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1961-2013年湖南82个台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数据,采取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3 a湖南高温(最高气温≥35℃)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夏季多年平均高温日数、高温均值及极端最高气温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湘东偏南及湘中偏北的部分地区。全省区域平均的多年平均高温站次及高温值总体呈线性增加趋势,7月中旬到8月上旬高温站次出现相对较多,7月8日起高温均值达到36℃以上并一直维持到8月末。高温最大持续日数总体呈现从湘中衡阳、株洲等地市向四周递减的分布趋势,极端持续高温日数阈值与高温最大持续日数空间分布较相似,但极端持续高温事件发生次数较多的台站主要分布在湘北、湘东南及湘西南。  相似文献   
142.
湖南新邵太芝庙乡特大致洪暴雨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及水文雨量点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美国WRF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对2005年5月31日夜间发生在湖南新邵太芝庙乡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气层结的强烈不稳定,超强的风垂直切变,是形成对流性暴雨的重要条件;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大暴雨同一条东北西南向的切变线上中8尺度气旋的演变和发展密切相关,暴雨区上空的经向次级环流的形成和维持是大暴雨形成的另一个条件。分析还发现:太芝庙乡复杂的地形对大暴雨的产生及特大山洪的爆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3.
结合WSR-88D雷达地物杂波抑制原理和济南CINRAD/SA雷达的探测应用,分析了济南CINRAD/SA雷达超折射回波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基数据和导出产品的影响,介绍了如何根据雷达站的具体情况和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CINRAD/SA雷达超折射回波抑制控制参数的设置。恰当的杂波抑制可显著改善基数据和下游产品质量,晴空模式可采用强等级杂波抑制,层状云降水区域受到超折射污染时,多普勒通道和监测通道可采用中等级抑制。对流单体受到超折射污染时,零速度线所在区域多普勒通道可采用中等级抑制,监测通道可采用强等级杂波抑制。  相似文献   
144.
针对2006年3月10日大风雪天气过程,结合天气环流背景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详细分析了该过程发生、发展及消亡的原因。分析表明:850hPa低压的形成与发展为该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回波的叠加,是降雪过程得以持续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径向速度场中,“牛眼”结构中心值的不对称性反映了流场辐合、辐散的特征,可以作为大风雪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5.
尝试应用一种同时获得地壳二维速度结构和界面形态的地震走时反演算法, 通过分别反演P波和S波速度结构, 计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泊松比分布的方法, 并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测深剖面(L1)进行处理解释. 计算表明,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基于正演计算方法的诸多缺陷, 是计算测深剖面泊松比分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特别是在对火山岩浆系统及地壳断裂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 天池火山口下的地壳低速体内有一宽约30 km、 高约12 km的高泊松比异常区, 其泊松比值高于周围介质8%左右, 应为高温熔融岩石介质, 即岩浆囊. 在其上方直至上地壳顶部有一高泊松比条带, 代表了热物质上移的通道. 在其下部高泊松比区域, 局部深达莫霍面形成了地幔热物质底侵的可能通道. 三维台阵观测的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均与上述结论相印证.   相似文献   
146.
利用1951-2001年逐月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资料,COADS海表温度资料及中国147个台站逐月降水资料,运用SVD分析、SVD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与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发现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中国华南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1950年代-1970年代后期,该海域SSTA为正,对应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北则偏少;1970年代以后反之;影响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两侧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在中纬中部北太平洋,1970年代后期-1990年代前期,该海域SSTA为负,对应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多,其两侧降水偏少;影响中国东北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是低纬中太平洋,1970年代-1980年代前期,低纬中太平洋SSTA为负,与之对应,中国东北夏季降水偏少;1950年代~1960年代中期、1990年代前、中期则反之。进一步对太平洋SSTA年代际变化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机制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7.
兰坪-思茅盆地中段的石登-小格拉一带,发育一套石炭-二叠纪含火山岩地层,与周边地质体多呈断裂接触,并且化石较少,因而以往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意见不一。在1∶5万区调中新采获早石炭世牙形石和晚二叠世植物、腕足类化石,发现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因此将其划分为早石炭世石登组和晚二叠世羊八寨组。  相似文献   
148.
南昌市疾病与气象的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收集整理了南昌市4家大型医院1996~1999年的感冒、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住院病例资料17424例,发现:7、8月份是感冒高发期,呼吸道疾病多发于3、4月份,支气管哮喘则在夏秋季容易发生,而秋末冬初脑血管疾病容易发作,冠心病则在春季多发。对上述资料进行3d平滑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并从气候角度划分四季,分别建立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各疾病与气象要素之间的日预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9.
对4月10~13日形势场进行分析,认为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在江西交汇,以及在高低空急流和风速风向辐合的有利配合下,低层切变等引发对流、对称不稳定和第二类条件不稳定,在低空出现强涡度、辐合和上升气流则会出现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各种模式预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欧洲有风场预报优势,T213有大尺度物理量分析预报优势,MRM2有中尺度对流强降水定点定量预报优势。  相似文献   
150.
苏公塔是新疆蕴含维吾尔族文化风采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开展苏公塔抗震性能研究工作对于保护古建筑将起到积极作用。根据理论计算与脉动测量得到的自振周期与振型,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苏公塔的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冲量法试讨论其竖向地震作用。依据结构在不同概率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效应,分析苏公塔的抗剪、抗弯性能及抗变形能力。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结果表明,苏公塔的抗剪能力高于抗弯能力。按照6度、7度设防水准计算表明,塔截面强度满足小震和基本满足中震作用时抗震要求及弹性抗震变形要求;塔截面强度在大震作用(7度设防)时不满足抗震要求。竖向地震作用对塔的影响计算表明,塔在受到8度竖向地震作用时将出现不利振动状态,结构端部可能出现拉力。根据结构分析提出简单、可行的抗震加固与保护文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