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多源遥感数据管理与远程处理集成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与远程处理的集成应用研究较少的现状,文章基于FTP、关系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引擎设计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及其元数据与快视图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方案,基于Web Service与PCI-EASI设计遥感影像远程处理服务,并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与远程处理功能进行集成,通过综合运用FTP和Web Service技术,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和应用的灵活性。最后以"粤港澳水质遥感监测系统"为例,实现了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有效管理及水质监测业务的系统化,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2.
In this study, a composite source model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alistic strong ground motions in Beijing area, caused by 1679 M S8.0 earthquake in Sanhe-Pinggu.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us the useful physical parameters for the futur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in this area.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geological/geophysical background, we simulated the scenario earthquake with an associated ground motions in the area ranging from 39.3°N to 41.1°N in latitude and from 115.35°E to 117.55°E in longitude. Some of the key factors which could influ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an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distribution and the peak ground velocity (PGV) distribution around Beijing area also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ed result with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 has been made, and a sufficient discussion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osite source model also has been given in this stud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uch as the PGA, PGV, peak ground displacement (PGD), and the three-component time-histories developed for Beijing area, hav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field and building code design, especially for the evaluation of critical constructions,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by financial/insurance companies.  相似文献   
103.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西大滩、五道梁和唐古拉自动气象站(AWS)2006—2007年的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表反照率在四季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U形,早晚大,中午小.日平均和月平均地表反照率有相同的年变化特征,且冬半年的地表反照率远远大于夏半年.受积雪的影响,地表反照率年均值较高,夏季最小,冬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针对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下垫面,在四季反照率都有高寒草甸(唐古拉)高寒草原(西大滩)荒漠草原(五道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4.
针对洮河谷地(岷县段)所处的地质环境和条件的多样性、变异性、复杂性,泥石流沟谷从形成、发展至消亡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泥石流灾害"模糊"巨系统,本文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研究中。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参考国内刘希林、宫雪、陈伟等的相关文献,最后确定了沟谷纵比降、流域相对高差、泥沙沿程长度补给比、冲淤变幅、植被覆盖率等8个因素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因子,对岷县洮河流域21条泥石流沟做了单沟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5.
对荒漠化几个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张宏  慈龙骏  孙保平 《地理科学》1999,19(5):446-450
讨论了荒漠化的概念和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及发生机制等问题,认为联合图《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荒漠化定义揭示了各类型荒漠化的共同本质,是较为科学和适用的定义,荒漠化评价指标的“基准”荒漠化气候类型及评价的空间尺度是建立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荒漠化的发生机制是荒漠化理论的核心,它涉及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荒漠化的非平衡过程及荒漠化与土地系统复杂性的关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荒漠化的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6.
焦佩金 《气象》1993,19(5):58-61
1993年2月,冷空气活动弱,除云南西部外,全国的气温明显偏高;暖湿气流活跃,除广东沿海和华北的部分地区外,大部地区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07.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纵贯南北的一组深大断裂。为了测定该断裂新活动的年代,我们根据前人提供的该断裂某些活断层露头与丁梦林等同志共同进行了调查与采样。样品采集 在江苏新沂嶂山闸东一公里新沂河北岸,可见到一条走向北10°东的地裂缝。裂缝面倾向北西,倾角约70°。在河南岸,也有同一裂缝延伸通过。该剖面由中更新世的黄色和浅黄绿色亚粘土夹密  相似文献   
108.
~~Salinity variation of formation water and diagenesis reaction in abnormal pressure environments@解习农 @焦赳赳 @李思田 @成建梅~~~~  相似文献   
109.
加速器质谱仪14C测年方法的出现引起了14C测年技术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以用样量少,扩大了14C测年应用范围,可以对晚更新世以来的地质剖面进行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测年的研究。本实验室按国家地震局“八五”重点项目“85-14”要求,筹建了一套加速器质谱仪(AMS)14C测年石墨靶制备系统。对该系统的测试表明,制备的石墨靶符合加速器质谱仪测量的要求,可以进行样品的14C测年。  相似文献   
110.
青藏高原2ka来温度与降水变化——古里雅冰芯记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古里雅冰芯中~(18)O和冰川积累量高分辨地和连续地记录了过去2ka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在这一段时间内,曾出现了8次暖期和7次冷期。其中4次重要寒冷事件有3次出现在小冰期,1次出现在11~12世纪。降水的波动相对较小,这段时间内共出现过5次相对高降水期和4次相对低降水期。古里雅冰芯所记录的温度与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但降水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