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据大量的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数据,对青藏高原划分了6个地体,虽然该区地壳是分块的,但该区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岩石圈构造单元;若从安多分界,南北地壳结构、构造不同。南部构造复杂,北部简单。经研究本区地壳的缩短与加厚,主要与板片俯冲和逆冲、叠覆等8种因素有关。本区隆升的力学机制,可能是以印度板块向北挤压力为主,同时受到欧亚板块向南挤压力。这种双向挤压力,导致软流圈运动,同时还受到核幔边界突起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藏高原及相邻地区可分出五个主要板块,即:Ⅰ.中朝板块(地台),Ⅱ.塔里木-柴达木板块,Ⅲ.扬子-巴颜喀拉板块,Ⅳ.羌塘-冈底斯板块及Ⅴ.印度-喜马拉雅板块。它们之间相应地由四个巨缝合带所分隔,即:(1)祁连-秦岭缝合带,(2)东昆仑-南秦岭缝合带,(4)南喀喇昆仑-丁青-澜沧江缝合带及(5)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123.
我党制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和十三大制订的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其根本任务和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研究制定地质工作的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是地矿部门贯彻十三大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就思考所及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站仪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当图纸上给出了待放样点的设计坐标,地面上给出了测量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就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民用建筑的放样。对于设计图纸上没有设计坐标,仅给出了有关的几何尺寸,该如何放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两种无设计坐标建筑物的定位方法:①综合使用测量原理,结合仪器的某些特定功能(后方交会、对边测量等)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②利用全站仪“放线”功能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5.
地质工作是一项调查研究性和探索性很强的战略性基础工作。中外地质工作的经验充分证明,矿产资源普查能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的评估预测能不能奏效,重大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有关地质条件、地质规律认识的深化程度,取决于我们地质  相似文献   
126.
李廷栋 《岩石学报》2023,(5):I0004-I0004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地质人才。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成立了宣化地质学校(即河北地质大学前身),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地质院校之一。学校曾四度更名,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同时升格为本科院校;1996年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2013,学校成为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之后成为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大学,开启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新进程。学校诞生于国家急需之时,有着与生俱来的崇高使命,肩负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为我国地质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7.
中国存在多个时代、多种类型的造山带,发育了多种多样的俯冲增生杂岩带,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洋陆转换过程,如何揭示包括洋内演化和洋陆转换等的造山过程一直是一个难题。为此,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组提出了洋板块地质研究,试图通过对造山系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洋岩石圈地质建造、结构构造进行系统研究,再造洋岩石圈从洋中脊形成到海沟俯冲消亡、转换成陆的地质作用全过程。本文介绍了洋板块地质提出到现今主要的研究进展,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初步建立了洋板块地质格架,洋板块地质的研究包括俯冲增生杂岩的物质组成、蛇绿岩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洋板块沉积组合和洋板块地层、岛弧火成岩组合、洋陆转换的过程和机制、洋-陆转换过程与成矿作用等重要内容。二是,识别出北山牛圈子—马鬃山、嘉荫—依兰、陈蔡、东昆仑布青山—阿尼玛卿、鹰扬关、大洪山、甘孜—理塘、新余神山—新干神政桥等中国陆域62条主要的俯冲增生杂岩带/增生杂岩带。俯冲增生杂岩带是认识、理解造山系时空结构、组成和演化的关键。三是,在祁连地区识别出较为完整的洋内弧岩石组合。洋盆演化形成大陆过程中的洋内俯冲带是大陆的诞生地,洋内俯冲作用形成的洋内弧是洋盆演化形成大陆的初始弧。洋内弧火成岩组合序列的发现为研究洋陆转换过程提供了岩石学依据。祁连造山带是洋板块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研究显示,当金山出露完整的洋内弧岩石组合,这些岩石记录了洋内弧从初始俯冲到发育成熟的全过程,为探讨祁连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四是,制定了洋板块地质构造图编图方案,编图内容主要包括俯冲增生杂岩带、岩浆弧、高压-超高压带、俯冲期和碰撞期构造形变要素和构造演化等。编图单元分为三级:一级为俯冲增生杂岩带;二级为岩片;三级包括基质和岩块。编图过程中需要明确岩浆弧的性质和归属,明确图面上某一岩浆弧与哪个蛇绿混杂岩或大洋配套。图面上对于构造要素的表达重点是区分俯冲和碰撞阶段。通过构造变形的时态、相态、位态研究,识别俯冲期和碰撞期的构造变形形迹。这是洋板块地质初步的研究成果,以俯冲增生杂岩带的研究为基础,探讨特提斯洋等大洋的演化、中国东部古太平洋/太平洋转换与中新生代成矿关系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是洋板块地质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目前,洋板块地质的研究还处于试点阶段,洋板块地质与成矿的成因联系等重大地质问题尚需今后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28.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地壳的垂向和侧向增生显著,地壳生长和演化存在多阶段性。本文重点通过Sr-Nd-Pb同位素填图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地区εNd(t)值为2.29~8.75,(87Sr/86Sr)i值为0.697 397~0.708 336,(206Pb/204Pb)i值为17.4975~19.0352,整体表现为高正εNd(t)、低(87Sr/86Sr)i和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特征,源区以古生代新生地壳为主,地幔贡献值整体大于50%,深部地壳几乎不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可以与区域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作较好匹配。区域晚古生代主要经历3个时期的造山阶段,分别对应造山带演化的第一阶段(中晚石炭世,岛弧为代表的侧向生长为主)、第二阶段早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后碰撞阶段的垂向生长为主)和第二阶段晚期(早二叠世—早三叠世,壳幔混源背景下的垂向生长),区域造山作用结束于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现代东亚季风界线两侧的浑善达克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风成砂-古土壤剖面的光释光、~(14)C年代和沉积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分析,重建内蒙古东部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迁过程。浑善达克沙地的浩来呼热剖面(hsh1-09)显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3次暖湿气候期,分别对应末次冰消期、全新世大暖期、中世纪暖期。呼伦贝尔沙地的嵯岗剖面(CG-09)表现了全新世大暖期和中世纪暖期两次的暖湿气候期。这一过程是对东亚夏季风的响应,大致反映了内蒙古东部末次冰消期以来的东亚夏季风两次不同程度增强及大暖期结束的南退过程。通过对比前人研究结果,全新世中期东亚夏季风较强,在内蒙古东部大约距今4 ka开始减弱、南退;中世纪暖期夏季风强度较弱,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0.
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征——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格尔木—聂拉木断面纵贯青藏高原中部,它与区域构造线直交,穿越了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图是作者参加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及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成果,是在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的。现以图为例简述其高原岩石圈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