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715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344篇
地质学   1137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利用山东地区38个GNSS基准站2011~2016年连续6a的观测数据,对山东地区地壳垂向形变场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地壳垂向形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为山东西南部地区,形变速率约为-24.0mm/a;西北部地区形变速率较大,为-15.0mm/a;东南部以及沿海地区沉降速率较小,为-0.5~3.0mm/a;而在中部地区(泰山山脉)呈隆升趋势,形变速率为0.3~5.0mm/a。  相似文献   
972.
Ecological land(Eco-land) is a basic resource for human beings to survive, and eco-land use is a strategy, a way to manage the land resource. So, ecologically-sustainable land use is essential for human beings to surviv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urban-rural eco-land using a new and innovative integration way based on eco-land change data in China's Loess Plateau(LP)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and explores factors of eco-land chang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 of eco-land among different level cities in the LP is that: small cities big cities middle cities. From 2009 to 2016, the eco-land in the L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areas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urban-rural eco-land were identified among various urban growth types, and all the cities in the LP wer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eco-land change trend, with type A and B cities identified as the vital zone and major zone. Taking the eco-fragile region Loess Plateau(LP) as an exampl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grants to cities in LP could relieve ecological pressures and promote 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vegetation.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urbaniz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policy can be discerned through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eco-land and suggest that combining both urban and rural eco-land can support more effective land use decision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urban planning, policy-mak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at's more, governments should strive to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restore vegetation to sustain this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73.
针对卫星激光测距系统(SLR)的稳定性问题,该文分析了北京房山kHz地靶观测数据,根据系统延迟的统计信息构建异常辨识统计量,剔除异常数据。地靶有效数据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集中,变化幅度0.25ns左右;分析了单次系统延迟变化在0.2ns左右;通过ARMA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确定2018年北京房山SLR系统延迟的变化规律,建立SLR系统延迟变化的预报模型;最后,根据预报模型,对系统延迟进行短期预报,以检测SLR系统异常,实现对SLR系统运行稳定性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4.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 that causes scuticociliatosis in farmed-raised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we isolated a ciliate from the brain tissue of an infected turbot and identified it as Uronema marinum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We then infected the turbots in artificial laboratory settings with pure cultured U.marinum.The infected turbots showed syndrome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naturally infected ones.Furthermore,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PCR detection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e ciliate in the tissues of those laboratory-infected turbots.To our best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scuticociliatosis caused by U.marinum in farm-raised turbot S.maximus in China.  相似文献   
975.
采用附加伪随机脉冲参数的动力学定轨方法对BDS卫星进行定轨,分别给出不同时间间隔的伪随机脉冲参数估计方案对BDS卫星常规状态、姿态转换状态以及进入地影状态时定轨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状态下,伪随机脉冲参数对GEO卫星定轨精度改善显著,相对较优的伪随机脉冲参数估计间隔与各类卫星运行周期吻合;对于姿态转换状态以及进入地影状态,6 h的伪随机脉冲参数估计间隔有助于提高相应卫星的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976.
基于Okada的弹性半空间模型,分别计算岷县MS6.6、MS5.2地震和岷县-卓尼MS5.0地震对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应力扰动对后续地震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3次中强地震的共同作用促进了后续地震的发生,后续地震绝大部分位于应力增加区内;2)临潭-宕昌区域背景地震活动性较强,尤其是宕昌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呈条带状展布,与临潭-宕昌断裂走向垂直,研究区整体地震活动性变化以宕昌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减弱;3)岷县段、西段和中段处于应力累积阶段,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宕昌段未来一段时间内地震活动性高于区域背景地震活动性,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77.
2013年我国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东北亚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助力,同时为辽宁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梳理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发现辽宁海洋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存在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合作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缺失,应当加强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立法和政策保障,加快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和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的区域性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促进东北亚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东北亚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78.
针对传统圆筒型FPSO垂荡运动剧烈的特点,提出一种带有垂荡抑制结构的圆筒型FPSO。采用1∶77.8的缩尺比制作模型,进行垂荡纵摇衰减试验,得到带有不同垂荡抑制结构模型的固有周期和无因次阻尼系数,进而选取最优的垂荡抑制结构型式。之后计算并对比传统圆筒型FPSO和新型圆筒型FPSO垂荡纵摇运动的固有周期和幅频响应函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海洋环境条件,设计新型圆筒型FPSO的系泊系统,计算分析自存工况下的耦合动力响应,并与传统圆筒型FPSO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垂荡抑制结构可以有效增大系统垂荡纵摇运动的固有周期,改善运动性能,提高系泊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79.
蒋昌波  徐进  邓斌  陈杰  屈科 《海洋工程》2020,38(3):1-11
为研究近岸植物的非均匀分布对海啸波的消减作用,采用非静压单相流模型计算了5种不同密度分布植物与孤立波的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密度分布植物对海啸的消波特性。结果表明在植物总株数相同时,具有不同分布密度植物的消波效果相近,透射波波高差小于3%、最大流速差小于5.4%,但是不同植物密度分布情况下植物区前的反射系数有所不同,反射系数最大差为80.2%。此外,所有分布的植物区对波高和流速的透射系数随着波高和植物区长度变化的趋势是一样的,在不同入射波高和植物区长度情况下5种分布均呈现出相似的沿程衰减机制。  相似文献   
980.
威海市天鹅湖海洋牧场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威海市天鹅湖海洋牧场2016年7—10月海洋生态环境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该牧场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海水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6.65mg/L,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月平均值最小为6.36mg/L,出现在9月。溶解氧月浓度标准差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溶解氧日浓度标准差总体变化趋势与月浓度标准差相反。底层海水基本上处于不饱和状态,月均溶解氧消耗量在观测期间逐月增大。海水温度是影响溶解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7月1日至8月24日期间,牧场海域存在季节性温跃层。7月1日至17日与8月11日至24日期间,溶解氧浓度下降可能受季节性温跃层和海水温度上升的共同影响;7月18日至8月1日期间,溶解氧浓度变化不受季节性温跃层控制。大风过程会增强表、底层海水交换,使溶解氧浓度上升。月均溶解氧浓度日变化均表现出双峰双谷的特征,与月均水深日变化对比, 7—8月0—13时无显著正相关性, 7—8月1—23时及9—10月相位变化基本一致,涨潮时海水溶解氧浓度升高,而落潮时降低,说明研究区域外海水溶解氧浓度很可能高于近岸,而潮流输运过程使得近岸海水溶解氧浓度随潮汐过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