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岩溶矿区地面塌陷成因新说—共振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在‘潜蚀论”和“真空吸蚀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岩溶矿区地面塌陷成因新说——共振论,较好地解释了“潜蚀论”和“真空吸蚀论”而无法解释的一些塌陷现象,通过实验也证实了水面波动而产生共振的破坏作用。为减少地面塌陷发生,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2.
103.
当前普遍使用灰化法对地电化学泡塑样品进行预处理,但可能存在高温下某些元素(如Hg、As)挥发损失的缺点。本文选择了内蒙古洛恪顿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一条地电化学勘查剖面,开展灰化法及微波消解法处理地电化学泡塑样品的勘查效果对比研究,采用原子荧光光谱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其中的主要元素。结果表明:①对于Zn、Cu、Fe、La等十余种元素,两种处理方法取得的异常模式基本一致,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任选一种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②对于Au、Pb等元素,微波消解法因为取样量小,可能存在较严重的样品均匀性、代表性及分析检出限等问题,应采用灰化法;③对于Hg,灰化法存在显著的元素损失,更适合采用微波消解法;④对于As,两种方法均存在较大问题,建议参考植物样品尝试使用硝酸及高氯酸直接溶解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104.
北京市玉泉山泉恢复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山地区岩溶水是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年均开采量达到1.5×108m3。多年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了玉泉山泉断流近42年。南水北调来水进京后,有必要考虑调蓄区域含水层系统,恢复玉泉山泉景观。在深入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玉泉山泉恢复条件,取得认识:玉泉山泉的主要补给源为河道入渗补给,占总补给量的74.7%,其次是大气降水补给,其比例为25.3%;为实现玉泉山泉复涌,需要将区域岩溶水开采量从11 290×104m3/a压减至4 282×104m3/a,停采第四系地下水,同时在永定河河道进行人工回灌,回灌量为2×108m3/a;研究发现相对于压采措施,泉的恢复对回灌比较敏感,未来调蓄方案应优先考虑回灌措施。  相似文献   
105.
106.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资料,静止卫星FY—2C红外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25—28日喀什地区暴雪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 此次暴雪是在冬季显著变暖的背景,中亚低槽、萨彦岭低涡共同影响下造成的喀什地区范围广、强度大的大降雪过程。中亚低槽先加深、后减弱北收持续影响是喀什长时间降雪的主要原因。海平面气压场上中亚、塔里木盆地存在强的气压梯度,利于暴雪出现。暴雪过程中有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低空偏东急流;高空西南气流、底层持久的偏东急流为大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图上表现为强的东西入流辐合区,平均径向速度图上也有明显的呈“S” 形零速度线,表明雷达上空风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存在。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利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DEMETER电磁卫星观测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39 Hz~6 kHz频段电场功率谱密度(PSD)观测量, 将研究频段划分为5个子频段对东北亚地区(38°N~58°N; 105°E~145°E)内发生的8个MS≥5.0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同一地震不同频段异常扰动区域并不完全在同一位置, 且同一地震的不同频段地震前后扰动形态也并不一致; 8个地震40次统计中有25% 的统计数据虽然基本在地震前后所有时间段都超过阈值2σ, 但未见明显扰动规律, 其余75%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其扰动特征可以归纳为3类: 52%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增大, 达到最大时发震, 震后持续降低; 7.5%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达到高值, 而后下降过程中发震; 15%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一直在增加且绝大部分时间低于2σ, 直至震后超过2σ, 且出现这种类型的异常均为震例的第五频段演化特征。 异常扰动区域主要集中在震中±4°以外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8.
按照基于影像的长城解译与调查结果,为科学获取明长城的坡面长度,本文主要采用了下列的关键技术:首先为不同种类的长城段落定义测量规则;其次,准确确定长城每段的起止点;第三,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技术流程在立体模型上精确测定长城每一处特征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最后,在统一的计算模型下,计算每段长城的长度,通过汇总的方式获得分省工作区和全国的各类长城长度。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环境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高低空环流形势数据和卫星遥感图像资料,对2004年4月19日造成乌鲁木齐地区强沙尘天气的天气背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在北疆沿天山88°E一带产生了严重风沙灾害。乌鲁木齐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从沙尘天气前的0.79mg/m3猛增到沙尘天气发生时的10.0mg/m3,API指数为500,属于重度污染。沙尘天气发生前后,乌鲁木齐市温度、气压、风速以及能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风速>17m/s的大风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乌鲁木齐以外的地区能见度甚至降到了强沙尘暴能见度级别;由卫星云图、高低空环流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分析可以得出,造成2004年4月19日强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冷锋过境。锋前的抬升作用和高低空散度场的配置是沙尘天气的启发因素,而持续时间较强的锋后西北风是产生此次强沙尘天气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0.
道路路线设计中所采用的缓和曲线一般是回旋线型缓和曲线,即辐射螺旋线。回旋线与圆曲线可以组成阿旋线-圆曲线-回旋线、S型曲线、卵彤曲线、凸型曲线、C型曲线等。半径从∞到R的回旋线称为完整缓和曲线。半径从尼变化到届的唰旋线称为中间缓和曲线(R〉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