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2篇
  免费   1552篇
  国内免费   2210篇
测绘学   983篇
大气科学   1131篇
地球物理   1560篇
地质学   4561篇
海洋学   1344篇
天文学   206篇
综合类   685篇
自然地理   88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373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相似文献   
92.
利用科其喀尔巴西冰川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水文、气象资料,并结合15 m融合TM、1∶50000地形图、FY-2C数值产品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构建了10个简单、具有一定自主创新意义的分布式冰川融水径流模型(空间分辨率60 m),较好地模拟了研究冰川流域的日平均流量.结果表明,利用FY-2C总云量资料并结合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能够较好地估算流域太阳入射短波辐射;单独利用总辐射有直接估算大型冰川流域某段时期融水径流的可能.气温与冰川末端流量呈指数关系,度日因子模型更适合于消融季节;提出的基于单元格气温和海拔的简单消融模型有望改进度日因子模型.在气温指数模型中加入太阳辐射调整系数,能够更好地估算冰川融水径流.简化分布式能量平衡模型能够反映大型冰川融水径流的变化;单层汇流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概化托木尔型冰川的汇流过程.  相似文献   
93.
吴剑  程朋根  何挺  王静 《测绘科学》2008,33(1):137-140
混合像元问题是定量遥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改进从遥感数据中提取定量信息,人们建立了各种混合光谱分解技术,其中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就是两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以陕西省横山地区的高光谱Hyperion数据为研究基础,通过最小噪声变换(MNF)、像元纯度指数(PPI)转换和RMS误差分析的迭代方法相结合提取影像中的纯净像元作为终端端元。分别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对影像进行光谱分解,得到各个组分的分解图像。以标准植被指数(NDVI)影像为衡量标准,选取训练样本点,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DVI影像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植被分解图像的判定系数(R2=0.91)要大于其与神经网络模型的判定系数(R2=0.81)。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具有比神经网络模型略高的分离精度,但是神经网络模型对细部信息的提取的效果要好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最后提出了端元均方根误差(EAR)指数,一种新的混合像元分解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利用Lunar-Prospector扩展任务的视线加速度数据,根据点质模型恢复了月球近区的重力场,将其与LP165月球重力场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利用恢复的重力场联合月球地形数据对Mas-con进行分析,总结了月球重力场的主要特征及其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将重力场恢复技术与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结合起来,为建立高精度的月球重力场和地形模型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徐秋晓  于明洋  崔健 《测绘科学》2008,33(2):113-116
本文从遥感影像理解模型出发,探讨了遥感信息的知识发现及特征提取问题,特别针对士地利用研究领域,提出了纳入GIS信息的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将GIS数据(主要包括高程和坡度)与遥感影像结合起来,从中发现知识,并将知识用于遥感影像的专题信息提取,建立了地学规律知识库,从而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基于遥感影像理解模型,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提取变化信息,动态地监测了龙口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松散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规律以及水合物对沉积物声学特性的影响,在粒径为0.18~0.28mm天然沙中进行了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并利用超声波探测技术和时域反射技术实时测量了反应体系的声学参数与含水量。结果表明:根据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速率,可将水合物的生成过程分为初始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分解过程可分为初始分解期和样品表层水合物快速分解期以及样品内、外层水合物均快速分解期3个阶段;由温度和压力数据的分析,得出水合物先在沉积物表层生长,然后在沉积物内、外层迅速生成;由水合物分解过程3个阶段的平均分解率,得出水合物的分解是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对声学参数的研究表明:水合物在松散沉积物中先胶结骨架颗粒而生成,使纵波速度和声波衰减在饱和度0~1%之间陡然增大;随后水合物开始在沉积物孔隙中形成悬浮粒子,造成超声波信号在饱和度1%~90%间淬熄,声波速度无法获取。研究结果在揭示沉积物中水合物与颗粒间接触机制的同时,为海上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信号的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
井中激电地-井方式井旁球体正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激发极化法中的地-井方式中的体极化球形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法对地下半空间的电位场进行求解,利用提取出的井中二次场异常电位差进行反演,得出极化球体的球心离井的距离和球心的埋深。通过计算机进行正反演模拟,验证了进行正反演计算的解析式的正确性,并从物理意义上对正反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注意事项。研究对激发极化法地下勘探目标的定量分析具有明确意义。  相似文献   
98.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石家庄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粗放和无序的矿业活动也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文章针对石家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9.
The Central Gas Field is a famous large-sized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of China. However, identification of main gas sources of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this gas field remains puzzling. On the basis of a lot of geochemical data and geological research on natural ga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natural gases from Ordovician weathered crust reservoirs in the Central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tural gases from Ordovician weathered crust reservoirs in the Central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have similar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to highly mature and over-mature dry gases. Both coal-derived gases and oil-type gases coexist in the Central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The former was derived mainly from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 measures and the latter from Lower Paleozoic marine carbonate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al-derived gases occur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Gas Field while oil-type gases may be produced mainly in the northern, we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Central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相似文献   
100.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Δ13c and 18O in primary carbonates is affected b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hydrological balance, total CO2 concentrations, climatic condition and lake productivity.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Δ13c-δ18 correlation may be different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In this paper, two different-type lak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Lake Erhal and Lake Chenghai, a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pattern on the Δ13c-Δ18o correlation an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Δ13c-Δ18o covariance as an indicator of hydrological clos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Δ13c and Δ18o in Lake Erhai (overflowing open lake) and inLake Chenghal (closed lak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Δ13c-Δ18o covariance may be not an effective indicator of hydrological closure for lakes, especially on short time scales. On the one hand, a hydrologically open lake may display covariant Δ13c and δ18 as a result of climatic influence. The particular alternate warm-dry and cold-wet climatic pattern in southwestern China may be the principal cause of the Δ13c-δ18 covariance in Lake Erhai and Lake Chenghal. On the other hand, a hydrologically closed lake unnecessarily displays covariant trends between Δ13c and δ18 because of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high CO2 concentration on the Δ13c shift in hyper-alkaline lakes. We should be the buffering feeect of high CO2 concentration on the 13Cshift in hyper-alkaline lakes.We should be prudent when we use the covariance between 13C and 18O to judge the hydrological closure of l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