:A区最大主应力方位角为78°,倾角为23°,最小主应力方位角为340°,倾角为17°;B区最大主应力方位角为60°,倾角为25°,最小主应力方位角为330°,倾角为1°。两个分区应力场结果的差异显示了局部应力场的不均匀性,体现了局部地区地质条件、构造活动等差异性。各分区应力场特征与区内的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较为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也佐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Crosshole ultrasonic tom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karst investig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osshole ultrasonic tomography is referred to ray tracing by gild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 by combining the successively linearized iteration with damping least-squares QR decomposition, with which the result has better precision than that with crosshole seismic tomography by using the same inversion method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t has been proved in practice that the investigation with crosshole ultrasonic tomography can clearly show the location and shape of the abnormal geological unit with the volume more than 60 cm when the crosshole distance exceeds 30 m. The result of investigation has been confirmed by the drilling. The crosshole ultrasonic tomography method will be extensively used in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江苏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与震害快速评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苏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中强地震时有发生的特点,讨论了江苏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内容,提出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空间信息的分层组织与管理问题。并对基于GIS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震害快速评估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种计算中小地震地震矩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A.Bolt博士得到一个关系式出发,采用一种新的量值转换方法,能够较方便地求得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并且利用江苏地区的DD-1地震仪的模拟记录资料,得到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1.0≤ML≤4.0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M0(单位为10^07N·m)与震级ML的统计关系式:logM0=(1.76±0.11)ML+(15.59±0.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