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钕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标准溶液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钕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是Sm-Nd同位素方法的关键量值,由于被测样品的~(143)Nd/~(144)Nd比值变化范围很小,所以对~(143)Nd/~(144)Nd比值测试的精准度要求很高(精度优于0.005%)。为了获得高精度和高准确度的测试数据,分析过程中所用Nd同位素标准物质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的Nd同位素标准物质都是氧化钕,经过近三十年有的已消耗殆尽。本文阐述了钕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标准溶液的研制,经检验标准溶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由11家实验室协同定值,采用MC-TIMS和MC-ICP-MS方法测定~(143)Nd/~(144)Nd,确定了Nd同位素标准溶液的特性值~(143)Nd/~(144)Nd=0.512438,不确定度为5×10-6。此标准溶液于2015年5月获得国家标准样品证书(批号为GSB 04-3258—2015),可被用于地质、资源、海洋、环境、考古等多种样品~(143)Nd/~(144)Nd比值测定时的仪器校准和分析过程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52.
地电场观测中的工频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电场观测中, 由电力系统产生的工频干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电磁环境干扰。 文章在简要概述地电场观测方法的基础上, 对影响地电场观测的工频干扰的产生原因、 干扰方式和影响机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对干扰抑制方法及其特殊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结合实际观测, 对工频干扰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研究认为,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电力环境日益复杂, 工频干扰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日趋严重, 进一步开展抗干扰方法和技术研究, 对促进地电场观测、 应用和发展, 具有比较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3.
从气象信息传播的效果入手,阐述了气象短信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以及营销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54.
太湖流域汛期河湖等水位线的判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锐  李国砚  刘晓玫 《湖泊科学》2007,19(4):413-420
在中国湖泊-流域数据库的技术支撑下,绘制出太湖流域20世纪内5次(1931,1954,1983,1991,1999年)梅雨洪水期,不同雨情、水情下的河湖等水位线.以上述系列图幅为基础,解读了水情及水位发展过程,同时初步分析了等水位线在防洪中的应用,以及新出现的太湖流域第三次水势演变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5.
长江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地貌格局的形成与东亚现代地貌格局的建立。文中简述了百余年间长江演化研究的主要争论,梳理了近20年来将物源示踪方法应用于长江演化研究的进展及得到的启示。通过对长江流域的典型沉积体系:包括上游昔格达组、剑川盆地、中下游砾石层、江汉盆地、长江三角洲钻孔沉积及边缘海盆地(莺歌海盆地、台湾岛)的物源示踪结果进行归纳梳理,笔者认为:1)长江演化争论的焦点问题依旧是三峡贯通和石鼓第一弯的形成,但争论的问题已拓宽至古水系模式、侵蚀-沉积过程、夷平面形成等诸多问题。2)三峡贯通和石鼓第一弯形成的时代尚未取得共识,即长江的形成时代和过程还存在争论。长江中下游砾石层和江汉盆地沉积物具有复杂的源区供应,仅依靠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无法有效区分长江上游的物源信号;江汉盆地和长江三角洲钻孔沉积记录对于三峡贯通的初始信号仍未达成一致;剑川盆地和昔格达组沉积物的年代及其物源意义对于金沙江南流(东流)的指示意义存在广泛争论;海洋沉积约束长江和红河水系演化模式的物源信号也存在争议。3)在长江流域各沉积盆地进行物源研究时,建议加强海陆沉积对比。从地貌-构造演化-沉积古地理-气候变迁的角度,将能更加全面地...  相似文献   
56.
针对水下大型航行体的小样本远场低频特征提取与鉴别问题,从 3 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小样本低频特征提取与鉴别的传统方法和智能方法。时频域单独、时频域结合和视听感官特征提取的传统方法需要一定的先验知识与假设,易受环境干扰;专家系统、统计类方法和 BP 神经网络等早期的智能方法存在可移植性差、学习能力差、上限低、梯度消失等问题;深度置信网络(DBN)、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自编码器(AE)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GAN)、迁移学习深度网络等深度智能方法对先验知识依赖度低,可以提取深度不变特征,较其他方法更稳定,识别精度更高,但是也存在依赖数据量、可解释性不足的缺点。未来,传统方法与智能方法更深度的互补融合有望减少当前方法对数据量的依赖,提高深度特征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无资料或资料缺乏地区汇流计算成为水文研究热点。基于地形参数的地貌瞬时单位线(GIUH)方法凭借其对历史降雨径流实测资料的不依赖性,已然成为径流模拟研究中被普遍采用且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为探讨江苏省无资料山丘区的径流模拟方法,选取具有典型地形地貌特征的镇江通胜洛阳河小流域展开研究。根据地貌特征值等数据提取出该流域的地貌单位线,采用地貌单位线计算径流过程,利用2016、2017年汛期实测的4场洪水进行方法验证,将计算径流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地貌特征的地貌单位线法在该流域洪水模拟中具有较高精度,又因该流域于江苏省乃代表性区域,初步判定可将该方法推广至其他无资料山丘区流域。  相似文献   
58.
插件式GIS应用框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插件式GIS应用框架是一种高可扩展的可复用GIS体系架构,能有效解决GIS工程的复杂性与GIS应用需求多变的矛盾.通过对应用型GIS软件开发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插件技术,基于.NET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扩展、可复用、可定制的插件式GIS应用框架;并对插件式GIS应用框架的接口集设计、插件引擎的实现、功能插件的建立以及插件问的通信机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剖析.该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可显著降低GIS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增强GIS软件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9.
霍宏亮  刘成林  李闻达  臧起彪  李国雄  卢振东  苏加佳  杨易卓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1-2024030011
为揭示深水重力流沉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为例,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物性数据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沉积、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据此建立了湖相深水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7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和残余粒间孔,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限制性水道中沉积的砂体由于具有强的抗压实能力、少的伊利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以及较多长石、岩屑溶蚀孔隙,储层质量最好。不同沉积环境中的砂岩在颗粒粒度、分选、沉积厚度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影响成岩作用类型与强度综合控制储层质量。研究成果可为相同类型储层的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东南缘丽江—剑川地区地应力测量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川滇块体腹地现今的地应力场,分析边界断裂发生地震活动的危险性,进而探讨块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2010—2011年,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丽江—小金河断裂带西南段的丽江—剑川地区,开展2个300m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地壳浅表层现今主应力的分布规律。结合研究区部分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及20世纪80年代地应力结果,分析了跨度近30a后该区构造应力场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其动力学指示意义。依据断层滑动摩擦准则,讨论了丽江—剑川地区现今地震活动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