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渴湖口门是渴湖动力结构体系的主要控制点,口门的变化将影响到渴湖系统的稳定性。为探究流沙湾渴湖口门南侧大井码头建设工程可能产生的冲淤影响,建立了潮流波浪泥沙数学模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建设对口门冲淤及水动力影响较小,基本不会破坏渴湖动力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2.
世界上约60%的油气产自碳酸盐岩。全球哪些地区、哪些时代碳酸盐岩发育?其时空分布受哪些因素控制?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对我国海外油气勘探战略选区有指导作用,而且可为了解全球古地理环境演化提供重要信息。根据全球179个碳酸盐岩盆地的数据统计分析,对全球显生宙碳酸盐岩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在显生宙的各个地质时期,碳酸盐岩均有分布,但不同时期,碳酸盐岩发育程度不同。在泥盆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碳酸盐岩分布广泛,而在志留纪、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分布局限。不同时期,碳酸盐岩发育地区不同。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中国、北美洲、澳大利亚;三叠纪以后,碳酸盐岩发育区域转移至中东、北欧、北非、南美洲;至古近纪和新近纪,碳酸盐岩发育区主要分布于中东、北非、南亚地区。研究表明,全球碳酸盐岩时空分布受大陆漂移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古生代,古劳亚大陆、西伯利亚、中国华南地区、澳大利亚均位于赤道附近温暖浅海地带,碳酸盐岩发育,上述地区是这一时期碳酸盐岩分布主要区域;冈瓦纳大陆在古生代位于高纬度区,碳酸盐岩少。中生代,古劳亚大陆漂移至高纬度区,碳酸盐岩减少;冈瓦纳大陆解体为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并漂移至低纬度区,发育碳酸盐岩。新生代,碳酸盐岩在南亚地区的增多,这也和板块的位置相印证。另外,当全球海平面上升时,海侵形成广阔的陆表海,碳酸盐岩广泛发育;当全球海平面下降时,海退形成陆缘海,碳酸盐岩发育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83.
基于2001至2014年MOD13Q1数据集、数字地面高程数据以及中梁山地区多期土地覆盖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度(FVC)估算及其变化趋势模拟、多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探讨中梁山地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和地形同植被覆盖度间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梁山76.69%的区域为植被改善区,退化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0.12%,存在明显的改善趋势,生态情况得到良好恢复;人类活动对中梁山区域影响方式主要表现为耕地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化的特点;植被生长趋势的空间异质性与坡度有关,坡陡区植被改善面积约为退化面积的14倍,缓坡区仅为7倍;植被退化现象受人览活动的影响较大,而人类晃动对植被改善影响较小,植被改善主要与植物的自然生长演替有关。   相似文献   
84.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前陆逆冲带复合结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北东向龙门山逆冲带,研究已经证明是中生代与新生代前陆复合扩展和生长的结果。然而,2008年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余震和滑坡等的单向和分段迁移现象,对龙门山复合逆冲带的结构认识提出了挑战。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龙门山复合生长下构建的特殊结构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构造解析。结果表明,以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前陆逆冲带复合生长为基础,龙门山复合逆冲带具有特殊的、主要由前陆逆冲楔叠加后形成的复合结构,而且这种复合逆冲楔具有分级和时序特征;中生代前陆逆冲楔是以逆冲断层-褶皱为特征,并分别组合形成碧口厚皮逆冲推覆体、唐王寨薄皮逆冲推覆体和龙王庙逆冲推覆体,总体从晚三叠世以前开始,至~160 Ma向南递进扩展生长;新生代前陆逆冲楔由逆冲断层和逆冲岩片组成,分为约35~10 Ma和10 Ma以来两个阶段,向南东向递进扩展生长,并可能与川西盆地东侧龙泉山构造相连通。因此,龙门山逆冲带具有前陆逆冲带和生长过程的双重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85.
GNSS/INS组合导航中,姿态解算和比力转换精度是影响精度的关键因素,且GNSS观测数据存在粗差,易对组合导航系统产生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顾及姿态解算精度的组合导航抗差算法,利用罗德里格斯公式进行姿态更新和比力转换,通过引入抗差估计理论,利用观测值和预测值的差值构造抗差因子,重新设计观测量噪声矩阵.一组...  相似文献   
86.
为对我国自主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通用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作出科学的适用性评价,以改进相关技术,提升我国“一带一路”海上合作影响力,文章结合应用场景和技术本身,首先构建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通用技术适用性评价模型,然后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通用技术的评价方法,最后将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运用至白龙浮标的技术适用性评价并得到适用性结论即“适用”。相关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可被探索应用于衡量我国自主海洋科学技术在“一带一路”海上合作中的实施效果,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地震沉积学是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现代沉积环境、露头和钻井岩心资料建立的沉积环境模式的联合反馈,是用以识别沉积单元的三维几何形态、内部结构和沉积过程的一种新的方法、技术体系.地震岩性学与地震地貌学是地震沉积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前者研究的方法、技术主要包括:测井约束反演、90°相位转换等,后者主要包括:基于沉积模型的地震...  相似文献   
88.
89.
使用CMVS\PMVS密集匹配方法,不需要任何诸如可视壳、深度图、包围盒等先验知识.输入SFM点集,先通过CMVS对影像进行聚簇,以减少数据量,再由基于贴片模型的PMVS方案通过匹配、膨胀、过滤三个步骤,在局部光度一致性和全局可见性约束下完成密集匹配.整个过程中算法能自动剔除外点与障碍物,最终输出结果为覆盖整个重建目标表面的小型矩形贴片集.CMVS\PMVS密集匹配方法适用于对无序影像和室外场景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使用CMVS\PMVS密集方法得到的三维点云非常密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三角洲砂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是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油层组主要的三角洲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西部,辫状分流河道和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曲流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东部,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也可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盆地内长9油层组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最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