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秦岭造山带富水杂岩体的一些变辉长岩含有粒度较大且U、Pb含量较高的斜锆石和锆石,是U-Pb同位素测年的极好矿物.对该杂岩体的中粗粒角闪黑云辉长岩中的斜锆石和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法和TIMS法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斜锆石和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501.4 Ma±1.2 Ma和480.0 Ma±3.4Ma,两者相差约20 Ma.对该岩石中部分斜锆石向锆石转化的现象及锆石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斜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应解释为秦岭富水杂岩中基性岩石的形成时代,而锆石的成因及其U-Pb同位素系统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变化比较复杂,对其U-Pb同位素年龄地质意义的合理解释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腾冲——勐海共轭地震构造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腾冲一勐海地区地震破裂特征,结果认为:本区存在长400km,宽45km的地震构造带,它是由一条长400km,宽25km的NNW向右旋剪切带为主干和几条NE-NEE向左旋走滑断裂变切而成的共轭地震构造带.带内地震具有线性排列和统一的周期性活动.  相似文献   
63.
Based on palaeomagnetic studies of the Precambrian gold deposits in the Xiong'ershan area, Henan Province, the authors infer that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of the Beiling alteration-type gold ore deposit and the Dianfang breccia-type gold ore deposit started in the Proterozoic, and was superimposed by later mineralization, whereas the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Jiguanshan quartz- vein type gold ore deposit is Yanshanian.  相似文献   
64.
菱切面角温度计作为形变温度计在五台山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钠双晶主要在形变过程中产生,它的结合面是菱形切面。菱形切面的位置既取决于斜长石的化学成分,也取决于它的结构状态。后者本身就是温度的函数。因此,菱切面的位置取决于形变时的温度。在五台山区峨口花岗岩内获得了49个菱切面角温度值。从直方图上可以看出存在有520℃和480℃的两个峰。这温度与围岩的石榴石—黑云母对494—508℃的温度对应。它意味着形变温度与绿片岩相变质温度一致。在五台山区绿片岩相变质时观察到两期形变作用,这与两个温度峰相符。因此,利用菱切面角温度计可以研究形变与变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5.
一种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群及其成因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1926年出版的五万分之一顺直地形图作历史地貌分析,在河北平原西部白洋淀流域地区发现有数量众多、形态奇特的地貌——碟形洼地。用计算机数字地形模拟(DTM)方法对该洼地的个体形态和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已报道的陨石雨冲击坑对照,判断白洋淀流域的碟形洼地群可能是分布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的陨石冲击坑的遗迹。推测冲击可能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洼地群是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冲击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66.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是中国西部地区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之一。对这条蛇绿岩带的时代、构造背景至今存在很大分歧。笔者等在库地超镁铁岩体中 ,获得侵入于橄榄岩中的伟晶辉长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5 2 5± 2 .9Ma,在库地一些克沟获得块状玄武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4 2 8± 19Ma,这表明库地超镁铁岩和库地一些克沟玄武岩不属于同一时代 ,因此它们可能形成的构造背景也存在差异 ,库地蛇绿岩应解体。本文提供的年代资料为研究这一地区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7.
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与映震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三峡井网 8口井水位、4口井水温和 4个井台土氡 2 0 0 1年的观测数据 ,建立了各个测项的正常动态 ,并检验了其各自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 ,8口井水位均有固体潮显示 ,其对地壳体应变的响应灵敏度为 10 - 9~ 10 - 10 体应变 /mm。井水位大多有气压效应 ,并受一定程度的降雨干扰。 4口井的水温动态相对平稳 ,日变幅一般为千分之几度。 4个井台的土氡动态起伏较大 ,变化范围在几到几十Bq/L之间。在 2 0 0 1年 10月 16日秭归县梅家河ML3 6地震前 ,有 6口井水位、1口井水温和 1个井台的土氡有异常显示 ,表明三峡井网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68.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 8.1地震前的缓慢地震事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8.1地震前发生了缓慢运动事件,新疆地震台网记录分析结果表明,这次事件在大震前3.5天开始出现,长周期前驱波持续约47小时,波列呈现规则的正弦波形,视周期约为8.8秒。笔者认为,该慢地震事件是M8.1大震前中昆仑断裂临震预滑动引起的。事实表明,慢地震的观测与研究对深入了解断层失稳过程和实现地震短临预报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显示了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9.
强震前地电阻率短期异常特征与识别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震信息“场”的概念出发,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强震近震源区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组合计算,得到描述孕震过程中震源区附近新的前兆特征量——空间线性度。本文分析计算了华北地区发生的7次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强震前半年内震源区附近的空间线性度α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70.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的现今地壳垂直运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青  黄立人  马宗晋  张进 《地质学报》2003,77(1):35-43,T002
利用中心年代分别为1964、1979及1993的3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东经90.5°至113.5°,北纬21.5°至42.0°)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结果表明中轴带及其两侧近30多年的运动趋势与最近十几年运动趋势十分一致。而且与该地区的地势地貌有良好的相关性,几个垂直形变的高梯度带均分布在本区两个大盆地(四川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周边。整个形变态势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运动特征。但在70年代,该区的垂直运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变化或反向。联系到同一时期中轴带南部的一系列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提示大区域的垂直形变的趋势变化可能是强震活跃的一种指示。文中还利用得到的地壳垂直形变图研究了区内南—北、东—西向穿切几个主要构造单元的9条剖面的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和它们的时空演化,结果进一步证明1969~1979年间,我国中西部比较强烈的地壳垂直运动与我国地震活动高潮期一致。纬向剖面的运动特征清楚地显示出东经100~105度的经向带内,整个研究区可分为地壳垂直运动速率西高东低的东、西两区;而经向剖面又可将这东、西两区分出以某些纬向高变化窄带为界的纬向区块。文中还详细讨论了这些区块所对应的构造单元的现今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