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毅 《探矿工程》2008,35(6):41-42,45
ND5-12井是麻黄山工区施工的一口开发井,井漏十分频繁,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钻井速度,井漏问题是该地区施工必须逾越的难关。概述了该井井漏情况;分析了井漏原因及堵漏难点;制定了堵漏方案;详细介绍了堵漏泥浆的配方、性能以及堵漏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29个台站逐日最低、最高温度资料,从中统计出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年极端高温强度、年极端低温强度以及年极端高温和低温开始和结束日期,分析了它们近45 a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趋势是明显的,而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趋势更显著;中国西北近45 a来年极端高温的强度在不断增强,而极端低温的强度在不断减弱;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开始日期逐渐提前,结束日期逐渐推迟,而年极端低温的开始日期在逐渐推迟,结束日期在逐渐提前;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对于西北区域增暖的响应比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增加更显著,而年极端低温强度的减弱要比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偏弱,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同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程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3.
RegCM3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利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5—8月中国东部降水进行了模拟试验,考察了模式对降水和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对流性降水方案对不同月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差别较大,采用Kuo方案和Grell方案时模拟的降水效果要好于BM方案;RegCM3能较成功地再现异常降水的月际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模式还较好地模拟了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演变过程和两次向北传播的季节内振荡。该模式可应用于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75~1998年北京动物园动物发病率的统计分析,揭示了不同动物发病率的年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分季节进行了发病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冬季兽类发病率、秋季禽类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子相关较好,总体看春、夏季动物发病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次沙尘暴天气及沙尘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动用MM4中尺度动力学模式结合沙尘气溶胶传输模式。模拟分析了1992年4月22日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天气及沙尘输送过程。  相似文献   
6.
简介小波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用一维Morlet小波变换对重庆地区(单站资料)1960~2000年共计41年降水资料序列作周期诊断分析,发现重庆降水存在最为明显的准18年周期振荡,其次也具有11年、3~5年及8年的准周期.  相似文献   
7.
李琼  李松林  张蓝澜  李昊  刘毅 《地理研究》2020,39(9):2130-2147
中国新时代“两个十五年”的现代化强国战略周期,恰恰是快速人口老龄化纵深发展期,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龄化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矛盾将日益严峻。本文利用广东省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5年广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香港统计年刊和澳门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空间回归等方法,研究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的时空特征及其经济效应,结果表明:①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进程慢于广东省,更慢于全国,但于2015年已进入老年型I期。② 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呈动态演变特征,空间上以香港和江门为起点,经西北向北扩散的“C”型分布模式,高收入城市以澳门和香港为起点向北扩散,最终形成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③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老龄人口增加1%,人均GDP降低3%。人均固定资本投入和人均人力资本投入有正的经济效应,人均人力资本投入带来的正向效应要大于人均固定资本投入。鉴于此,粤、港、澳三地应建立起协同治理模式,构建跨境的养老合作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促进技术创新,并正确评估不同阶段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妥善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文章论述国内和国际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资源量、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现阶段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在顶层规划、关键核心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技术示范应用、成果转化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建议,从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将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两个重要成果之间的套合关系进行梳理,依据各项规定和生产实践经验,对重点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了两者相互关系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为提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贝叶斯模型的中国未来气温变化预估及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35个全球气候模式历史模拟与RCP4.5预估结果,通过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对中国气温进行多模式集合研究,给出了中国未来气温变化预估及其不确定性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中国21世纪冬夏将持续升温,且升温具有冬季高于夏季,北方高于南方的特点。初期(2016—2035年)北方有很大可能(80%)升温超过0.7℃,南方升温相同幅度的概率则超过50%;中期(2046—2065年)北方和南方升温超过1.5℃的概率分别为80%和50%;末期(2081—2100年),北方(南方)有80%(50%)的可能的升温超过2℃。气温预估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无论冬夏,21世纪不同时期升温相对较弱的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南侧和中国东南地区为不确定性低值区,基本低于0.6℃,对应可信度较高,如21世纪初期信噪比超过4;而不确定性的高值区则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东北平原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侧等升温相对较大的地区,普遍高于1℃,对应可信度较低,如初期信噪比低于2.5。此外,基于信噪比对比发现除青藏高原东部外,其他区域夏季预估的可信度均高于冬季,21世纪末期高于初期,且空间分布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