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航海雷达溢油监测技术具有大范围目标探测、工作方式灵活、能够适应恶劣天气的优势。而海上溢油监测技术应用的航海雷达原始图像数据中,含有大量的同频干扰、斑点、假目标等噪声,处理上述噪声是航海雷达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研究的首要工作。本文基于先锁定噪声位置,再消除噪声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航海雷达原始回波图像的降噪技术。以大连716溢油事故中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试验,并分析处理结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消除干扰噪声,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航海雷达原始回波图像中的海浪信息,为溢油监测技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钟雨齐  王强  崔璨  王一凡 《地理科学》2021,41(6):960-970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各地政府发起的人才争夺战日益白热化,中央政府也一再强调应当引导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人才社会性流动。基于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一手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毕业生择校迁移与择业迁移模式并采用多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① 南京市高校毕业生中近84%来自东部和中部地区,而择业迁移进一步向东集聚。② 毕业生整体迁移路径呈“东西非对称U型”格局,长三角城市群构成毕业生流动的核心区域;就业地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生源地且往往与生源地邻近。③ 个体的教育背景、家庭和社会网络和对就业机会的评估都会显著影响毕业生的流动类型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住房改革的推进,城市居民通过居住迁移进行住房调整的行为日趋频繁。居住迁移作为城市空间分异和重构的微观机制在城市地理学、住房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考察居住迁移的发生概率和驱动因素,较少论及居住迁移中的区位选择。论文基于2018年“上海市居民住房和生活空间调查”问卷,采用生命历程和时间地理学视角,刻画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轨迹,并使用多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探究居住迁移前后居住区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市居民居住迁移的主要区位选择为跨环线向外迁移,但不同世代、不同户口、不同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有较大差异。生命历程中的年龄、可达性中的工作单位区位以及住房属性中的产权性质都是影响居住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了在平面坐标下进行航海雷达同频干扰噪声处理;再采用卷积运算方法和Otsu算法分割航海雷达原始数据中的同频干扰噪声信号;最后应用横向均值运算方法处理同频干扰噪声。这种处理方法在对同频干扰进行降噪处理的同时,保留了含有溢油信息的海浪杂波信号,为航海雷达溢油监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梯形面片的空间运算方法,该方法将多边形要素预先分解成一系列的梯形面片,后续的空间运算将不再基于原始多边形要素进行操作,而是对分解产生的梯形面片进行更为简便的计算处理。梯形面片模型结合了常见矢量数据模型数据精度高、栅格数据模型运算简单等优点,在执行相关空间运算中与常见矢量和栅格模型相比具有优势。详述了该数据模型,并以点面包含分析和多边形叠置分析等实例探讨了其在空间运算中的应用,测试与分析表明该方法兼具数据精度高、算法实现简单等优点,能较有效地提高空间运算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海事测绘数据种类繁多,各类数据在组织结构和空间引擎等因素上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已经成为制约海事测绘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以天津港海事测绘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CARIS HPD数据模型的定义规则和底层结构,分析CAD海事测绘数据的空间参考和组织规律,探索电子海图桌应用系统的数据组织结构,并基于ArcGIS转换多源异构的海事测绘数据,为多源海事测绘数据跨平台转换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崔璨  李佳怡  崔军茹  徐伟  王丰龙 《热带地理》2020,40(6):1004-1014
从城市异质性视角,以一线城市上海和二线城市南京为例,基于2013年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调查和南京市住房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剖析了两地青年住房产权获得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两个城市青年住房产权获得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与南京相比,上海青年居民的住房获得存在更大的区位和制度壁垒,受城市区位、户口、制度因素影响更大,而受教育水平、工作流动性等市场因素以及年龄、是否育有子女等生命历程因素的影响较小。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户口制度仍然处于精准严控阶段,落户门槛相对较高,另外住房价格高企,上海的青年群体在住房产权获得中同时面临着制度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双重严苛考验。而在二线城市南京,户口政策相对较为宽松,青年群体的住房产权获得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较小,而市场因素更加主导。  相似文献   
8.
就读高等院校带来的学生跨区域流动是人力资本空间再配置的重要环节,从地理学视角基于高校招生配额构建学生的流动网络,对于进一步剖析人才流动规律、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双一流”高校的招生数据,刻画地区间学生就学迁移网络,探讨其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公平性问题。研究发现: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力迁移规律,“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多从人口规模大的省级行政区流向高等教育资源发达的省级行政区,高校所在地的省(市、区)内招生、东中西部区域内招生等属地优势凸显,中西部地区学生外流比较严重。学生就学迁移网络主要受到考生人数、高校资源容量、经济差异、国家招生政策倾斜、文化和地理距离的共同影响。各地省(市、区)人均和考生人均录取率的基尼系数并不大,但各省(市、区)省内录取率、各高校的外省(市、区)录取率、及东中西部区域内外录取率均差异较大。一些省(市、区)面临省(市、区)内录取率低、“双一流”高校考取困难、学生外流明显的三重困境。鉴于此,本研究提出需从宏观上认知学生就学迁移对区域差异的长期影响,并从地方发展上破解人才外流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自2017年以来,“人才争夺战”如火如荼,城市步入以人才为核心要素的高维竞争阶段。作为人才争夺战的主要目标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承载者,本文聚焦中国“一流大学”毕业生,基于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运用Cartogram地图呈现了毕业生的空间流动特征,并梳理政府人才政策文件构建了人才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向迁移模型剖析毕业生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就学地存在粘滞性,但区域差异显著,毕业生向一线城市集聚。② 城市吸引力水平分异明显,部分城市通过发布人才政策以补充地方经济、舒适性吸引力的不足。③ 经济维度要素与城市舒适性均能有效吸引毕业生流入,较高房价收入比会引发“挤出效应”。人才政策中,落户政策对毕业生流入起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住房价格大幅上涨,住房可支付性成为青年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国城市住房不平等问题,但大多侧重住房资源分配由国家向市场的转移,相对而言,家庭在住房资源获取中的作用被忽视。本文选取上海市作为研究区域,使用2013年长三角社会变迁调查数据,以上海“80后”青年家庭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夫妻双方父母的住房状况和社会经济属性对青年家庭住房产权获得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父母户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年家庭的住房结果;不同户口状况的父母住房财富存在较大分化,其影响着年轻家庭可获得的家庭购房资助的数额。与妻子父母相比,丈夫父母的户口状况对青年家庭住房结果的影响更大;而妻子父母在本地且拥有住房产权的双重优势与青年家庭住房产权获得有更强的正向联系。家庭背景对子代住房的影响结合婚姻匹配机制使住房优势或劣势在青年家庭内部累积,或会加剧住房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