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7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华南泥盆纪生物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分布广泛,长期以来就以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美而著称于世。总的来说,华南泥盆纪沉积,可以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发育特征和生物群面貌,进一步划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包括西藏、滇西、川西、西秦岭和昆仑山南坡一带,主要是冒地槽类型的海相沉积,与下伏志留系呈整合接触,产大量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东区包括龙门山地槽和康滇古陆以东的广大地区,基本上属于地台型沉积,产丰富多种的各门类化  相似文献   
32.
唐忠立  张宏奎  汤鑫  王倩 《北京测绘》2021,35(8):1018-1025
开放街道地图(Open Street Map,OSM)数据由大众自发标报,因而存在大量虚假、低质量、冗余数据,其冗余数据清理研究成果乏善可陈.为此,针对OSM建筑物面目标冗余问题,构建了一套基于层次规则的OSM建筑物面目标冗余数据清理模型.首先,从OSM数据中识别冗余建筑物面目标,然后,按照拓扑关系类型将冗余建筑物面目标进行冗余分类,其次,根据建筑物面目标的冗余类型、几何特征等构建层次规则,最后,对实验区冗余面目标进行实验,并利用精确率、召回率及调和平均值(F1)等指标评价清理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针对增量式SFM算法过渡依赖初始图像的选择,重建时误差累积导致场景漂移且计算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加速KAZE特征提取的全局式SFM三维重建算法.首先通过增强特征接受阈值并构造非线性尺度空间来提取图像的特征,使用改进局部差分二进制MLDB描述符对特征进行描述;然后利用全局式SFM算法对整个场景的相机位姿进行估计,从而减小误差并减少光束法平差BA的使用次数,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大大提高计算效率;最后利用基于面元的多视立体匹配PMVS算法得到稠密重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该方法能够得到更多的有效点对,计算效率约为增量式SFM算法的2倍,且特征匹配准确率提高5%,稠密重建的点云精度高,信息丰富且纹理清晰,是一种有效的三维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34.
松辽盆地反转期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的构造反转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保存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往的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晚期经历了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的多期反转.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进行剖面与平面的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嫩江组沉积末期为南北向差异升降活动,未引起地层褶皱变形和构造格局的改变,该期形成了区域伸展不整合面;明水组沉积末期松辽盆地从区域拉张转为挤压,盆地表现为东西向缩短,构造格局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反转构造,该期构造反转奠定了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证明,松辽盆地不同方向的反转构造带为明水组沉积末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35.
海洋牧场背景下的休闲渔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显著,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开始向第三产业转型,海洋牧场建设发展过程中渔业与旅游业逐渐融合发展形成休闲渔业等渔业旅游形式。许多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多元化的趋势也在逐渐形成。文章对休闲渔业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休闲渔业的产生与发展,并对我国休闲渔业的旅游模式进行归纳,提出当前休闲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发展观念滞后,缺乏长远规划;海洋休闲渔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等。最后总结了海洋牧场背景下休闲渔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6.
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地温变化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青海大通县日光温室内外地温、气温资料和大通县气象站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冷凉地区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地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日光温室内日地温呈正弦曲线变化,晴天变化幅度最明显,阴天最小,地温变幅为地表〉5 cm〉10 cm〉15cm〉20 cm;室内地表、10 cm和20 cm平均地温月变化呈波形变化,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在12月;随着深度增加,平均地温年较差逐渐减小;晴天、多云天、阴天不同深度地温平均日较差分别为9.6、8.3、6.1℃;地温日垂直变化仅在14时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除晴天室内最高温度外,其余温度要素与地温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的日光温室内10 cm最低温度预报方程和地表最低温度预报模型,可以在业务服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37.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是衡量某地区宜居与否的重要标准。本文利用1988—2018年气象资料及气候舒适度模型,揭示了东北三省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居环境气候在6—8月较为舒适,11月—次年2月舒适度最低;夏半年舒适度空间差异大于冬半年。1988—2002年和2003—2018年两阶段舒适度总体向好,存在两个低值中心。舒适度季节变化上,春、夏、秋季整体呈增长态势,冬季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可分为5类,特征分别为暖湿舒适、暖干且较舒适、冷舒适、干燥且较不舒适、干燥且不舒适。(2)气温和风速分别为夏、冬半年的主要影响因子。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与空气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与植被覆盖情况的关系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8.
道路场景作为人类发展演变中最重要、最复杂、最典型的载体之一,是道路基础设施与活动行为共同构成的综合体,链接和构建“人地关系”。道路场景感知从二维抽象简略到三维精细丰富、从静态过去式向动态现在时发展,成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支撑,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交通强国战略的核心技术保障。本文立足于时空交通大数据,提出基于道路场景静态基础设施“形”和动态活动行为“流”的高时空分辨率道路场景感知方法。该方法从静态路网“形”角度,以“点-线-面-体”等要素为研究脉络,构建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感知的理论体系;在活动行为“流”感知上,突破传统的点模式分析局限,发展了道路网络空间活动流的时空建模与多尺度分析方法。本文揭示了静态基础设施“形”结构与动态活动行为“流”模式交互作用下的道路场景演化规律,形成以“形”控“流”、借“流”定“形”、“形”“流”叠置的高时空精度道路场景众包感知理论体系,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核心技术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9.
为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工作底图(沉积岩区)提供依据,按照沉积岩建造组合划分原则和大地构造相研究的有关要求,划分了山东省沉积岩区大地构造相和沉积岩建造组合,将山东省沉积岩区大地构造相划分为2个相系(Ⅰ级)、3个大相(Ⅱ级)、15个相(Ⅲ级)、27个亚相(Ⅳ级)及40个建造组合(Ⅴ级),并简要介绍了主要沉积岩建造组合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0.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公众对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综合运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GIS技术等多种手段,建立城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水平。本文在分析公众查询系统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太原市为例,运用C#语言和ArcGIS Engine 二次开发组件实现了太原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本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地图的放大、缩小、还原、漫游、点选择、面选择、距离和面积的量算;图层的显示和隐藏、图层控制功能、图例显示功能、鹰眼功能、被选择目标的闪烁功能、标签的显示功能;以及公交车站查询、地名查询、查找最近地物、公交换乘等。本系统重点实现了对山西省太原市地理信息的查询与检索,旨在为公众出行提供及时准确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