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震中位于平均海拔5 500m的藏北地区。本文利用国产GF-1号卫星对震前、震后数据进行对比解译,快速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沿硝尔库勒盆地南缘的多个洪积扇体后缘发育,断续延伸,走向NEE62°,以弧形断层陡坎为主,未见明显水平位错,长度约9km。阿尔金断裂在硝尔库勒盆地共发育3条分支断裂,均发育古地震破裂带,其中沿盆地北缘和中部的分支断裂未见同震破裂,最新地表破裂带位于南缘断裂的东北段。结合震后余震分布,确认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硝尔库勒南缘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尾端张性区的一次新破裂事件。本次应用也展现了国产高分辨率数据在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地震应急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产GF-2和ZY-3卫星数据, 以海原断裂带哈思山南麓断裂为例, 应用目视综合解译、 三维立体解译, 结合野外验证, 定量分析国产高分数据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GF-2融合影像展示了清晰的断层陡坎、 冲沟左旋断错及同震破裂等现象, 依据解译结果哈思山南麓断裂可分为正走滑型的荒凉滩—沙葱沟段、 左旋走滑型的沙葱沟—黄河段以及以左旋运动为主黄河—沈家庄段。 沿断裂带进行的1∶50000遥感解译工作在地层边界、 构造微地貌细节信息提取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 解译得到的最小左旋水平位移量4.3 m, 反映1920年海原地震的水平同震位移量, 而最大左旋水平位移量333.5 m, 则反映该段晚第四纪的持续运动。 研究表明, 海量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中国西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可替代国外同等分辨率的数据, 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数据开展灾害发生年际变化规律的遥感解译回溯性研究,对拓展国产遥感数据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灾害频发的福建省南平市为研究区,收集1999—2008年的11景CBERS图像,建立灾害解译标志;采用基于GIS的人机交互综合解译方法,结合野外考察和验证,获取8个年度(2001年和2002年无图像可用)的灾害点共2 059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集中发生在居民点周边、公路切坡、幼林地和经济林地等处,在时间上集中发生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发生582处和766处,占8个年度灾害总数的65%),表现出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均一性。研究表明,研究区灾害以因强降雨过程触发的浅层土质滑坡为主,利用CBERS数据可开展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逐年动态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4.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卫星热红外前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卫星热红外遥感产品的两种参数——长波辐射强度(OLR)(月际资料)和亮度温度(日际资料)为基础,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的卫星热红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1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长波辐射强度(OLR)出现增强异常;震前6~7天出现亮度温度的增强,异常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为条带状,与震中区的构造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