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1049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8篇
  193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李震  周建民  田帮森  郭明 《遥感学报》2009,13(S1):283-289
简要指出极化和干涉SAR 的基本特征后, 分别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极化和干涉SAR, 以及极化干涉SAR 的研究进展。对处理和应用极化SAR 信息的方法和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重点对极化分解方法、极化分类和相干最优技术进行了介绍, 探讨了其发展的方向。对几种主要新的干涉SAR 应用技术方法, 包括最小二乘(LS)方法、永久散射体(PS)方法、小基线子集(SBAS)方法、相干目标(CT)方法和人工角反射器干涉测量(CR)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指出了其各自的特点。最后, 对综合极化和干涉特点的极化干涉SAR的应用研究状况, 包括植被参数、建筑物高度、冰川变化等几个重要的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 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92.
本文在论证几种主要软件的功能特点基础上选择ArcGIS作为软件平台,修正了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流程,探讨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属性输入技术、特色点状符号库设计、地理相关法质量检查机制等。最后,对基于ArcGIS的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优点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3.
在中场区通过对相位弯曲补偿进行微波成像,能大大降低对测试距离的要求,本文依据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InSAR)原理,提出中场区滤波-逆投影三维成像算法,在获得目标散射点二维分布和强度信息的同时,还能得到其高度信息,实现中场区目标的三维成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根据多模式控制器的设计理论,以偏差分段为基础,将控制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用不同的模式加以控制,用加速储能控制来解决响应快速性的要求;用快速放能控制来解决响应平稳性要求;用稳态能量控制来解决系统的准确性要求。把控制模式用于双输入双输出关联系统的解耦系统中进行了仿真研究,与常规控制方法做了比较,多模式控制在关联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总结出雷达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探地雷达探测岩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付帮才 《河南国土资源》2009,(9):F0003-F0003
2007年以来,洛阳市按照"数据准确、工作一流、保障有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确保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7.
利用丹江口水库弃水向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进行生态补水是缓解受水区尤其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保障原供水任务的基础上,确定水源区的生态补水启动条件、明确补水时机与补水量、以及揭示生态补水与其他目标间的响应关系,是发挥工程效益的关键问题.以水源区丹江口水库为研究对象,提出考虑生态补水规则的供水调度模型,明确多目...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西辽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11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通过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了生长季各月NDVI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性,以及气象站周围10 km缓冲区内不同植被类型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  相似文献   
99.
三个牙鲆育种群体亲本效应及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品种生长速度变慢、抗病力降低这一问题。近年来构建了牙鲆抗病群体(RS)、日本群体(JS)和黄海群体(YS)3个育种群体,开展牙鲆选择育种,建立了63个家系,收集了所有家系5 328尾鱼苗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借助线形混合模型(Linear mixedmodel)、"加性-显性"模型、约束极大似然法(REML)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分别估计亲本效应值、体重和体长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父母本效应和杂交效应。预测结果显示,其中父本130,141,146,170,218,229,303和308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效应水平(P<0.01),父本112,122,141,190,212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有母本体重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两性状的加性、显性、表型和基因型相关分量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的加性方差比率均大于显性方差比率,可见两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取决于基因的加性效应。体长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1.20%,体重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3.58%,体长和体重的随机方差比率分别达到68.80%和66.41%,说明养殖环境等因素对牙鲆体长和体重的影响较大,同时说明在牙鲆选择育种中消除环境影响极为重要。体长和体重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99和0.256(P<0.01),广义遗传率分别为0.312和0.336(P<0.01),牙鲆在以上两性状上属于中等遗传力,通过选择育种可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对3个牙鲆育种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抗病群体和黄海群体在体长和体重两性状上加性随机效应显著(P<0.05);抗病群体分别与日本群体、黄海群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出显性随机效应达到0.10的水平(P<0.10),黄海群体自交、日本群体和黄海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不显著(P>0.05),因此在杂交组配中选择抗病群体与其他两个群体交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元素特征及物源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渤海湾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径小于0.063mm的悬移组分进行16种元素测试,分析了各元素特征及分布规律。元素平均丰度与黄土及渤海泥质沉积物基本一致,说明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的物源主要与黄河源区黄土高原的黄土有关。研究区16种元素可分为两类,I类是Sc、Co、Fe、V、Al、Ca、Mg、Th、U、Cr;II类是Zr、Hf、Ba、Na、Sr、K。同类元素丰度的平面分布规律相似,呈现正相关性;异类元素丰度的平面分布规律相反且呈负相关性。研究区主要分为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两区基本以北纬39°05′线为界,I区位于南部和中部,以高Sc、Co、V、Th、U、Cr、Fe、Al、Mg、Ca等I类元素为特征;而II区位于北部,以高Zr、Hf、Ba、Sr、Na、K等II类元素为特征。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的元素特征及分区,可能与研究区内不同季节沿岸环流方向改变,进而导致不同物源母质沉积物输运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