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新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军  柏美祥  石广岭 《内陆地震》2011,25(2):97-108
简要介绍了新编新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主要内容.本图在1:1 000 000新疆地震构造图的基础上,修改扩编而成.比例尺为1:2 500000,采用李廷栋主编的1:2 500000中国西部及邻区地质构造图为底图.编制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遥感资料的重新判读和解译.建立了图内近300条活动断裂及1...  相似文献   
72.
干旱半干旱区占中国陆地面积一半以上,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敏感,极端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该区域的气候异常不仅受到大气内部变率的调制,还受海温、海冰和积雪等下垫面影响,这些物理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起关键性作用。文章系统性地回顾和梳理了这些物理因子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大气遥相关作为气候异常的内部影响因子,其位相转变造成的环流异常会通过调控急流位置、行星波活动、阻塞强度、槽脊位置等造成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而海温则通过影响季风强度、沃克(Walker)环流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及激发大气罗斯贝(Rossby)波响应等方式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产生影响;积雪通过反照率效应和水文效应,改变地表辐射、土壤温湿度等下垫面热力状况,进而通过非绝热加热或改变大气斜压性等方式对干旱半干旱区气温和降水产生显著作用。文章在总结已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各因子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异常的贡献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研究泡沫的携带性能,对于清洗钻孔,提高钻进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泡沫携带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球状颗粒在液流中的临界速度。利用专用试验台确定球状颗粒降临速度是较合理较可靠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球状颗粒临界速度随泡沫流中气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4.
框架结构采用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根据叠层橡胶支座应满足的基本条件,运用ANSYS软件建立隔震结构计算模型,通过具体算例分析这种结构在破坏性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得出:1)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的适用范围不只与结构高宽比有关,还与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关,结构的自振周期大于1,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就会明显下降;2)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可应用于十四层以下的纯框架结构;十四层以上则减震效果不好,不能采用。  相似文献   
75.
76.
简要介绍了新编阿尔泰—萨彦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主要内容.该图是在1∶2 500 000新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基础上,修改扩编而成.比例尺为1∶5 000 000,采用李廷栋主编的1∶5 000 000亚欧地质图为底图.编制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遥感资料的重新判读和解译,建立了图内50余条主要活动断裂数据库及相应的档案.图内涉及天山、阿尔泰—西蒙古—萨彦、贝加尔等地震构造带,并对这些地震构造带内的主要地震构造的基本信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7.
新丰江水库监测网的拟稳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拟稳平差方法在新丰江水库监测网上的应用。结合1964年9月23日5.3级地震前后共五期观测资料的处理,阐述了选取拟稳点的五条原则;说明用解的转换方法求拟稳平差结果,计算简便,切实可行。通过分析形变位移场,并与常规平差、伪逆平差相比较,进一步说明监测网作拟稳平差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最后,分析了5.3级地震前后监测网的某些特点。这次地震前9个月有明显的形变现象,网的东南部有偏离西北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78.
陕西省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61年12月28日—30日在西北大学召开,会上共提出了85篇论文。参加会议的有本省十一个生产、科研及教学单位,共五百人左右。  相似文献   
79.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简称“马四段”)是下古生界天然气风险勘探的重点层位。文中基于岩心、薄片观察,结合地层对比、沉积结构描述等,并运用岩石结构组分测井解释和井震结合古地貌恢复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四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沉积特征和储集层展布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1)受控于沉积期隆坳相间的古地貌格局,马四段发育大量台地内丘滩微相,其易于发生准同生溶蚀和白云石化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2)马四段储集层以(藻)砂屑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等;(3)纵向上,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四2亚段和马四1亚段;平面上,马四段储集层主要分布于台地内低凸起带和台缘带;(4)储集层的发育受控于3个因素,其中古隆起部位发育的有效丘滩体是储集层形成的物质基础,高频层序控制的准同生溶蚀作用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白云石化是储集层后期保存的重要因素。马四段沉积时期碳酸盐岩台地内隆坳相间的古地貌控制了丘滩相带和白云岩储集层的展布,这一新认识为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储集层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0.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建立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沉积相类型,揭示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体的充填期次和规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6个体系域;识别湖底扇中扇、湖底扇外扇、深湖3种沉积亚相,以及辫状水道、水道间、席状浊积岩、远源浊积岩和深湖泥5种沉积微相;总结各沉积微相在岩心、测井、地震上的识别特征;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各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此研究对该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