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5篇
  免费   3997篇
  国内免费   5958篇
测绘学   3127篇
大气科学   2115篇
地球物理   3019篇
地质学   10877篇
海洋学   2640篇
天文学   258篇
综合类   1352篇
自然地理   2402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1030篇
  2021年   1320篇
  2020年   1003篇
  2019年   1154篇
  2018年   1019篇
  2017年   956篇
  2016年   947篇
  2015年   1217篇
  2014年   1135篇
  2013年   1410篇
  2012年   1541篇
  2011年   1531篇
  2010年   1492篇
  2009年   1347篇
  2008年   1396篇
  2007年   1311篇
  2006年   1294篇
  2005年   1027篇
  2004年   748篇
  2003年   531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地基承载性能数值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确定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和力矩(M)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在荷载空间(H,V,M)中的破坏包络面是地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提高Swipe试验方法计算精度,提出了改进方案,进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均质粘性土地基上条形基础的破坏包络面。计算表明,基于改进Swipe试验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明显好于常规Swipe试验方法。针对海洋工程中实际复合加载模式的特点,探讨了竖向荷载分量V对地基破坏模式和H-M荷载平面上的破坏包络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分量显著地改变了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包络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992.
石油污染物在海滩颗粒体系中吸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文香  刘金雷  李金成  赵亮 《海洋通报》2006,25(5):17-21,83
以0#柴油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石油污染物在海滩颗粒体系中的吸附规律,考察了吸附剂(沙粒)的粒径、海水盐度和温度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对溶解油的吸附速率较快,其吸附量与沙粒粒径成反比,与盐度成正比,而温度的升高不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溶解油在颗粒物上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其吸附模式符合Henery等温吸附式。  相似文献   
993.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并且对海洋生态监测站建站的原则、流程、建设内容与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指导,以促进海洋生态监测及其网络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94.
中国震积岩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震积岩是具有特殊震积构造和震积序列的一种灾变性事件岩。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研究、对比现代和古代震积岩成因沉积物后,逐渐认识到震积岩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沉积岩,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有震裂缝、地裂缝、断裂递变层、微同沉积断裂、层内褶皱、假结核、液化砂(泥)岩脉、火焰构造及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等。对中国震积岩和震积作用、地震——海啸序列、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序列与萨布哈震积岩序列、震积岩与震积不整合序列、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陆相断陷湖盆震积岩及垂向序列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开展陆相震积岩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特别是生油断陷湖盆震积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在锚链系统中,锚链本身的刚度和水流对其作用是影响锚链变形和受力的主要因素。应用分段外推的数值方法,分别对不同刚度和同一弹性锚链在均匀流作用以及同一弹性锚链在不同流速分布(流速在水深方向呈抛物线分布、对数分布)的水流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锚链自身的不同刚度及不同流速对锚链的变形及受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刚度对锚链受力及变形影响明显,不同流速分布对锚链的偏移量几乎无影响,但对锚链的受力影响较大,选取抛物线型流速分布对锚链安全有利。  相似文献   
996.
华东地区地震前兆短期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书礼  宋治平 《地震》2006,26(1):71-77
通过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14次5级以上地震的研究表明:无论以异常开始时间判断的异常还是以异常结束时间(或转折时间)判断的异常,其空间分布与震前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关系,并且前兆异常存在不同特征的三阶段性。以前兆的开始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异常频次反映出地震孕育的中期阶段信息。以异常的转折(或结束)时间作为异常判断标准,其异常频度具有短期信息。从而提出了异常转折率TAR,研究表明,强震前TAR超过均值的高值异常具有短期信息。通过理论分析后,提出了华东地区中期向短期过渡的综合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系统分析了北京及其邻区多年积累的震例资料, 提出该区的地下流体异常分为趋势上升型中期异常、 转折型中短期异常、 突发型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等类型。 运用“同一化”思路、 从属函数、 剩余曲线及原始曲线均方差等异常判定方法, 提取了中等以上地震, 特别是5级以上地震的中、 短、 临异常实例。 通过对流体异常特征的统计分析, 给出了北京及邻近地区的中期、 中短期、 短期和短临异常的时间分布特征, 并对地震前各阶段异常的超前时间进行了总结, 该时间可作为发震时间的预测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可为该区的震情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使用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资料, 选择反映地震活动时、 空、 强特征的地震频次N(ML≥3.0)、 b值、 η值、 A(b)值、 Mf值、 Ac值、 C值和D值参量进行因子分析。 这些参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 预报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根据因子分析可以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 空、 强特征的综合指标Wfa值, 该指标在九江5.7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表明综合指标Wfa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文中还对与因子分析结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9.
京津冀地区氡的数字化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监测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成龙  鱼金子  赵文忠  车用太 《地震》2006,26(4):113-120
京津冀地区已建成氡的数字化(气氡)观测井(泉)共12口, 目前正在运行8口, 其中有1口井观测的数值低于仪器检出限, 故实际有效观测井(泉)为7口。 文中系统分析2004年7口井(泉)气氡年、 月、 日动态特征, 根据以往的水氡震例评估其地震中期、 短期与短临前兆异常的可能性, 认为多数井中有可能识别出以破坏年变规律为标志的中期前兆异常, 但很难识别出以阶变或脉冲为特征的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 文中还对比分析了同一口井(泉)气氡与水氡动态的差异性, 发现气氡的动态稳定性明显不如水氡, 这不利于气氡在地震短期或短临前兆异常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赵文忠  车用太  刘成龙  牟凤香 《地震》2006,26(4):121-128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北京、 天津、 河北地区井水温度观测现状及年、 月、 日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特征, 及其在相关的地震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的可能性做了宏观的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 74.7%井的水温观测正常运行, 58.6%的井在地震中期或中短期的前兆监测发挥效能, 67.8%的井在地震短期前兆监测发挥效能, 41.2%的井在地震短临前兆监测中有可能发挥一定效能。 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井水温度观测监测效能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