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1952-2010年17个观测站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采暖强度、气温趋势倾向和M-K检验方法,分析东北地区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采暖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低于-25℃的天数明显减少;近58年平均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27℃/10a,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42℃/10a,特别是近10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倾向值达到0.75℃/10a;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达到0.83℃/10a,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高于平均气温,采暖期气温突变发生在1983年。东北地区采暖开始时间呈推迟趋势,采暖结束时间呈提前趋势,从而使采暖期天数缩短。东北地区采暖期长、采暖强度也强,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期短、采暖强度也弱,都出现在8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102.
利用2004~2010年北太平洋鱿钓船队生产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以海表温度(SST)1℃、海面高度(SSH)为1 cm、叶绿素a浓度(CHL-a)为0.1 mg/m3的间距,分析作业产量、CPUE与SST、SSH、CHL-a的关系,得到柔鱼渔场适宜环境因子范围,并将生产数据和环境数据匹配组成样本集,建立北太平洋柔鱼空间分布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2011年环境数据预报柔鱼渔场,并与2011年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6~10月各月实际作业位置落入基于频度统计方法预报渔场的概率达90%以上;而BP模型预报的平均精度为79.2%,最低精度为52.5%。基于多环境因子的频度统计柔鱼渔场预报模型优于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03.
准确快速地从图像中检测出关心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是由于图像本身的复杂性和目标的多样性,至今仍没有一种准确有效的通用方法来解决不同目标的检测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特征和灰度特征的快速目标检测算法,其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算法创新性地把分形特征和灰度相关联合应用于目标检测,在确保目标检测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的速度;二是根据目标切片的不同可以将算法应用于不同目标的检测,解决通用性问题。通过大量试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目标的检测问题,且能够大幅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04.
在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中,通过对雷达资料的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云尺度模式的暖雨参数化方案、中尺度初猜场的插值分析方法、循环同化的冷启动和热启动中尺度背景场的计算方案等进行改进,实现了VDRAS对低层动力和热力场的分析反演及其在北京奥运期间的实时应用.改进后的VDRAS利用四维变分(4DVar)同化技术和一...  相似文献   
105.
后台管理模式在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逐步向自动化和业务化管理方向发展,基于元数据技术,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后台管理模式,设计和开发了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后台管理系统。该文介绍了当前信息系统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后台管理系统建设的业务需求,重点描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元数据设计。共享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划分为数据层、管理层、服务层和保障层等4个结构层次,由元数据管理、业务管理、平台管理和系统监视等4个部件构成。系统采用J2EE的架构,保障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操作,实现了元数据管理、数据 (集) 管理、信息统计、内容管理、安全管理、系统配置管理和运行监视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的部署和实施使新数据产品的发布更加便捷,也更具有时效性,保障了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平稳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6.
高峰 《地球》2011,(10):95-98
谁是神秘巨石雕像的主人 1722年4月5日,达天是西方的复活节,荷兰舰队司令雅克布·罗格文指挥3艘军舰航行在南太平洋的东部时发现了一座无名火山岛,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复活节岛。  相似文献   
107.
高峰  唐卫军 《陕西地质》2011,29(1):57-59
提高地震信号的分辨率是地震勘探要解决的一项主要任务,而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是提高地震信号分辨率的先决条件。要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需要去除地震资料中的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本文介绍了平稳小波变换结合阈值压制面波干扰的方法,通过实际地震记录的处理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运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对某隧道断裂发育带进行了探查,结果表明:状元碑一马道断裂(F2)呈上缓下陡形状,钻探最后也验证了该结论。根据该结论对原先的地质分析进行了调整。实践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用于探测断裂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9.
北京“7.21”暴雨雨团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明轩  王迎春  肖现  高峰 《气象学报》2013,71(4):569-592
基于京津冀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5min自动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资料,通过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和三维数值云模式对低层三维动力和热动力特征的模拟分析,为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结构特征和传播机理的分析提供了佐证。结果表明:(1)低层动力场和地形强迫对MCS的触发、增强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在MCS形成阶段,地形强迫有利于低空偏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在山前的辐合上升。随着MCS的加强,强降水区域呈现与地形走向接近的"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单体移动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而MCS整体则向东偏南缓慢传播。在MCS传播前沿(山前)形成强的出流风场,低层2 km以下均为深厚的辐合上升区且进一步加强,表明地形强迫和低层风辐合对偏南暖湿空气抬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MCS长时间"列车效应"的维持和MCS的发展。MCS出流风场与平原地区近地面偏南风交汇,使得在距MCS传播前沿约50 km的、已经存在的一个接近"西西南—东东北"走向的出流边界明显增强。在MCS传播前沿存在较为明显的0-3 km风垂直切变,由MCS出流与低层偏南风形成的风向切变以及地形强迫造成的风速切变构成,切变区域与地形走向及MCS伸展方向密切相关,切变强度达到中纬度低层强切变阈值范围。低层风垂直切变与MCS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亦有利于MCS的长时间发展和维持。(2)低层热动力场为MCS的发展、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在MCS传播前方的环境低层是明显的暖湿区,而在传播后方的低层则是由于地面冷锋及MCS降水造成的冷区,冷暖空气交汇对MCS的高度组织化和强降水的持续起到重要作用。低层的热力层结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MCS的南部到西南部地区,为MCS尾部风暴单体的不断新生和移动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最后,通过观测和模拟结果综合分析,初步得出了与此次强降水MCS发展演变密切相关的低层热、动力配置的概念模型,为MCS"列车效应"和后向传播特征的机制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根据2007~2009年7~9月渔汛期间我国鲐鱼灯光围网在东海的生产数据,利用海表温、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等遥感水质数据,分别将作业网次比例和单网次产量(CPUE)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数(AM)和几何平均数(GM)分别建立基于海表温、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AM栖息地指数模型和GM栖息地指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P<0.01),在HSI大于0.5的海域,2007~2009年7~9月平均作业网次比例在65%以上,各月平均CPUE均高于19.82 t/net。研究认为,AM模型稍优于GM模型。利用2010年7~9月生产数据及遥感水质数据对AM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87%以上的作业网次和产量分布在HSI高于0.5的海域,CPUE为14~17 t/net,且较稳定,波动较小。研究认为,基于遥感水质数据的AM栖息地指数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东海鲐鱼渔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