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523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花岗岩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变形破坏特征和机制对此类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不同含水率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破坏特征和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开展断口扫描电镜试验,分析微观形貌特征,研究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随含水率增大,曲线上微裂隙压密阶段长度逐渐增加,稳...  相似文献   
972.
1 引言 真菌种类繁多,其形态性状复杂多变且易受环境影响,仅依靠形态、生化等表形特征加以鉴别显得较为困难且易出现偏差,尤其是真菌形态鉴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孢子,很多植物内生真菌孢子不能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形成,这一点给分类鉴定带来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区的多态性,ITS区的序列分析近来已广泛应用于真菌种属水平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1-4].  相似文献   
973.
利用表面带有周期性结构的硬质模板,通过冷压工艺将周期结构图案复制到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表面,再经过热黏合工艺与致密氟化乙丙烯共聚物(FEP)薄膜复合,制备出了高度有序的微孔结构复合膜,并用电晕充电的方法对复合膜进行极化处理,最终获得氟聚合物复合膜压电驻极体.借助对这类复合膜压电驻极体介电谐振谱的测量,得到了材料的杨氏模量.并利用等温热老化工艺对它们的压电系数d33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最后通过短路热刺激放电谱的测量和分析,讨论了该复合膜在热老化处理后的电荷动态  相似文献   
974.
针对目前厦门滨海沙滩存在的建设总体投入不足、配套设施缺乏、沙滩分布的局限性以及服务经营内容不够丰富和服务手段不够到位的情况,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滨海沙滩质量的提升;为促进滨海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厦门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先后在厦门岛东部、鼓浪屿东部和同安湾西部提出了多个岸段的滨海沙滩养护的设想,实施沙滩的人工再造和修复.主要定性地针对上述三个滨海沙滩的养护与厦门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探讨,得出滨海沙滩的养护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护海滩侵蚀,而且能促进滨海旅游业和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5.
厦门香山至长尾礁沙滩修复实践及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香山~长尾礁沙滩修复工程为例,研究了海滩的修复和改造技术.香山~长尾礁沙滩位于厦门东海岸,岸段原始沙滩已消失殆尽,于2007年10月完成海滩修复的一期工程,海滩的宽度和质量经一年来的监测,改造基本稳定,并明显好于历史时期的海滩.从选址条件、海滩设计要素及施工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人造海滩修复的主要内容及修复后海滩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976.
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典型退化灌草地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地质调查方法,分析了主要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最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出符合区域实际的生态修复方案。结果表明:①工程挖损、压占破坏是灌草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主要诱因,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进而产生沙尘天气频现、人居环境恶化等生态效应;②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等级为好-较好的区域宜采取封育保护、自然恢复等生境恢复措施,等级为差-较差的区域需采取地形改造、防风固沙、土壤培肥、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977.
曹成立 《吉林地质》2007,26(1):26-29,48
论文阐述了长春市城区基岩裂隙水开采区地下水位、水质状态的变化特征。在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确定了地下水优化开采方案,并提出实现地下水合理开采、优化管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978.
大西洋牙鲆幼鱼标准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测定了大西洋牙鲆幼鱼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呼吸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CO2排出率;研究了它们的呼吸商、氧氮比、能量代谢的特征和能源的化学本质。结果表明,大西洋牙鲆在水温10.8~21.5℃时,其耗氧率Q10=2.336,代谢率的体重系数b=0.832。白天能量代谢率为2.00J/(h·g),夜间能量代谢率为1.474J/(h·g),白天是夜间的1.357倍,最高值出现在09:00(上午),代谢率为2.525J/(h·g),最低值在03:00(夜间),代谢率为1.147J/(h·g)。在水温4~26℃时大西洋牙鲆平均呼吸耗氧率为0.123mg/(h·g);氨氮排泄率2.654μg/(h·g);CO2排出率0.135mg/(h·g);代谢率1.773J/(h·g);O∶N=38.8;呼吸商为0.791。大西洋牙鲆以蛋白质、脂肪和糖类3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为能源,随着温度的升高和个体的生长O∶N比值增加,即代谢底物中蛋白质用于氧化供能的比例相对减少,用于生长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979.
渤海南部S3孔晚第四纪海相地层的划分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晚期的H7(417.0~460.0kaB.P.)和H6(157.5~231.3kaB.P.)海相层;晚更新世前半期末次间冰期的H5(100.6~124.3kaB.P.)和H4(76.5~87.6kaB.P.)海相层,末次冰期里两间冰阶的H3(58.2~67.4kaB.P.)和H2(28~36kaB.P.)海相层,以及冰后期的H1(8.5kaB.P.以来)海相层。其中H7为渤海海底最新确定的年代最老的海相层。以S3孔为主,与渤海中部的BC-1孔和西部的辛集孔对比,阐明了渤海晚第四纪海侵海退古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980.
西沙群岛是南海生物礁体系发育的典型地区,也是我国生物礁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域。对采自西沙石岛"西科1井"岩心7层共107个白云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测试分析,旨在通过分析白云岩层的REE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西沙岛礁白云岩的成岩环境及其与古气候事件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石岛礁相碳酸盐岩中7层白云岩具有相似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含量、配分模式和元素异常等),表明其形成于相近的成岩环境;埋藏压实及其所导致的成岩作用未造成白云岩层中REE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白云岩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了白云岩化作用的成岩环境及成岩流体的性质;多种地球化学指标(REE、Sr含量和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西沙岛礁白云岩主要形成于高盐海水作用条件下的低温偏氧化环境,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的渗透回流作用是导致白云岩层形成的主要形式;白云岩的形成在时间上与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冷事件相对应,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降控制了岛礁白云岩层的分布;由于气候变冷在岛礁周围形成礁滩潟湖,相对封闭的潟湖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气候环境形成高盐度卤水,这种比重较大的高盐卤水沿孔隙下渗,交代蚀变早先形成的方解石类碳酸盐,从而形成了西沙岛礁中的白云岩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