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443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基于GRACE及GRACE-FO重力卫星数据,通过滑动T检验确定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突变的特征时间点,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合多变量趋势分析和贡献率量化法探究陆地水储量变化成因,讨论南水北调工程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南水北调前(2004-01~2015-01)后(2015-01~2020-10),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的衰减趋势分别为-17.19 mm/a和-13.49 mm/a,缓解约24%,缓解趋势由南到北逐渐增大;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贡献率比为7∶3,人为耗水是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的主要原因;调水量的贡献率和趋势呈现年际增大和升高态势,预示南水北调工程在改善区域陆地水储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72.
孔中测温作为一种原位测试方法,是地热资源勘察、开发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分布式光纤传感测温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点式测温耗时与漏测的不足,同时传感光纤具有耐高温、高压和抗(钻井液)腐蚀性等特点,可实现钻孔恶劣环境下的分布式温度测量.本文利用拉曼散射和光时域反射技术,设计了深井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将后向拉曼散射光中的斯托克斯光与反斯托克斯光分离,利用反斯托克斯光的温度敏感特性感知环境温度,结合同源斯托克斯光,解调温度信息;根据光纤中光的传输速率和背向拉曼散射光的回波时间,可以对温度点进行定位,实现对光纤温度场的分布式测量.通过多点数字累加平均技术的微弱信号处理方法,并引入光纤突变损耗修正系数、光电采集影响系数等,借助光纤环基准参考,实现测温数据的解算.同时本文设计的深孔耐高温铠装测试光缆,可实现-65~350℃范围内的温度测试;结合GH_DR2号地热孔野外测试实验,完成测深800m,孔内最高温度54.8℃,证明此种测温方法的有效性和潜在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73.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评价重度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对比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初诊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20例和进行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20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前后上颌前磨牙进行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CAL)的临床效果观察,并拍摄CBCT,利用CBCT随机软件测量牙槽骨骨密度(ABD)。对两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指标的变化值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共40名研究对象合计治疗评估145颗患牙,其中基础治疗组72颗,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组73颗。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组治疗前后PD(-1.25 vs.-2.00,P<0.001)的降低,牙槽骨密度ABD(0.027vs.0.059,P<0.001)的增高较单纯基础治疗组更加明显,两组在CAL变化差值表现不明显。结论: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比单纯基础治疗在临床指数PD以及牙槽骨密度等方面疗效变化更好。   相似文献   
974.
高密度采集可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改善成像精度,但也会增加地震采集成本.为了提高采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混采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该采集方式会产生严重的混叠噪声,降低地震数据的信噪比.针对此问题,本文结合中值滤波、动校正(NMO)和复曲波变换阈值去噪的优势,设计了一种优化的复曲波变换压制混源噪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大步长中值滤波对经过NMO处理的数据进行滤波,再利用基于复曲波域的阈值去噪方法提取剩余信号,计算滤波结果的伪分离记录和原始混叠数据的差值,再将该差值返回到第一步进行迭代,每次迭代中值滤波步长逐步减小,直到达到初始设定的期望信噪比为止.与基于F-K域和curvelet域的迭代阈值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可以在压制混叠噪声的同时,更好的保护有效信号,由于本文方法仅需较少的迭代次数,计算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75.
利用同相位叠加方法,对常熟地震台洞体应变仪、水管倾斜仪、垂直摆倾斜仪观测数据中的转折图像及其对应时段的降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形变观测降雨影响变化模式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垂直摆在降雨时段出现的几次异常转折数据同相叠加,识别发现异常与降雨影响无关,应为地壳构造活动的应力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976.
基于GIS的采空区煤层气聚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阜新王营矿各煤层采空区情况,根据煤层气游离态的运移规律,利用GIS进行采空区煤层气聚集分析,找出了采空区最易冒落的地区以及煤层气易聚集的地方,为将来开采和利用煤层气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7.
藏南金锑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又称北喜马拉雅成矿带,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康马地区虽处于EW向和SN向断裂交汇的有利成矿位置,但由于海拔高覆盖厚,本区构造控矿规律不明、缺乏有效的勘探方法和可借鉴的找矿范例,这致使找矿工作长期未获突破.近年来,布主金(锑)矿等一批矿床的发现彻底填补了本区的找矿空白.但由于缺乏对矿区断裂带内部组成及其控矿作用的深入认识,布主金(锑)矿的普查勘探工作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在详实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矿区NW-近EW向和近SN向断裂带内部结构进行了系统剖析,发现两组断裂带均由中部的断层核和外围的破碎带构成.在NW-近EW断裂带,其断层核控制着强揉皱含黄铁矿方解石石英脉型等矿体,而破碎带控制着平直陡倾含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富毒砂石英脉型矿体.在近SN向断裂带,断层核由劈理化带和角砾岩带组成,几乎不含矿.而破碎带中近顺层节理则控制着发育强褐铁矿化和黏土化的高品位矿体.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建立了布主矿区断裂带形成、发展及控矿的三阶段演化模型.并在此指导下,以地质事实为基础,结合1:1万土壤化探综合异常及围岩蚀变、矿化露头等找矿信息,圈定找矿靶区6处.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靶区进行优选,得到A、B、C级靶区各2个.通过对布主矿区断裂带结构、控矿规律、断裂带演化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和结合化探综合异常的靶区圈定,以期为布主矿区及康马地区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78.
云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iRee)主要分布于滇西南一带,临沧岩体是近年来找矿进展最大、关注度最高的地区。与南岭地区iRee矿床最大的区别是矿床海拔均在1000m以上,属于高原低山丘陵地貌环境下形成的风化壳型矿床;成矿岩体沿“三江”断裂旁侧展布;岩性以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主,多呈中粗粒结构;成岩锆石U- Pb年龄集中分布于208~240Ma和52~80Ma两个区间;按轻重稀土在基岩中的配分,可将基岩分为LREE型和HREE型;前者主要富集轻稀土,后者重稀土相对富集;局部富集HREE的LREE型基岩形成的风化壳,是目前云南发现重稀土异常的主要类型,有可能成为今后寻找HREE矿床的主要目标。含稀土矿物存在与否对REE成矿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除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等造岩矿物中含少量REE外,含稀土副矿物是基岩REE的重要来源;基岩交代作用类型和强度不同决定了含稀土矿物的丰富程度和矿化强度;如早期交代作用主要产生铈硅磷灰石、铈萤石和氟碳铈矿等含LREE的矿物;随着交代作用的增强,HREE的活化作用增强,则产生如高钇钍石、钇萤石和氟碳钇矿等矿物;在风化作用下易破碎解离的含稀土矿物如榍石、褐帘石和氟碳酸盐矿物等是矿床中Ree3+的主要来源。含矿风化壳的物质组成可分为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和副矿物三类,黏土矿物是风化壳中Ree3+的主要载体;完整的花岗岩风化壳从表土层→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微风化层都有发育,全风化层是主要的含矿层;根据稀土在风化壳中的分布特征,可分为“弓背式”、“喇叭式”和“波浪式”;因表土层厚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深潜式”和“表露式”。Ree 3+ 在风化壳中的迁移与富集除受控于基岩、地貌、环境等因素外;持续反复的风化作用也是影响Ree 3+ 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9.
近60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淮河流域1961~2017年夏季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orlet小波、滑动T检验和Lepage检验方法分析了流域夏季降水的周期性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夏季降水在大部分时段都具有明显的年际振荡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年代际振荡特征非常突出;流域夏季降水具有2~3a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8~24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1961~1967年、1997~2006年期间2~3a的短周期振荡非常显著,1990年以后18~24a的周期变得非常明显;在2000年前后,流域33~35°N纬向带状区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突变后与之前相比夏季降水增多了40%~60%;在2009年,流域沿淮河一线以北至35°N范围内再次发生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突变后降水减少了20%以上,此次年代际突变范围更广也更加显著,其物理成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0.
冈底斯南缘发育大量的岩浆岩,前人对这条岩浆岩带东段的研究完善了冈底斯南缘的大地构造框架和岩石圈结构及演化理论体系,而关于冈底斯南缘中段岩浆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中段阿木雄杂岩体的角闪辉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以期阐明岩浆成因并探究岩浆源区深部地质过程。阿木雄杂岩体中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均为49 Ma,属于始新世同期岩浆作用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黑云二长花岗岩属于I型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低正的εHf(t)值(-0.2^+2.6),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136~393 Ma;角闪辉长岩主量元素特征属于典型的辉长岩,Mg#值接近于原始的玄武质岩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缓右倾,无Eu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高正的εHf(t)值(+5.1^+16.8)和年轻的tDMC年龄(798~46 Ma)。分析后认为角闪辉长岩源于受过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而黑云二长花岗岩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古老地壳贡献,且岩浆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作用。结合前人和本文研究认为该区的古老地壳物质来自于古老的拉萨地块,并通过对比同时期冈底斯岩浆岩带的岩浆作用,认为阿木雄杂岩体岩浆作用的主要诱发机制可能为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