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1949—2011年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累积气旋能量(ACE)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ACE)的年代际变化主要分为1957—1967高值期、1976—1986过渡期和1998—2008低值期。其中强热带风暴(STS)、台风(TY)和超强台风(SuperTY),特别超强台风是决定成分。副热带高压偏弱,垂直风切变偏小,低纬度低空正涡度异常偏东以及低纬度海表面温度(SST)正异常偏东等背景场的年代际特征,有利于形成ACE的年代高值期。  相似文献   
12.
我国21世纪初海洋科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海洋科学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迅速发展,海洋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在21世纪初,我国所关注的海洋科学问题中有两方面特别重要,一是海洋在季节、年际、年代尺度的气候变变异中的作用;二是近海系统对自然变异、人类活动及全球变化的响应。在回顾20世纪对大洋环流和海洋生产力两者所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在上述两方面应关注的科学问题作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启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2):532-538
考虑地震活动对建筑破坏的影响以及当前房屋基础土方施工中计算得到的土方量与实际土方量之间的误差较大,后期造成沉降、施工耗时等问题。提出房屋基础土方施工方法并应用到震后重建区域,分析房屋基础土方施工场地积水、橡皮土和密度不达标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计算单位面积的土方量获得房屋基础土方施工现场的总土方量,根据土方量计算结果结合施工场地条件、工期要求和设计方案,采用navisworks软件和Revit软件构建三维模型,根据模拟结果调整并优化施工方案,完成震后重建区域中房屋的基础土方施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土方量计算结果准确率高、可一定程度抑制由于地震造成的沉降,施工耗时少,整体的施工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表明,霍洛台花岗闪长岩(145 Ma)为早白垩世岩浆侵入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表明,为一套具埃达克岩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表现为高SiO_2(65.64%~66.00%)、高K_2O(3.67%~3.77%)、低MgO(0.09%~1.21%)、高Sr含量(814.00×10~(-6)~893.00×10~(-6)),低Yb(0.194×10~(-6)~0.536×10~(-6))和Y(6.38×10~(-6)~7.73×10~(-6)),A/CNK为0.94~0.95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92.54~245.88)、Th/La(0.17~0.2)、Th/U(4.01~4.84)和Mg~#值(26.70~29.22)等特征显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为受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影响下地壳加厚挤压-伸展转换阶段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5.
于群  周发琇  汤子东  王启  刘彦 《高原气象》2011,30(3):719-726
冬季山东半岛存在局地性降水,利用1965-2009年地面、高空观测站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半岛局地性降水与西风指数、气温年际变化的关系,并探讨了其气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冬季风下冷、暖位相此消彼长,形成了半岛地域性降水气候,其中冷流降雪是冷位相时最具代表性的。这一局地气候现象,除半岛局地海洋条件外,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风成砂、黄土硬壳以及下伏的膏岩层与岩屑层共同构成了浅层地表土壤的基本结构.以西北某干旱地区为例,针对剥蚀程度高且元素富集不明显的干旱荒漠区,提出了分区上异点校正法.该方法是一种建立在非常规统计学基础上的数据处理方法,直接通过某种规则将各个分区的上异点调整到统一水平上,使得每个...  相似文献   
17.
18.
王启 《江苏地质》2016,40(4):690-694
针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可控源电磁探测法(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响应研究,根据实际地质资料设计二维地电模型并进行正演计算,讨论了频率变化对CSEM响应结果的影响以及海底地形起伏时的CSEM响应特征。综合天然气水合物二维正演模拟结果,论证了海洋CSEM探测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钼矿成矿背景与成岩-成矿时差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中国东部中生代钼矿带属滨太平洋成矿域,钼矿床多沿不同构造单元的交界部位及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秦岭、燕辽、长江中下游、南岭和大兴安岭等钼矿成矿带。结合前人成果,以典型矿床为例,初步讨论了中国东部各个钼矿成矿带的成矿背景,成矿很可能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和(或)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文章根据收集到的中国东部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床的成岩与成矿时差。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两个成矿高峰的时差分别为0~10.0 Ma和0~15.0 Ma;对于单个矿床,成岩_成矿时差集中在0~14.0 Ma,均值为4.1 Ma;从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呈递增趋势,这恰与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客观地质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浙东南石平川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平川钼矿床位于浙东南政和—大埔断裂与长乐—南澳断裂之间的火山坳陷带相对隆起区,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次为碳酸盐化。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87±1)Ma[锶初始值I(Sr)=0.713 36],形成时间为晚白垩世。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温度为114.4~325.8℃,集中于170.2~227.0℃。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D)为-52.8‰~-64.9‰,δ(18O)为-3.85‰~-7.27‰,反映成矿流体来自混合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为+3.14‰~+4.19‰,表现为岩浆硫特征。辉钼矿Re的质量分数为15.05×10-6~37.65×10-6,与其他钼矿床中辉钼矿Re质量分数的对比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以上研究表明石平川钼矿床属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