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6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Methods and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that identify and filter off affecting factors (noise) above primary signals,based on the Adaptive-Ne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 Influences of the zonal winds in equatorial eastern and middle/western Pacific on the SSTA in the equatorial region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latter are diagnosed and verified with observations of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El Nino and La Nina episodes. New viewpoints are propsed. The methods of wavelet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re used to build a predictive model based on independent domains of frequency,which shows some advantages in composite prediction and prediction validity.The methods presented above are of non-linearity, error-allowing and auto-adaptive/learning, in addition to rapid and easy access,illustrative and quantitative presentation,and analyzed results that agree generally with facts. They are useful in diagnosing and predicting the El Nino and La Nina problems that are just roughly described in dynamics.  相似文献   
13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韧  史汉生  喻世华 《大气科学》1995,19(6):687-700
本文采用了包含热力强迫和涡动耗散的三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式,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夏季东亚副热带地区的环流状况,东亚大陆季风雨带和南海季风槽雨带的凝结加热以及扰动流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制约和影响。给出了反映系统稳定性状况的能量判据,并据此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模式大气的计算。研究结果为一些天气分析事实提供了动力学解释,得到了一些新的见解,并为判断和预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亚上空的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3.
模糊逻辑仿真建模及其在青岛海雾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模糊推理仿真建模方法,在传统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观测事实和预报经验,建立起了青岛海雾定量化的模糊推理映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青岛海雾发生发展的影响因子和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和预报探讨。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推理方法在定量性、客观性和自动化程度方面优于传统的天气分析预报方法,在分析、预报诸如海雾等地域性特征明显的天气中有较好的实用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4.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云图样本修正与云类自动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云类样本的红外-可见光二维灰度空间投影,采用模糊聚类方法调整优化云类样本特征区域,消除采样误差。针对常规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在处理上述问题时表现出的局限性,提出用样本特征均值替代FCM中随机初始中心的改进办法,既避免了常规FCM方法对初始中心敏感的缺陷,又可纠正其聚类结果对云类样本特征结构的歪曲。改进后的聚类结果既消除了采样误差,又保持了云类样本的基本特征属性。基于该判据的分类结果,可较为准确地分辨出陆地、水体、低云、中云、卷云、对流云和积雨云,分割判另9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35.
张韧 《海洋预报》2000,17(1):14-23
采用动力学分析和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和讨论了地形的热力因素对南亚季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没有地形效应的热力强迫只能同热带地区的低频振荡,不能在副热带地区形成稳定的季风环流;南亚地区的地形效就和经向热力强迫的共同作用是形成南亚季风环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6.
Argo浮标温盐剖面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Argo浮标可用来监测全球大洋从海表到2000 m深层的变化,鉴于Argo浮标的剖面观测数据存在位置错误、可疑剖面、异常数据以及盐度漂移等诸多问题,必须对Argo浮标资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本文基于Argo观测剖面资料与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提供的可靠历史观测数据集,提出了一种Argo资料质量控制的新途径.该方法通过寻找Argo浮标不同剖面位置与其"最佳匹配"历史剖面资料对比判别的途径,可以有效地识别Argo观测误差,特别是能够将由于Argo位置环境变化引起和由Argo浮标自身漂移引起的两类Argo浮标盐度偏移现象进行有效甄别,减少了对Argo浮标盐度剖面偏移的误判,有效节约了Argo浮标质量控制时间.本文还提出基于"三倍标准差"的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并将其与传统异常数据检测法相结合进行剖面异常数据剔除,有效实现了对异常数据的剔除.基于本文提出的Argo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对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网站提供的全球Argo浮标剖面进行了质量控制再分析,进一步剔除和订正了其中的一些数据误差,生成了经新的质量再控制后的全球Argo浮标剖面资料集.通过将质量再控制处理前后的数据与Ishii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处理后的数据比处理前的数据误差减小,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7.
针对海洋中尺度涡对水声传播的影响,利用中尺度涡区的历史水文实测数据提取涡旋强度,空间尺度等中尺度涡特征参数,建立了海洋中尺度涡理论计算模型。运用MMPE水下声场模型仿真试验研究了涡旋性质、强度和位置、声源频率和置放深度对声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涡使得会聚区的位置“后退”,会聚区宽度增加;冷涡使得会聚区的位置“前移”,会聚区宽度减小。涡旋的强度越大,“前移”或“回退”的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8.
为进一步揭示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要素场之间的非线性相关特征,基于Hadley提供的海温场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海面风场和海面气压场资料,采用经验正交(EOF)分解和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NLCCA),分析了海温、海面风场和海面气压场三要素场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的异常暖状态和热带太平洋的西风异常与ENSO的非线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进一步引入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将其与NLCCA方法相结合,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温场与海面风场、海面气压场耦合变化的关键影响区及其异性相关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热带太平洋西风异常和西太副高与ENSO循环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具体表现在:海温在中东太平洋地区出现异常增暖时,有助于加强东南亚地区的对流发展,促使东南亚地区季风的提前爆发;而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变化对北太平洋中部Nam ias海区海温距平的东西向振荡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为ENSO循环的非线性特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也为ENSO的预测研究奠定了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139.
Several remotely sensed sea surface salinity(SSS) retrievals with various resolutions from the 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SMOS) and Aquarius/SAC-D missions are applied as inputs for retrieving salinity profiles(S) using multilinear regressions. The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using a total root mean square(RMS) error, different error sources, and the feature resolutions of the retrieved S fields. In the mixed layer of the salinity, the SSS-S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re uniformly large. The SSS inputs yield smaller RMS errors in the retrieved S with respect to Argo profiles as their spatial or temporal resolution decreases. The projected SSS errors are dominant, and the retrieved S values are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of climatology in the tropics except for the tropical Atlantic, where the regression errors are abnormally large. Below that level,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a sea level anomaly, the areas of high-accuracy S values shift to higher latitudes except in the high-latitude southern oceans, where the projected SSS errors are abnormally large. A spectr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ATDS-0.25° results are much noisier and that the BEC-L4-0.25° results are much smoot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retrievals. Aquarius-CAP-1° generates the smallest RMS errors, and Aquarius-V2-1° performs well in depicting large-scale phenomena. BEC-L3-0.25°,which has small RMS errors and remarkable mesoscale energy, is the best fit for portraying mesoscale features in the SSS and retrieved S fields. The current priority for retrieving S i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satellite SSS especially at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by developing advanced algorithms, combining both sensors, or weighing between accuracy and resolutions.  相似文献   
140.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特大暴雨造成的地铁突发灾害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城市重大人员伤亡事件。该事件产生既有暴雨强烈、事故突发等客观原因,也包含风险意识淡薄、应急机制不健全等主观因素。本文首先遴选“郑州暴雨地铁灾害事件”演化的主要情景要素,采用情景分析法构建了该事件情景演化流程。在此基础上,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了“郑州暴雨地铁灾害事件”情景推演模型。采用专家打分法计算网络节点的条件概率,利用Netica软件推算出灾害情景节点状态概率。最后,通过调试特定节点先验概率,开展不同暴雨灾害等级、应急响应行动、周围环境状态情况下人员死亡和地铁受损害的概率评估与情景推演,旨在总结经验、查找漏洞,为应对和防范“郑州暴雨地铁灾害”类似事件提供风险防范和响应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