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对自1980年以来地质样品中Lu—Hf同位素体系的化学分离方法与质谱测试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热电离质谱、热二次离子质谱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在测定Lu—Hf同位素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仪器、不同的样品所采用的各种化学分离方法和质谱测试技术。主要参考文献46篇。通过文献综述表明,MC—ICP—MS技术是当前进行Lu—Hf同位素测试的主要技术,Eichrom Ln—Spec树脂是一次进行Lu—Hf同位素体系化学分离的有效手段,和其他成熟的同位素体系(Rb—Sr、Sm—Nd、U—Pb)结合,成为今后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2.
采用镍锍火试金法结合ICP—MS分析了碱锅玄武岩和乌拉哈达高镁安山岩样品中的Ir.Ru、Rh、Pt和Pd的含量。原始地幔标准化后的PGE分布模式呈正斜率型,Pd/Ir值高于相应的地幔比值,表明铂族元素发生了分异,这是由于在部分熔融过程中,Ir存在于地幔矿物相尖晶石和合金中,而Pd赋存于硫化物中造成的,乌拉哈达高镁安山岩中的铂族元素还可能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受到先期结晶的矿物相和合金的影响。阜新火山岩Pt的负异常可能是包含Pt的金属合金残留在地幔中造成。  相似文献   
163.
太行山地区中、新生代玄武质岩浆的源区特征与时空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总结了太行山地区中生代辉长岩和新生代玄武岩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其组成显示它们的地幔源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玄武岩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含有少量橄榄拉斑玄武岩,它们来自软流圈的部分熔融,并伴有少量古老岩石圈地幔组分的加入。相比之下,中生代辉长岩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SiO2含量高,LREE和LILE(Ba,Th,U)富集以及HFSE(Nb,Ta,Zr和Ti)亏损,Sr-Nd同位素富集(大多数^87Sr/^86Sri〉0.705,^143Nd/^144Nd;〈0.512)、Pb同位素亏损(^206Ph/^204Pbi〈17.5,^207Ph/^204Pbi〈15.5,^208Pb/^204Pbi〈38.0)。这些特征表明中生代辉长岩来源于经过富硅熔体强烈改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这种富集改造过程很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内部元古代的俯冲/碰撞事件有关。古老且同位素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残存至新生代,并被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所记录。  相似文献   
164.
通过对松潘—甘孜地块与龙门山区的前寒武纪—三叠纪碎屑沉积岩的主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确定这些碎屑岩应属于杂砂岩与长石砂岩,其物质来源上应是镁铁质与长英质及石英 碳酸盐的混合物。从前寒武纪到三叠纪稀土总量增高、铕负异常更为明显,反映了壳内深熔作用的不断加强。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而出现铈负异常。Nd模式年龄在1.6~2.4Ga之间,分布特征类似于扬子克拉通、南秦岭、北秦岭,而完全不同于华北克拉通,从而证明物质来源主要是扬子克拉通,是在扬子克拉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构造单元。源区对比分析表明新元古代构造层应是沉积盆地的主要物源,其次是太古宙与古元古代,三叠纪的碎屑沉积岩中应含有晚古生代的幔源物质。三叠纪碎屑沉积岩的Nd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北、东是剥蚀区,西、南为深水沉积区。  相似文献   
165.
叶敏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B10):288-293
人类活动、小型哺乳动物行为活动以及自然因素是引起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子。一般情况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放牧、施肥强度呈单峰曲线。长期过牧使高寒草甸退化严重,而围栏封育能使这种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围栏封育有时不符合“放牧优化假说”。工程活动,小型哺乳动物的活动、冻土退化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物种多样性也随之变化。此外,地形引起水、热、养分的再分配,使不同的生境有着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概述各干扰因子及不同干扰频率的不同作用。为保护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制定合理的草地利用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6.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和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乌尔逊-贝尔凹陷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构造特征十分复杂,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三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不仅影响了烃源岩的分布、油气运移和聚集,而且影响了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分布,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67.
五相(橄榄石 斜方辉石 单斜辉石 石榴石 尖晶石)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相转变带的直接样品。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少量五相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为探讨这些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提供了宝贵的样品。本文根据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石榴石和尖晶石的产出状况,将这些橄榄岩捕虏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橄榄岩中尖晶石为粒状残核,尖晶石外缘被石榴石的反应边包围。这种橄榄岩捕虏体代表尖晶石一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上限,故称为尖晶石带橄榄岩;第二类橄榄岩中尖晶石和石榴石以单颗粒零散分布为特征,二者共存但未见明显的相转变关系。这类橄榄岩多位于相转变带中部,拟称为尖晶石-石榴石过渡带橄榄岩;第三类橄榄岩中以石榴石为主,尖晶石和辉石等微晶构成石榴石反应边。这类橄榄岩代表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下限,故称为石榴石带橄榄岩。因此,根据不同类型橄榄岩捕虏体中矿物的组成,结合温度压力估算即可确定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的深度和厚度。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的温度压力估算来进一步厘定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的相转变带深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168.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影响范围的网络构造方法,构造了一种基于节点影响强度的犯罪传输网络,并引入复杂网络的度、平均度、聚集系数等特征参数分析犯罪传输网络。提取了犯罪预测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节点,分析了其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近邻的时空单元的犯罪率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其中,节点的出度与入度具有正相关性,因此可以引入邻居时空单元的犯罪密度以量化和分析犯罪规律。(2)节点的度分布具有无标度特性,犯罪较少的小区也可能出现度较大的节点,而节点的度与未来犯罪率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因此,即便犯罪率较低的小区也要关注节点的度变化情况。(3)犯罪聚集系数大小与未来犯罪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较高的聚集系数意味着未来犯罪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9.
相对于一般的平面坐标系统,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平面坐标系统还有自己的特点,采用有抵偿高程面的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使用权平面坐标系统的要求.同时,该方法理论严密,公式严谨,实际操作简单,实践检验则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0.
广西有色金属矿山周边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广西的土壤以红土为主,该土与我国中部的黄土和东北的黑土在土壤的形成过程、p H值及土壤中阳离子的含量、粘土矿物种类等方面明显不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特点,注重化学修复中沉淀法和吸附法的使用,而百色铝土矿的尾矿赤泥是广西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在改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