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413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443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岩溶洞穴交互带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溶地区以管道流为主的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常常引起地下水与地表水间快速且频繁的交互与转化,并因此引发水环境退化问题。文章引用并拓展地表水文学和水文生态学中交互带的概念,提出南方岩溶地区管道流与其他类型水体交互的场所为岩溶洞穴交互带,并依据交互带的水流类型和交互方式,划分为泉口交互带、天窗交互带、落水洞交互带和管道交互带4种类型;且以泉口交互带和天窗交互带为重点,采用水文和水化学在线监测、现场测试、流量测量,结合水化学、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的分析鉴定,剖析了交互带的水文、水化学特征和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岩溶洞穴交互带的水文功能有弱化趋势;泉口交互带的污染物降解能力明显,水化学功能尚能发挥作用;水生生物功能在退化,主要是由水文功能弱化导致的。水文功能弱化是岩溶洞穴交互带环境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建议在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中重视交互带,探索交互带的探测和监测技术,通过有效管理改善交互带的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122.
自然重砂测量是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主要侧重于目标矿物量的研究,圈定的异常仅有矿物含量的意义,忽视了矿物迁移、富集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找矿效果。以溧阳永坞头地区为例,从重矿物剥蚀、迁移、富集规律出发,对自然重砂数据进行整理,重新圈定重砂异常,并利用重矿物组合特征、稳定系数及特征指数(ZTR)对异常源区进行判断。研究表明,圈定的2处锡石自然重砂异常源区分别为永坞头404.60高地—413.10高地一带以及387.60高地一带。  相似文献   
123.
蓝贵文  佘丽霞  张强 《测绘科学》2019,44(3):172-178
针对矢量数据在网络上渐进传输中的多尺度组织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特征的多尺度增量组织和表达方法。根据人类视觉机制和矢量地图的多尺度表达特征,提出了基于视觉显著性的多尺度矢量模型,实现矢量空间要素的多尺度表达和线性序列组织。以线要素为例,讨论多尺度空间下矢量空间要素的视觉显著性和视觉信息增量变化。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改进渐进传输时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4.
基于Fluent流体计算平台,运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亚临界雷诺数Re=3900下“X”形排列五圆柱体结构群三维绕流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来流攻角α与间距比L/D两个关键参数对五圆柱体结构群的尾流区三维涡结构演化与流体力系数的影响,并揭示其内在流动互扰机理。研究表明:来流攻角和间距比的变化对五圆柱体结构群流动控制及互扰效应的影响显著。在小间距比工况下,观察到柱体群间隙区域内流体高速流动的现象,导致五圆柱体之间的互扰作用十分强烈。间隙流对中间圆柱体和下游圆柱体有较强的冲击作用,对其表面的流体力分布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另外,大间距比工况下,当α=0°与L/D≥5.0工况时,柱体群尾流效应强于其间隙流效应。当α=22.5°与L/D=7.0时,位于下游与中间处的圆柱体流体绕流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当α=45°与L/D≥6.0时,位于上游与中间处的圆柱体尾流区均会产生正负交替的漩涡结构。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借助天津市结合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蓟州区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契机,以天津市蓟州区礼明庄镇东八沟村为例,运用ArcGIS软件将村级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评分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综合梳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村庄发展瓶颈,明确村庄定位,最终划定东八沟村的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进行村级国土空间规划初次探索,促进微观尺度的国土空间优化,引领村级土地健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6.
刘萌  邬群勇  邱端昇  孙梅  张强 《测绘学报》2017,46(4):516-525
位置签到数据蕴含了城市居民活动变化。由于客户端位置候选问题,不同的签到行为以同一候选位置签到时会产生位置重复现象。针对现有密度聚类方法在签到数据聚类上存在的问题,以快速搜索和查找密度峰值聚类算法(CFSFDP)为基础,提出了签到位置数据的密度峰值快速搜索与聚类方法。首先,引入位置重复频率来表达签到位置重复,然后,对原始签到位置数据点统计位置重复频率并重新设计数据结构,以新的空间点要素为研究对象寻找密度峰值点;最后,构建了峰值点密度簇聚类算法,在点要素集聚类过程中考虑密度连通性来保证峰值密度簇的连续与完整。试验表明,所提出的聚类方法有效避免了重复度较高的离群位置对象选为峰值并聚类的情况,并具有良好的空间适应性。所提取的密度峰值点不仅可以用来表示热区的中心,还能够反映热区的集中趋势,进而可以帮助探索热区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7.
使用1951年以来66 a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ño /La Niña)伴随正/负印度洋偶极子(positive/negative Indian Ocean Dipole,pIOD/nIOD)发生年或独立发生年山东夏、秋季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伴随IOD型和独立型El Niño/La Niña对山东夏、秋季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在强度、范围、正负位相、空间型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气温方面,El Niño在pIOD的调制作用下对山东南部地区夏季气温年际变化的影响加强;El Niño与pIOD伴随发生时,山东秋季气温较常年偏高,而独立发生时气温则偏低,呈反位相变化;La Niña与nIOD伴随发生年夏季鲁西北气温较常年偏低,La Niña独立发生年夏季半岛东部气温较常年偏高,气温异常呈反位相变化;nIOD对La Niña的调制促进作用有利于山东秋季气温较常年异常偏高;850 hPa气温异常与山东表面气温异常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降水方面,El Niño在pIOD的调制作用下容易引起山东北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少,但会削弱其对山东中部地区秋季降水负异常的影响;La Niña在nIOD的调制作用下山东境内降水都较常年偏多,但降水异常地域分布非常不均,鲁西北降水较常年显著偏多;独立型La Niña更易引起鲁西北西部、鲁中、鲁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偏少。850 hPa环流异常配合温度场异常对山东夏、秋季降水异常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利用济南市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5个区域气象观测站2010—2014年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从分位数、相关性、一致性、正态性和周期性等方面,分析了城区、城郊以及不同海拔山区等不同地形背景下最高气温相关统计值的区域及季节差异性。结果表明:6个站点最高气温分位数统计值(高值、低值、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存在一定的站点间差异,其中不同海拔站点间差异较为显著,而相同海拔城区、城郊以及山区各测站之间的差异则相对较小,且这种站点间的区域差异在夏季表现得最为明显;城区间各站最高气温的相关性较强,而山区测站与其他各站间的相关性则相对较弱,这种相关性在春、秋季明显高于冬、夏季;站点间最高气温的频率分布以及周期振荡特征基本一致,各站最高气温在6—7月均存在一个显著的准单周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29.
Aboveground biomass in grassland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displayed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2003–2016, which is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climate change. However, the responses of different biomes show large discrepancies, in both size and magnitude. By apply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we calcul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ak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monthly total precipitation in the preceding 12 months for three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alpine steppe, alpine meadow, and temperate steppe) o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an temperature in most preceding month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ak aboveground biomass of alpine meadow and alpine steppe, while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preceding October and February to Jun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ak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emperate steppe. Precipitation in all months had a promoting effect on biomass of alpine meadow, but its correlations with biomass of alpine steppe and temperate steppe were inconsistent.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in a warmer, wetter climate, peak aboveground biomass of alpine meadow would increase more than that of alpine steppe, while that of temperate steppe would decrease significantly,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of conservative growth strategies by vegetation in stressed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30.
以南昌、定西、乌鲁木齐作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以及非季风区的代表站,利用南昌、定西、乌鲁木齐3个常规气象站19612010年的常规观测资料,对比了不同地区蒸发皿蒸发趋势的变化情况,初步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蒸发皿蒸发趋势差异较大。定西、南昌和乌鲁木齐蒸发皿蒸发的倾向率分别为50.3 mm·(10a)~(-1),-150.7 mm·(10a)~(-1)和-206.1 mm·(10a)~(-1)。此外,通过蒸发皿蒸发量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对不同气象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最后,结合对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现造成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与非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蒸发皿蒸发趋势差异的主要因子为年降水量、平均低云量和平均风速。近年来季风北边缘位置南退,使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与非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年降水量、平均低云量以及平均风速的变化相反,从而使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与非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蒸发皿蒸发趋势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